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記七十年代生產隊帳目

記七十年代生產隊帳目

作者:謝建民

來源:樂亭文化研究會《讀樂亭》雜誌網路版

記七十年代生產隊帳目

記七十年代生產隊帳目

記七十年代生產隊帳目

上三圖為樂亭縣楊家埝村村史館藏。和本文無關。

2006年,大年二十五掃房時,我在堂屋一個角落裡發現一個小木箱,下面墊著幾塊磚頭,上面蓋著一塊木板,木板上面布滿了塵土,可見好久也沒清掃過。

我把小木箱搬到屋外,揭去上面的木板,見裡面裝的全是紙張:有報紙、廣告紙,還有童年時期看過的連環畫冊、小人書等。再向下一翻,有一捆用賬簿的硬皮兒上下夾著、用細麻繩捆著很整齊的一疊紙張和幾個小本子。我解開繩子,驚訝地發現,原來是早被我遺忘了的七十年代的各種賬表。

那時我曾任閆各庄公社前炕各庄大隊第三生產隊會計,所以家中才藏有這些生產隊的戶口留底、生產隊全年農作物產量、社員出勤記工、口糧分配以及養豬付料等明細賬目和各年度的收益分配表。另外,還有1982年實行統一經營下的包干到戶、生產責任制土地分配實施具體方案和生產隊分地塊平面丈量圖等。

睹物思情,我不禁一張一張地認真仔細的翻看起來,依稀又進入了那個「大幫哄」的年代。

這些賬表詳細的記載著農作物產量分配表、農作物的品種和具體數字;按著項目分別記錄了向國家交售徵購的數量、折糧、折差;社員分配的數量、折糧、折差;生產隊入庫的種子、飼料、生產糧等項,同時還標註著農作物的種植畝數、單產和總產,並分別統計著春播秋收,夏播秋收和全年的總產量。

當時,糧食分配實行人勞比例,人的部分按分等折成的分配辦法進行分配。以1973年為例,人的部分85%,勞的部分15%,1-3歲為7成,4-6歲8成,7-9歲9成,10歲以上包括10歲為10成。我隊自然人口111人,折標準人口107.6人,口糧分配指標每人每年390斤。所以按自然人口應分390斤×85%=331.5斤。按標準人口每人應分:390斤(指標)×85%(人勞比)×111人(總人口)除以107.6(折標準人口)=341.98斤。由上述數據可見,七十年代群眾的溫飽仍沒得到解決,吃飯仍然是重要問題。

分等折成將解決小孩吃飯少則少分些,成年人飯量大則多分些的現實問題。這樣一來有小孩的戶和全成人戶,按人的部分分糧,就有了一定差別。比如A戶4口人,有兩個小孩,1個4歲8成,1個1歲7成,加上兩個成年人,總成數為35成,按自然人口全家應分口糧331.5×4=1326.斤,按分等折成則分342斤×35=1196.9斤,按分等折成比按自然人口總數少分口糧129.1斤。B戶4口成人按分等折成則分342×4=1368.斤,比按自然人口就多分口糧42斤,以此類推,7成小孩按折成,比按自然人口一年少分口糧92.1斤,8成的少57.9斤,9成的少23.7斤,等級間糧差34.2斤。10成的比按自然人口一年多分10.5斤。雖然實行分等折成解決小孩和成人平均分糧的問題,但結果仍是難以解決:「糧是寶中寶,孩童飯量小,分等有差別,誰也吃不飽」的現實問題。

社員養豬付料明細賬則詳細記載著各戶購仔豬的具體日期,底斤和出欄後達斤豬斤糧的記載,及公母豬飼養記錄。七十年代上級提出:多養豬,少養雞,不養羊的號召。生產隊為配合上級指示,號召各戶養豬,並積極鼓勵社員養豬,其辦法:1.每向食品公司交售一頭生豬,國家獎勵飼料糧60斤,然後按實際交售重量減去買仔豬時豬底斤數達到斤豬斤糧,飼養公母豬每年100斤飼料,由生產隊庫存糧中支付。2.向生產隊交售1方豬圈糞由生產隊記工5個(50分),不養豬掙不到工分,更讓人欣慰的是獎豬的飼料糧可解決部分口糧問題。就這樣家家戶戶建連茅廁豬圈,有的戶還建2個,形成各家各戶養豬熱潮,在當時圈肥還是種地的主要肥料。

收益分配表是年終會計必不可少的工作之一,要做到兼顧國家利益,鞏固集體利益,照顧好社員利益。它全面、完整、系統的反映社員一年的勞動成果,也是檢驗生產隊領導班子一年的成就。

收益分配表包括四個部分:1.收入部分包括農業收入、畜牧收入、副業收入及其他收入等。2.開支部分包括:農業支出、畜牧支出、副業支出管理費、農業稅等。3.提取部分包括:公積金、公益金、生產基金、折舊基金等。4.社員分配部分包括:分配總額、參加分配的人口、平均生活水平、參加分配的勞動日、工值、實物分配折款、尚需現金等。

戶口留底也是生產隊必不可缺的賬目之一,它記載著人口流動、添人減口。關係著糧食分配的延續性和政策的連續性,需認真登記。

每個年度要認真準確地記錄各項基本數字,包括:1.口糧分配指標。2.糧食分配比例。3.自然人口折標準人口。4.每個標準人口分糧。5.全隊總用工工值。6.糧食佔耕地的面積、單產、總產。7.向國家交徵購糧數折差。8.自留地分糧(自留地由生產隊統一經營)。9.預收加價糧、折款。10.國家代貯糧食。11.收益分配表制出時間。12.受照顧戶,照顧糧數。13.每個勞動日分糧分配總數,超支欠款戶,欠款金額等。每個年度賬目要封存起來。所以基本數字必須摘錄記清,要按著每年具體情況要詳細登記,以方便各年度橫向比較。

說到肥料和種子。那時候農作物產量和社員的生活水平都很低。那時生產隊施用的肥料主要是農家肥,主要來源是:飼養處一冬攢的牲口墊腳,社員投入的豬圈糞,每年夏收後用人糞尿和麥秸稈堆積起來的經過高溫發酵的麥稈肥。社員戶每年打一次新炕,把炕坯抬到戶外堆起來澆上水,悶一段時間再搗碎。炕煙子算是一種上好的肥料,炕坯和炕煙子用作晚茬作物的追肥。這些肥料是原始的、綠色的、生態的、無公害的。這樣的肥能使土壤疏鬆,地越種越壯,生產的糧食、蔬菜沒有化學殘留,我以為,可能是那時候得便秘、痔瘡、糖尿病和三高症的病人很少的原因吧。由於地多,社員們積攢的肥料畢竟有限,上級所供化肥又少,遠遠不能滿足作物生長的需要。作物播種多用老舊的種子,如玉米大多用金皇后、白馬天、丹育六、百日熟等,小麥多用小紅芒,還有黏高粱、穀子、黍子等低產作物。加之水利設施還不夠完善,靠天吃飯,盼望風調雨順,那時群眾常說:麥收靠八、十、三三場好雨。指的是陰曆8月份一場種麥時的發芽雨,10月份的安全過冬的封凍雨,來年春天3月份的麥苗返青雨,只要下透這樣的三場雨,當年的小麥就豐收了。希望是美好的,但這種希望往往落的是一場空想。

那時的生產隊有很多形式主義的不健康的東西,嚴重地束縛和阻礙著社員的勞動積極性。

流年似水,記憶依稀。僅把我親筆留下的一些陳年遺迹獻給大家,以期共饗。

(作者謝建民,閆各庄鎮前炕各庄村民。)

來源:樂亭故鄉人網站,www.guxiangren.com,原創內容,謝絕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