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中國傳世玉器全集--新石器時代玉器(高清大圖,果斷收藏)

中國傳世玉器全集--新石器時代玉器(高清大圖,果斷收藏)

中國傳世玉器全集--新石器時代玉器(高清大圖,果斷收藏)

玉玦 興隆窪文化

直徑3、孔徑0.7厘米

現藏於遼寧省博物館

玉質碧綠色,細膩溫潤,表面有凹坑和土沁。外廓為不甚規整的圓形,中央稍偏處從兩面鑽一孔,孔的兩面均有喇叭口現象。再以線鋸穿入孔中並向玦體的一側拉切出缺口,當接近完成時,線鋸發生偏移,缺口彎曲,因此又從缺口外側向內切割補做。從此玦的製作工藝看,尚處於樸素的原始階段,略遜於查海和興隆窪遺址出土的玉玦,不排除其時代稍早的可能性。

中國傳世玉器全集--新石器時代玉器(高清大圖,果斷收藏)

玉玦 興隆窪文化

直徑3.6、孔徑2.6厘米

現藏於內蒙古敖漢旗博物館

玉呈青黃色,器上有白色、褐色條狀或片狀沁斑。器呈圓環狀,中間一孔由兩面鑽通,再以線切割法從孔一側拉出一缺口。缺口不平。通體磨光。

中國傳世玉器全集--新石器時代玉器(高清大圖,果斷收藏)

管狀玉玦 興隆窪文化

高4、外徑3.8厘米

現藏於遼寧省博物館

玉質青黃色,細膩溫潤,局部有淺褐色土沁。外形近管狀,外壁略外凸,橫剖面近橢圓形。在管中央稍偏位置鑽一孔,孔壁有明顯的螺旋痕。從孔內以線鋸向玦體較窄的一側拉切出縱向缺口,口壁可見弧形的線鋸拉切痕迹。

中國傳世玉器全集--新石器時代玉器(高清大圖,果斷收藏)

玉管 興隆窪文化

高6.3、外徑2.3厘米

現藏於遼寧省博物館

玉質青黃色,局部有淺褐色點狀沁斑。管體略扁圓,壁外凸,兩端呈斜切的平面,孔從兩端對鑽,孔緣有磨痕,與查海遺址出土的玉管形制相同。

中國傳世玉器全集--新石器時代玉器(高清大圖,果斷收藏)

玉錛 興隆窪文化

殘長3.3、上寬2.4、刃寬2.8厘米

現藏於內蒙古敖漢旗博物館

碧玉質,雜有黑斑及土沁。磨製。器上端殘斷不存。單面刃器較鈍,並向一側斜,側邊起棱,一面存有鑽孔殘痕。

中國傳世玉器全集--新石器時代玉器(高清大圖,果斷收藏)

神人形玉佩 紅山文化

高14.6、寬6、厚4.7厘米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玉質黃綠色,身上有大面積鐵褐色沁斑。器形為一戴動物冠的坐姿人像。人像尖下顎,蛋形首,面部窄而前凸,頭上戴一動物頭形冠,動物眼睛圓凸,有兩個豎直的長角,雙耳鏤空。動物兩角之間有淺刻網格紋。人細腰長腿,呈坐姿,上肢彎曲撫於腿上。器背頸部有大的對穿孔,可以懸掛佩帶。這種坐人形玉佩還未在考古出土品中發現,原來一直認為是獸面人身的造型,但仔細觀察,可以看出為人戴著冠的形象,所戴冠似儺舞時戴的動物冠面。

中國傳世玉器全集--新石器時代玉器(高清大圖,果斷收藏)

帶齒獸面形玉佩 紅山文化

長16.5、寬5.4厘米

現藏於天津博物館

玉質青綠色,有褐色沁。頂部單面鑽一孔,獸面作圓目長齒,鏤雕弧形眼眉,眉眼之外琢磨淺凹槽紋路。造型奇特,磨製技法粗朴原始,屬紅山文化典型器物。

中國傳世玉器全集--新石器時代玉器(高清大圖,果斷收藏)

勾雲形玉佩 紅山文化

長16、寬9.8厘米

現藏於天津博物館

玉質為青綠色,器上雜有黃褐色沁斑。薄片雕,器邊緣呈雙面刃狀,表面隨器形磨出寬凹槽,槽底刻單陰線。此種獨特技法,唯紅山文化玉器多見。

中國傳世玉器全集--新石器時代玉器(高清大圖,果斷收藏)

鳥形玉佩 紅山文化

長9.1 、寬4.3厘米

現藏於首都博物館

玉質受浸蝕呈青灰色,局部有黃白色斑。鳥作側身飛翔狀。器中間厚,至邊緣漸薄成刃狀。以簡單的粗陰線刻划出鳥的頭、頸、喙、翅及尾部,並留有毛刀痕。鳥的胸、腹、尾部有三個對鑽孔。

中國傳世玉器全集--新石器時代玉器(高清大圖,果斷收藏)

中國傳世玉器全集--新石器時代玉器(高清大圖,果斷收藏)

C形玉龍 紅山文化

高25.5、寬21.8、

曲長60、直徑2.2~2.4厘米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玉質黃綠色。玉龍頭部雕琢,單陰線眼,似梭形,大而凸出。吻部長而前凸,鼻上翹,下顎有兩道陰線紋,所有陰刻線均不太深。腦後長鬣飄逸,神氣生動,邊緣呈刃狀。龍身長圓柱形,光素,無肢無爪,無角無鱗,軀體似蛇,形成「C」字形曲線。中部有穿系孔,如以繩系掛中孔懸置,則正好水平平衡。這是目前所見最大的一件「C」字形玉龍。

中國傳世玉器全集--新石器時代玉器(高清大圖,果斷收藏)

人踏獸形玉神像 紅山文化

高27.7、最寬11.7厘米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玉質青綠色,背面有土斑膠著於玉器之上。體近長方形,中部厚,邊緣較薄,並有一定的鈍刃感。整器由一神人和一獸複合而成。神人頭戴類似勾雲的高冠,五官鮮明,三角形鼻凸出,身穿有服飾,在臂膊及後背上飾有網格紋。雙手撫於胸前,並持一長杵類物,腳踏一弧形半圈。半圈下有一獸,獸首前伏,左右雙前足,似投降狀伏卧。背面則是正面紋飾的反面,飾有網格紋和瓦溝狀勾雲紋。

中國傳世玉器全集--新石器時代玉器(高清大圖,果斷收藏)

玉豬龍 紅山文化

高14.1、寬10.4厘米

現藏於天津博物館

玉質黃綠色,溫潤純凈。首尾相對,呈「C」字形,陰線刻獸首:巨目圓睜,雙唇緊閉,雙耳高聳,極具神韻。余部雕刻極簡,背脊對穿一孔。風格古樸渾重,是紅山文化典型器物之一。

中國傳世玉器全集--新石器時代玉器(高清大圖,果斷收藏)

玉豬龍 紅山文化

直徑6.7、厚2.3厘米

現藏於旅順博物館

玉質青色,局部有白斑。龍體捲曲呈「C」字形,首尾相對處出一缺口,尾端出尖。半圓形扁耳豎立,圓目,口微張,吻部前伸,有褶皺。紋飾以磨製的溝槽紋表現。龍體豐圓,頸背有一對鑽圓穿。

中國傳世玉器全集--新石器時代玉器(高清大圖,果斷收藏)

玉豬龍 紅山文化

高5.9、寬4.8厘米

現藏於中國文物信息諮詢中心

玉質黃綠色,黃褐色沁。獸體弓背捲曲,呈「C」字字形,頭尾相接處有一缺口。獸首刻劃較其他同類出土物簡練,雙耳正面直立,雙圓眼外凸,面部以鼻樑為中心隱起脊凸並有若干條陰刻線紋,背部對鑽一孔。從玉質和整體製作風格看,此豬龍與內蒙古敖漢旗大窪鄉出土器以及天津博物館收藏品基本一致,可證是紅山文化玉器,也是紅山文化標誌性動物形象之一。

中國傳世玉器全集--新石器時代玉器(高清大圖,果斷收藏)

玉豬龍 紅山文化

高15.4、寬10.5、厚4.5厘米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玉質青綠色,有鐵褐色沁。豬龍首大耳直立,雙耳間打窪。雙目圓睜,目下有兩道陰刻紋表示皮紋,鼻孔大而圓,下吻部亦有兩道陰刻紋,所有陰線均較粗淺且邊緣圓滑。豬龍首以下光素,捲曲如環狀,背部有兩孔,均對鑽而成。玦口未完全切割開。這類玉器在紅山文化玉器中已發現多件,大多形體較小,超過10厘米高且較厚重者不多見。

中國傳世玉器全集--新石器時代玉器(高清大圖,果斷收藏)

獸頭形玉飾 紅山文化

高5、寬4.5、厚2.8厘米

現藏於遼寧省博物館

玉質黃綠色,較溫潤,局部有黃褐色玉皮。形似圓雕的豬首:一對扇形大耳,面部有多道凹凸紋表示褶皺紋理,一對可以穿系的對鑽孔同時可以代表眼睛,吻部前伸,在吻部豎面上,雕琢凸起的上唇和微凹的鼻孔。下端為三角形的插榫,可以插嵌於其他器物上,未進行細加工。

中國傳世玉器全集--新石器時代玉器(高清大圖,果斷收藏)

獸形玉墜 紅山文化

高4.3、寬2.2厘米

現藏於天津博物館

玉質葵黃色,柔潤潔凈。獸呈葫蘆狀。立耳,淺浮雕大圓眼,凸吻似豕,鼓腹,底一圓凸尾。頸後部橫穿一孔,孔內有螺旋紋。背平素。這種動植物合體造型甚奇特,值得研究。其頭部特點與紅山文化玉豬龍有異曲同工之妙。

中國傳世玉器全集--新石器時代玉器(高清大圖,果斷收藏)

玉鴞 紅山文化

高5.7、寬5.2厘米

現藏於天津博物館

玉質黃綠色,溫潤純凈。圓雕正視展翅立鴞,聳肩,翅膀以淺陽線雕羽毛紋,雙足下部以陰線刻斜方格紋,背面頸部有兩對對鑽孔,其一鑽豁,造型簡約,刀法遒勁,其形制與內蒙古巴林右旗出土黃玉鴞極似。

中國傳世玉器全集--新石器時代玉器(高清大圖,果斷收藏)

玉鴞 紅山文化

高7.3、寬7.9厘米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玉質黃綠色,質地瑩潤,下部有鐵鏽紅色沁。整體略呈方形。鴞首向上凸起,雙眼圓睜,吻部凸出。爪收於腹下。此玉鴞形體厚大,略具象形,但神態十足。

中國傳世玉器全集--新石器時代玉器(高清大圖,果斷收藏)

玉鴞 紅山文化

長5.3、寬4.5、頭厚1.9厘米

現藏於內蒙古敖漢旗博物館

玉質黃色,有橘紅色沁斑。圓目凸出,勾喙較短,雙翅平展,雙爪作下撲狀,尾略呈扇面狀並向前卷。後頸部穿象鼻孔。

中國傳世玉器全集--新石器時代玉器(高清大圖,果斷收藏)

玉鴞 紅山文化

高2.5、寬4.6、厚0.4厘米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玉質青綠色,器身有土褐色沁斑。玉鴞呈展翅狀,正面琢出頭和尖嘴,雙翅與尾部有數道較粗的陰刻線表示羽紋。背面雖光素無紋,但有實心鑽對穿的隧孔,上部對穿後,中間穿鼻殘斷,又從下面重新打一隧孔,孔內殘留有一圈圈的鑽孔痕和磨損痕,由此看出這件玉鴞當時曾長期佩戴。這件玉鴞造型與遼寧省阜新縣胡頭溝墓地1號墓出土的一件玉鴞相似,可證為紅山文化玉器。

中國傳世玉器全集--新石器時代玉器(高清大圖,果斷收藏)

斜口筒形玉器 紅山文化

高4.6、口徑8.1厘米

現藏於遼寧省博物館

玉質深綠色,雜有黑色點狀雜質,有一道裂隙縱貫上下。器作扁圓筒形,上端外敞作斜口,下端略窄作平口,較紅山文化遺址中常見的玉斜口筒形器稍矮,也可能是殘斷後經過改制。這類器型在出土時多發現於死者的頭部,所以現在學者傾向於認為其功能是巫師用於溝通天地的法器。

中國傳世玉器全集--新石器時代玉器(高清大圖,果斷收藏)

玉臂韝 紅山文化

長10.5、中部寬7.8、厚0.5厘米

現藏於遼寧省博物館

玉質青黃色。器體彎弧呈拱形,一側有三個兩面對鑽的小孔,可供縫綴。拱面上以壓地打凹技法碾磨出八條寬淺的凹溝,形似瓦溝,以有孔的一側為底,從中心呈「U」字形對稱分布,兩道凹溝之間形成陽線凸棱。此器與遼寧建平牛河梁遺址第三地點M9及內蒙古敖漢旗大甸子夏家店下層文化出土的玉臂飾相同。

中國傳世玉器全集--新石器時代玉器(高清大圖,果斷收藏)

三孔形玉梳背 紅山文化

長7、寬2.7厘米

現藏於天津博物館

玉質灰青色,有少量黑褐色沁。器身並穿三個直徑相同的圓孔,兩端各外凸一彎形尖角,下部刻一排斜線,其下對鑽四小孔,供插嵌木質或骨質梳齒之用。此器形制及紋飾與遼寧省凌源縣三官甸子遺址採集的紅山文化三孔形玉梳背相似。

中國傳世玉器全集--新石器時代玉器(高清大圖,果斷收藏)

玉管 紅山文化

長6.2、直徑2.3、最大孔徑1.4厘米

現藏於內蒙古敖漢旗博物館

玉質淺黃色,溫潤細膩,有紅色沁。一端磨平,另一端圓弧,橫斷面呈橢圓形。中孔對鑽,平端孔較粗,孔內尚殘存管鑽內芯。

中國傳世玉器全集--新石器時代玉器(高清大圖,果斷收藏)

蠶形玉佩 紅山文化

長2.9、寬1.7厘米

現藏於內蒙古敖漢旗博物館

玉質黃色。呈璜狀,近頭部橫穿一孔,兩面鑽。頭部有斜面,面上有淺圓形雙目,斜面頂部有兩個對稱的小豁口,當為觸角。通體磨光。

中國傳世玉器全集--新石器時代玉器(高清大圖,果斷收藏)

箍形玉器內芯 紅山文化

長11、最寬6厘米

現藏於內蒙古敖漢旗博物館

玉質碧綠色。亞腰狀,通體磨光。一端較窄,一端較寬,呈杵狀。器身的背面存有一縱向的凹槽,一端較尖,尖端有兩處圓窩,均有線割的孤線痕。從其形狀看,應為製作箍形玉器時掏出的內芯,再次加工利用。

中國傳世玉器全集--新石器時代玉器(高清大圖,果斷收藏)

玉璧 良渚文化

直徑22、孔徑4.6厘米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玉質青碧色,玉料斑駁,有褐色沁斑。玉璧扁平,表面光素無紋,但有多道弧形切割痕。璧兩面均以淺細陰刻線刻有圖案符號,因日久線條模糊,已無法辨別。目前出土的良渚文化玉器,刻有符號者已發現多件,但其意義不詳。

中國傳世玉器全集--新石器時代玉器(高清大圖,果斷收藏)

神人面玉琮 良渚文化

高4.7、寬7.3厘米

現藏於中國文物信息諮詢中心

玉質青白色,有深褐色沁斑。外方內圓,短射,上口徑略大於下口徑,上下兩節飾兩組簡化獸面紋。該紋樣的玉琮在良渚文化遺址和墓葬中多處出土,因此定為良渚文化玉器。

中國傳世玉器全集--新石器時代玉器(高清大圖,果斷收藏)

神人面紋玉琮 良渚文化

高15.7、上寬7、下寬6.6厘米

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玉質深綠色,交雜深淺不一的褐色。琮作方筒體,上大下小,射口為圓角之方形,孔壁平順,為典型良渚文化晚期琮的形式。紋飾均為神人面紋,以同心雙圈表現眼睛,外圈左右加琢短線是為眼角,代表冠飾的長橫帶上,碾有數道平行線紋。附清高宗時配製之木座,座底刻填金「乙」 字。

中國傳世玉器全集--新石器時代玉器(高清大圖,果斷收藏)

神人面紋玉琮 良渚文化

高31、大端邊徑7.5×7.5、

小端邊徑6.5×6.4、射高1.5厘米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玉質青綠色,玉料斑駁,後沁為黑褐色和暗紅色。通體雕十二節簡化的神人面紋,每節均以角為中心,刻飾簡化的神人紋,冠、嘴均簡化,但大多眼紋已模糊不清。玉琮兩端對鑽孔,呈明顯的喇叭口狀,管鑽穿孔。在大端射口中間部分,雕琢一符號。這種刻有符號的良渚文化玉器,主要發現於玉璧與玉琮上,但數量並不多,有人認為這些符號可能與原始文字有關,也有人認為與原始宗教有某種聯繫。

中國傳世玉器全集--新石器時代玉器(高清大圖,果斷收藏)

神人面紋玉琮 良渚文化

高34.8、寬6.4、

上口徑6.5、

下口徑5.6厘米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玉質青綠色,已受沁並盤玩為深褐色。器形呈方柱形,上端稍大,下端略小。內孔兩面對鑽。琮分十五節,每節四角均刻簡化的人面紋。這種高節玉琮一般出現在良渚文化晚期,但如此高達十五節者十分少見。

中國傳世玉器全集--新石器時代玉器(高清大圖,果斷收藏)

中國傳世玉器全集--新石器時代玉器(高清大圖,果斷收藏)

神人面紋玉琮 良渚文化

高38.2厘米

現藏於首都博物館

玉質青綠,並夾有褐、白綹斑。通體平滑光亮。形狀呈外方內圓高柱體,上寬下窄,上射口略外撇。兩端對鑽孔,略偏,並留有台痕,孔徑僅0.8厘米。器身共有15節,每節兩凸一凹,與相鄰的面組成一人面,每個平面都琢有圈形眼。直槽最上方有纖細如毫髮的單陰線刻出的鳥紋。小鳥體態豐滿,側身平視,立於高柱形器上,栩栩如生。柱下連著四個圓珠及一盾形紋飾。整器線條剛勁流暢,琢制規整。

中國傳世玉器全集--新石器時代玉器(高清大圖,果斷收藏)

神人面紋玉琮 良渚文化

高49.2、上寬6.4、下寬5.6厘米

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玉質碧綠色,間有褐色沁斑。長方柱形,中心為對穿大圓孔,上下兩端為圓形射口,上寬下窄。器身共有19節,以較粗橫刻弦紋相隔。每節以四角為中軸線,雕刻一組紋飾,每組紋飾的上端用兩道平等凸橫棱表示羽冠,兩側刻有對稱圓圈形為目,眼下方以轉角凸方塊表示鼻或口,構成一簡化戴冠人面神像,全器共有76個神像。玉琮上端射部正中有「 」紋,細如毫髮,玉琮底部孔壁刻有斜三角紋飾。

中國傳世玉器全集--新石器時代玉器(高清大圖,果斷收藏)

獸面紋琮形玉管 良渚文化

高4.15、邊長1.2厘米

現藏於杭州歷史博物館

玉質青白色,受沁呈紅褐色。長方柱形,外方內圓,中有對鑽孔,孔兩端略敞,如琮形。管面飾神人獸面紋,每組神人獸面紋均為單圈眼,飾眼角,下方短凸橫棱為嘴。上方二條凸棱環繞器身一周,以示每組獸面紋的額、冠。凸棱上有纖細的陰刻線,局部已磨損。

中國傳世玉器全集--新石器時代玉器(高清大圖,果斷收藏)

獸面鳥紋玉璜 良渚文化

長20.8、寬8.3、高0.6厘米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玉質黃褐色,局部有經火變黑的痕迹。器體呈半圓形,扁平,上端有兩小孔。玉璜正反兩面雕滿連續迴旋紋錦地。正面正中浮雕獸面紋,獸面大眼圈,方鼻,大嘴微張,嘴內出幾何狀獠牙。璜兩端各有一鳥紋,側身狀,眼與鼻較誇張並稍幾何化。獸面和鳥紋上均飾有迴旋紋。此玉璜同附有一塊同形楠木板,上刻有乾隆皇帝七言詩,從詩中可知,其最晚於清乾隆年間出土並進入清宮。

中國傳世玉器全集--新石器時代玉器(高清大圖,果斷收藏)

玉璜 良渚文化

高 4.2、寬 8.5、厚 0.6 厘米

現藏於杭州歷史博物館

玉質受沁呈黃褐色。器呈半圓形,下端弧圓,邊緣略薄,上端平齊。上端左右各有一對鑽孔。通體光素,製作規整,為早期出土的史前古玉。

中國傳世玉器全集--新石器時代玉器(高清大圖,果斷收藏)

獸面紋三叉形玉器 良渚文化

高4、寬6.1厘米

現藏於杭州歷史博物館

玉質灰褐色,有暗綠色斑點。器物上端鋸切出三豎叉,下端圓弧,呈「山」字形。左右兩叉略高,上端齊平,中間一叉較短,有一縱向貫通孔。雙面雕,均為獸面紋。一面採用淺浮雕手法,多圈眼、橢圓形眼瞼、橋形額和寬扁鼻;另一面用陰刻線完成刻畫。為早年出土的良渚文化器物。

中國傳世玉器全集--新石器時代玉器(高清大圖,果斷收藏)

玉梳背 良渚文化

高3.4、上寬5.6、下寬3.3、厚0.3厘米

現藏於杭州歷史博物館

玉質受沁呈黃褐色。通體光素,扁平,呈倒梯形。上端中部下凹一段,其下中鑽一圓孔。下端琢出扁榫,榫上對鑽三個等距的小孔。從已出土相似器物情況來看,其應與木件配套使用。

中國傳世玉器全集--新石器時代玉器(高清大圖,果斷收藏)

玉鐲 良渚文化

直徑6.3、厚1.5厘米

現藏於杭州歷史博物館

玉質受沁呈紅褐色。器上還夾雜有黑色、褐色沁斑。環緣有凹窪。器呈不規則圓形,環體截面呈長方形。器體厚薄不一顯示為切割不均所致。通體光素,為早年出土器物。

中國傳世玉器全集--新石器時代玉器(高清大圖,果斷收藏)

玉鐲 良渚文化

直徑6.8、厚1.6厘米

現藏於杭州歷史博物館

玉質受沁呈紅褐色。呈不規則圓形,束腰,通體無紋,打磨光滑,切割麵線條堅挺。為早年出土器物。

中國傳世玉器全集--新石器時代玉器(高清大圖,果斷收藏)

玉錐形器 良渚文化

長20.9、寬1厘米

現藏於杭州歷史博物館

玉質青色,有灰褐色沁。橫截面呈方柱形,素麵無紋。一端有榫,另一端漸收尖。方體打磨略呈弧面,四棱堅挺。

中國傳世玉器全集--新石器時代玉器(高清大圖,果斷收藏)

玉錐形器 (3件) 良渚文化

長 6~9.2、直徑0.67~0.95厘米

現藏於杭州歷史博物館

玉質黃褐色,皆有不同程度受沁現象,玉色各異,素麵無紋。器身均作長圓錐形。尾端尖鈍,項端有一凸榫,榫部對鑽一圓孔。

中國傳世玉器全集--新石器時代玉器(高清大圖,果斷收藏)

玉牙璧 龍山文化

直徑9.5厘米

現藏於中國文物信息諮詢中心

玉質青白色,有褐色沁。璧身中間呈弧狀凸起,邊緣處磨薄成刃狀,外緣凸出三個齒牙。牙璧在多處遺址中有發現,如山東膠縣三里河大汶口文化遺址、陝西神木石卯龍山文化遺址等,分析對照以上出土器物,該器定為龍山文化玉器較為妥當。

中國傳世玉器全集--新石器時代玉器(高清大圖,果斷收藏)

玉圭 龍山文化

長31.3、最寬8.5、最厚1.42厘米

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玉質青色,整體沁成灰褐色。對稱長梯形,寬端直刃不鋒利;窄端頂緣一側崩傷後磨平,鑽一孔,兩面對鑽而成。兩面琢刻紋飾,為清代所琢。刻有御題詩及璽文。另配穗、玉勒及玉珠,有長方形木盒。

中國傳世玉器全集--新石器時代玉器(高清大圖,果斷收藏)

鷹鳥紋玉圭 龍山文化

長25.2、寬6.2厘米

現藏於天津博物館

玉質黃褐色。上部梯形,底部平直。陰線刻法,一面為展翅立鷹,一面有鳥首紋,中部兩組直線紋,紋飾的線條勻細流動,工藝精湛。此玉圭的鳥首紋與山東省日照縣兩城鎮出土龍山文化玉石圭紋飾相似。

中國傳世玉器全集--新石器時代玉器(高清大圖,果斷收藏)

玉璋 龍山文化

長26.6、寬4.3厘米

現藏於首都博物館

玉質灰白中微呈湖綠色。體扁且薄,光亮度好。一面內中部有一隨形的凸脊,柄部近闌處有一個單面鑽的圓孔,端刃作外弧狀。闌處扉牙向下翹。背面光素。

中國傳世玉器全集--新石器時代玉器(高清大圖,果斷收藏)

鷹攫人首紋玉佩 龍山文化

長6.8、寬4.7厘米

現藏於天津博物館

玉質灰黃色。鏤雕和淺浮雕展翅雄鷹,翅下與人體相連,雙爪攫持人面,鏤雕技術純熟精湛,隱意奧秘。以動物名稱命名氏族是原始社會圖騰崇拜及祖靈崇拜的重要內容。此玉佩可能是距今約4000年以前以鷹為圖騰的東夷少昊氏族的族徽或祖神像。

中國傳世玉器全集--新石器時代玉器(高清大圖,果斷收藏)

人首形玉飾 石家河文化

高3.7、寬4.2、厚1.7厘米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玉質青白色。整體呈梯形,下部略窄,中部凸起,背面凹進。正面刻有凸起誇張但又具象的人面五官:棗核形眼,圓眼珠;三角形鼻,高翹,上面琢有陰線紋飾;方形嘴,牙齒外露,並有一對獠牙;邊緣有耳,耳垂部有孔;頭上有冠。冠、頸部、右耳下各有一孔。

中國傳世玉器全集--新石器時代玉器(高清大圖,果斷收藏)

鷹形玉簪首 石家河文化

長9.2厘米

現藏於首都博物館

玉質白潤細膩,局部略泛黃。短柱體管形。上端略粗為鷹首,勾喙、直鼻、淺圈形雙眼,側起脊,翅膀飾以斜線勾雲紋,胸部單徹毛刀刻出羽毛。下端漸收窄,表面光素,可嵌簪桿。玉件兩端有上、下對穿通孔。

中國傳世玉器全集--新石器時代玉器(高清大圖,果斷收藏)

玉璧 齊家文化

直徑15、孔徑5.5厘米

現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

玉質青綠色,質地較差,略顯石性。圓形扁平體,邊緣經鋸割後修補,不甚規整,切割痕迹明顯。單面鑽孔,孔壁傾斜並有單面鑽孔的螺旋痕,有孔將穿透時敲擊留下的斷茬。

中國傳世玉器全集--新石器時代玉器(高清大圖,果斷收藏)

玉璧 齊家文化

直徑36.2~36.9、厚0.8~1.4厘米

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玉質青色,帶有塊斑和帶狀紋。璧面光素,外形不圓整,璧緣出現多角度的磨面,並間有一些小的崩傷。器體厚薄不一,器面起伏不平整,兩面各有一道切割痕;中孔甚小,屬單面鑽出,孔壁斜,呈上孔緣大下孔緣小的喇叭形孔,斜的孔壁面仍見一圈圈的管鑽旋轉痕迹。

中國傳世玉器全集--新石器時代玉器(高清大圖,果斷收藏)

玉琮 齊家文化

高6.2、直徑6.1厘米

現藏於寶雞青銅器博物館

玉質多色,以褐、綠色為主,局部透明,受沁白化嚴重。內圓外方,兩端有短射,孔大壁薄,四壁平直,素麵無紋。

中國傳世玉器全集--新石器時代玉器(高清大圖,果斷收藏)

六聯璜玉璧

齊家文化

每一片長約22、寬16.5~18、

厚約0.78、圍成圈後最大直徑為57.5厘米

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六片一致性的玉料,皆是外圍白褐色,內呈深青灰色,夾雜深黑色的藻絲斑,推測是來自同一塊玉料的剖切。六片形制呈不整齊的多邊形,素麵。其中兩邊鑽孔,屬固定形狀,即一邊作直邊,一邊做斜邊,各鑽二小孔,均作單面鑽;每一片厚薄不勻,有的一片伏鼓,另一面留一直線切割槽痕。六片的排列組合方式多種,然其中密合得最理想的是,將鑽孔的大孔徑朝上,直邊對斜邊的規則。

中國傳世玉器全集--新石器時代玉器(高清大圖,果斷收藏)

玉璧 新石器時代晚期

直徑31.8、孔徑6.5、厚1.1厘米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玉質已受沁並染色成暗紅色。玉璧體型較大,厚薄不均,單面鑽孔。此器為清宮舊藏,本光素無紋,但因受乾隆皇帝偏愛,為其賦詩:「玉之古率稱漢耳,斯突周姬疑復姒,蒲谷辨等匪所云,惟存素質合太始。中規面圓尺以盈,肉倍其好平如砥。滄瀛湧出大輪團,有去暈作紅黃紫。一點精瑩不受遮,留照三千萬劫里。」乾隆命人以楷、行、隸、草、篆五體刻於玉璧之上,後署有「乾隆已亥御題並識」及「幾暇怡情」、「得佳趣」二印。

中國傳世玉器全集--新石器時代玉器(高清大圖,果斷收藏)

玉璧 新石器時代晚期

直徑23.8、厚1.3厘米

現藏於武漢博物館

玉質黃褐色。呈不規則扁圓形。內孔壁厚,邊沿厚薄不均,肉上琢磨不平整,有多道裂紋,正反兩面光素無紋。

中國傳世玉器全集--新石器時代玉器(高清大圖,果斷收藏)

玉璧 新石器時代晚期

外徑10、內徑2.4厘米

現藏於洛陽博物館

玉質青灰色,雜質較多。扁平狀圓形,中有圓形穿孔,為兩面對鑽而成,孔壁有清晰對鑽旋紋。器表琢磨光滑,通體素麵無紋。

中國傳世玉器全集--新石器時代玉器(高清大圖,果斷收藏)

三聯璜玉璧 新石器時代晚期

直徑9、厚0.47厘米

現藏於旅順博物館

玉質青色,有褐色沁。扁平狀。由三塊玉璜組成,每片玉璜兩側各鑽一圓孔,單面鑽,兩端平齊,均光素無紋。

中國傳世玉器全集--新石器時代玉器(高清大圖,果斷收藏)

玉牙璧 新石器時代晚期

直徑12、內徑6.8厘米

現藏於武漢博物館

玉質土黃色,布滿褐色花斑。片狀,環形。孔邊厚,邊沿薄。孔圓不規則,外緣琢出不等距、不規則三鋸齒,每一鋸齒上又雕出一三角戟。

中國傳世玉器全集--新石器時代玉器(高清大圖,果斷收藏)

玉琮 新石器時代晚期

口徑8.4、高4.7厘米

現藏於晉祠博物館

玉質青色,局部有褐色浸斑。器呈正方體,外方內圓,中間貫穿一孔,兩端出射。在器表方體四面陰刻有平行直線紋。

中國傳世玉器全集--新石器時代玉器(高清大圖,果斷收藏)

神人面紋玉琮 新石器時代晚期

高5.1、口徑8、射高0.9厘米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玉質青色,有綹,通體有紅褐色沁。外方內圓。整體紋飾為簡化的神人面形。方形邊角處以四組陰刻線分隔成三組紋飾,每組紋飾中有一磨下去的凹形,象徵著嘴巴。中部圓孔打磨工整光滑,顯示出工藝的複雜。此玉琮的成組簡化神人面紋飾受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的影響,與山西陶寺文化類型出土的玉琮類似,為新石器時代晚期的禮儀用玉。

中國傳世玉器全集--新石器時代玉器(高清大圖,果斷收藏)

玉斧 新石器時代晚期

長27、寬10.25、厚1.57厘米

現藏於旅順博物館

玉質碧綠色,有白色斑,磨製光潔。體呈梯形,上小下大,較厚,雙面弧刃,頂端中央處有一圓穿。

中國傳世玉器全集--新石器時代玉器(高清大圖,果斷收藏)

玉圭 新石器時代晚期

長21.7、寬5.7厘米

現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

玉質青白色,有灰黃色沁。長條形扁平體,弧首平刃,上中下依次鑽三孔,通體拋光,形制規整。

中國傳世玉器全集--新石器時代玉器(高清大圖,果斷收藏)

獸面紋玉圭 新石器時代晚期

長20.8、寬6、厚1厘米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玉質已受沁並盤玩成牙黃色,間有褐色斑。長條形,一端略寬,有刃,另一端鑽有二孔。器兩面刻劃有獸面紋飾,兩面紋飾不同,但紋飾均為手工刻劃而成。此器造型紋飾風格類似於龍山文化玉器,但具體紋飾並不相同,十分少見。

中國傳世玉器全集--新石器時代玉器(高清大圖,果斷收藏)

中國傳世玉器全集--新石器時代玉器(高清大圖,果斷收藏)

神面紋玉圭 新石器時代晚期

長21.8、寬5.5、厚0.9厘米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玉質墨黑色,局部有白色沁。體扁長,呈窄長梯形,刃部微侈,一端有喇叭形孔。兩面均飾有剔地陽紋的橫弦紋和回紋裝飾帶,兩裝飾帶間有變形渦紋及神面紋。兩面紋飾略有不同,一面在弦紋之上還有一抽象變形的神面紋。此玉雕工紋飾均十分精緻細膩,紋飾風格帶有龍山文化和石家河文化的特點,但在弦紋內刻飾的裝飾帶可能為後刻。

中國傳世玉器全集--新石器時代玉器(高清大圖,果斷收藏)

玉璋 新石器時代晚期

長22.07、寬7.37、厚0.4厘米

現藏於旅順博物館

玉質墨色,有褐色沁斑。扁平體。方內,有一圓穿孔,射端微外撇,兩側伸出「業」形闌,並有四組對稱扉牙。射端如圭形,刃部中心部位較薄,從器體、側飾考察,為器殘後二次加工而成。從玉質及製作工藝來看似為陝北史前玉器。

中國傳世玉器全集--新石器時代玉器(高清大圖,果斷收藏)

玉璋 新石器時代晚期

長31.2、寬9.2、厚0.9厘米

現藏於旅順博物館

玉質墨色,細膩滑潤。扁平狀。長體方內,射端微外撇,雙面刃呈弧形內凹,刃較薄,內體結合處兩側有突出的闌,並分布排列對稱的兩組單齒牙,之間磨有三組平行線及兩組交叉線紋,磨痕較淺,內上有一單面鑽圓孔。從玉質及製作工藝來看似為陝北史前玉器。

中國傳世玉器全集--新石器時代玉器(高清大圖,果斷收藏)

三孔玉刀 新石器時代晚期

長24、寬9.5厘米

現藏於山西博物院

玉質青色,有褐色浸斑。扁平體,略呈梯形,一長邊為刃部,雙面磨製,中間略向內弧,刃鋒利,刀背平直。器身中有三孔。整器造型規整,通體磨光,細膩光潤。

中國傳世玉器全集--新石器時代玉器(高清大圖,果斷收藏)

玉璜 新石器時代晚期

長11.5厘米

現藏於武漢博物館

玉質沁成雞骨白色,局部有土沁。長條弧形。內壁較厚,外壁較薄,兩端各有對穿孔,可穿系,正反兩面光素無紋。

中國傳世玉器全集--新石器時代玉器(高清大圖,果斷收藏)

瑪瑙璜 新石器時代晚期

長10厘米

現藏於武漢博物館

半透明瑪瑙質。條狀半圓弧形,內外邊呈圓弧狀。

中國傳世玉器全集--新石器時代玉器(高清大圖,果斷收藏)

人獸形玉佩 新石器時代晚期

高8.2、寬4、厚0.6厘米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玉質青綠色,局部有白色水沁。體扁平,兩面紋飾相同。通體鏤雕、浮雕一人像立於一獸首之上。人物面部五官清晰,棗核形眼,棒槌形鼻,張口吐舌。兩耳帶環,頭髮垂於耳後。頭戴繩紋邊帽冠,冠上似為對稱簡化雙鳥。人身已幾何化變形,立於一獸首之上。而獸之形象與石家河文化出土的虎頭像類似。此器造型十分獨特,從整體風格看,與石家河文化玉器和山西陶寺文化出土玉器有部分相似性。但其人獸組合的複雜性又十分少見。

中國傳世玉器全集--新石器時代玉器(高清大圖,果斷收藏)

獸形玉佩 新石器時代晚期

高3.7、寬5、厚0.5厘米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玉質已受沁,石性重。整器鏤雕,似一獸面。以雙孔為眼,鏤雕眉、嘴、臉頰、高冠。此器製作工藝十分原始,為原始的線拉搜鏤技術。此器器型在考古出土品中不見,但其造型風格及工藝技法類似於安徽潛山薛家崗文化。

中國傳世玉器全集--新石器時代玉器(高清大圖,果斷收藏)

瑪瑙玦

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夏代

外徑10.5、內徑8厘米

現藏於內蒙古敖漢旗博物館

灰白色瑪瑙質,局部有淺棕色紋理。內、外緣磨成楔形兩面突棱,橫斷面呈六棱形。缺口處兩端均切成楔形。

中國傳世玉器全集--新石器時代玉器(高清大圖,果斷收藏)

狀玉器 新石器時代晚期

直徑11、厚3.2、孔直徑2.5~3厘米

現藏於內蒙古敖漢旗博物館

玉質黃褐色,雜大量白色沁斑。齒輪狀,中間有一喇叭狀圓孔,單面鑽,周邊外突八個菱形圓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聯拍在線 的精彩文章:

金庸筆下的南帝,真人長啥樣?張勝溫《梵像卷》里找答案
明清霽藍釉瓷器:皇室祭天禮器

TAG:聯拍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