不要急於反駁
生活中有很多我們看不慣的現象。我不知道面對這些我們所不齒的現象亦或是一些與我們相悖的觀點觀念,最為正確的態度和做法是什麼,就目前來看,至少是我想對自己說,不著急著去反駁,先靜一下,去理解這些現象或是觀念。
何意?理解,是要去知曉這種現象和觀念產生的背景,然後去看在這些與我們思想相悖的事物背後,是否也同樣藏著需要我們去學習的東西。這也就是傳說中的「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面對分歧的憤怒是無用的,一言不合破口大罵的是噴子,只知道吐槽這那的是憤青,非要爭個我對你錯的是辯論,更何況我們能力也有限、世上還有"三季人"的存在。唯有那些可提升自己能力、增長自己學識的行為才最有意義。
懷有"凡事皆有學問可做"的心態,方可轉嫁別人對自己觀念不認同或者現象不合己意的憤怒感,稍作探究,還可讓自己受益。
舉個例子,逢年過節受盡吐槽的一個現象就是,不少親戚的話是越來越讓人尷尬了,稍微親近一些的親戚呢,則會以一種關心你的姿態去充當你人生導師的角色。
我們是曉得的,長輩固然走過更長的人生路、懂得更多的道理,但人生的際遇畢竟還是由很多因素決定的,人生萬千種選擇,自己才是主人。那個讓人尷尬的親戚可不會顧及這些,他會對你滔滔不絕,說什麼「讀書無用啦」「女朋友得多談幾個積累經驗」「畢業了就抓緊結婚」等等。
當導師親戚即將展開「人生之大智慧」的高談闊論,我們可選擇的反應大致如此:一是走為上計,說上廁所之類的逃避過去;二是真心想溝通,但是聽到親戚那些我們真的不敢苟同的觀點,立馬懟過去,有激進的也有禮貌一些的辯駁;三是禮貌地聽著,說「是是是,對對對」來應付親戚。
前兩種其實就是間接或者直接的反駁,第三種是可以應對尷尬的場面,但這段時間我們也是浪費了,親戚肯定也不傻,也知道你沒聽進去,說不定你一走立馬就跟父母說「你瞧這孩子真是聽不進去我們說的話哈」讓爸媽小尷尬。
其實我們不必太過在意親戚表達的一些錯誤的、太過現實的觀點,文章開頭我們提到,先別反駁,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首先,當你到了七大姑八大姨的年紀,要學會與不同的人溝通,人分多類,至少聊天談吐不要讓別人不適。
二是記住那些你「不敢苟同」的觀點,想想為什麼他們會有這樣的觀點,比如「畢了業就抓緊結婚,結婚了抓緊要孩子」,親戚們想的是抓緊要孩子,這時候你父母的身體還康健,可以幫你帶孩子,而你也可以繼續奮鬥事業,仔細想想不無道理。當然你的觀點可能是,沒有經濟能力就不要給任何人承諾,不想過早娶妻生子。其實你們是對同一個問題的不同解決方法,人到了二十幾歲,該怎麼過。如果你的想法是後者,那就趕緊關了遊戲,少刷微博逛知乎水帖吧,真正做一些奮鬥的事情,讓你具備真正的經濟能力的那一天早點到來,而不是鄙視著親戚,耽誤著自己。
三是學會圓通,面對不同的人,懷有應對之道,不要把情緒寫在臉上,既不會惹惱自己和對方,也不要讓別人覺得你是在應和敷衍,拿親戚尬聊這個舉例,那三種反應都不要有,就認真聽,但不是聽他說的要讓你怎麼做,二是聽後面這幾點,大家都會很滿意。
代替反駁的是思考,見不賢而內自省,諸君自行體味。小生不才,望多指教。
-End-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