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菟絲子由來,其中藥價值如何?

菟絲子由來,其中藥價值如何?

從前在江南的某個地方有個養兔成癖的財主,雇了一名長工為他養兔子,並規定,如果死一隻兔子,要扣掉他四分之一的工錢。一天,長工不慎將一隻兔子的脊骨打傷。他怕財主知道,便偷偷地把傷兔藏進了豆地。事後,他卻意外地發現傷兔並沒有死,並且傷也好了。為探個究竟,長工又故意將一隻兔子打傷放入豆地,並細心觀察,他看見傷兔經常啃一種纏在豆秸上的野生黃絲藤。長工大悟,原來是黃絲藤治好了兔子的傷。於是,他便用這種黃絲藤煎湯給有腰傷的爹喝,爹的腰傷也好了。又通過幾個病人的試用,斷定黃絲藤可冶腰傷病。不久,這位長工辭去了養兔的活計,當上了專治腰傷的醫生。後來,他把這葯乾脆就叫「兔絲子」。由於它是草藥,後人又在兔字頭上面冠以草字頭,便叫成「菟絲子」。 「菟絲子」,又名吐絲子、菟絲實、無娘藤、無根藤、菟藤、菟縷、野狐絲、豆寄生、黃藤子、蘿絲子等,為旋花科植物菟絲子的種子。有「續絕傷、補不足、益健人」之功。

1、《本草經疏》:「五味之中,惟辛通四氣,復兼四味,《經》曰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菟絲子之屬是也。與辛香燥熱之辛,迥乎不同矣,學者不以辭害義可也。為補脾、腎、肝三經要葯,主續絕傷、補不足、益氣力、肥健者,三經俱實,則絕傷續而不足補矣。脾統血,合肌肉而主四肢,足陽明、太陰之氣盛,則力長而肥健。補脾故養肌,益肝腎故強陰,堅筋骨,暖而能補腎中陽氣,故主莖中寒精自出,溺有餘瀝。口苦燥渴者,脾腎虛而生內熱,津液因之不足也,二髒得補,則二病自愈。寒血為積者,勞傷則血瘀,陽氣乏絕則內寒,血隨氣行,氣弱不能統血以行,久而為積矣。凡勞傷,皆脾、腎、肝三臟主之,肝脾氣旺,則瘀血自行也。」

2、《本草匯言》:「菟絲子,補腎養肝,溫脾助胃之葯也。但補而不峻,溫而不燥,故入腎經。虛可以補,實可以利,寒可以溫,熱可以涼,濕可以燥,燥可以潤。非若黃柏、知母,苦寒而不溫,有瀉腎經之氣;非若肉桂、益智,辛熱而不涼,有動腎經之燥;非若蓯蓉、瑣陽,甘咸而滯氣,有生腎經之濕者比也。如漢人集《神農本草》稱為續絕傷,益氣力,明目精,皆由補腎養肝,溫理脾胃之徵驗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農研常識小天地 的精彩文章:

這5種野菜你都認識嗎?有大棚農民趕緊種,開春後肯定大賣!

TAG:農研常識小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