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關羽死後,劉備征吳國是正確決策,夷陵之戰蜀國雖敗卻另有收穫

關羽死後,劉備征吳國是正確決策,夷陵之戰蜀國雖敗卻另有收穫

荊州丟失、關羽被殺後,劉備憤怒不已,以舉國之力發起了征吳之戰。當時多數大臣都反對打吳國,後人也大多不認同劉備的做法。劉備在夷陵之戰中慘敗,損失了幾萬人,讓大家更堅定了征吳之戰是錯誤的思想。

其實,在當時的處境下,征吳國之戰是必須打的。即使最後戰敗,也是對蜀國最有利的決策。

吳國背盟之後,跟魏國眉來眼去,雙方之間關係良好。這對蜀國是很不利的,因為蜀國在三國之中最弱小。荊州之戰中,蜀國更是吃了大虧。在這種形勢下,蜀國更不能表現軟弱。因為弱者是很容易招來進攻的。如果吳國、魏國一起打蜀國,蜀國是很難抵擋的。所以,在荊州丟失、關羽被殺後,蜀國為了自身安全,必須做出強硬回應。

關羽被殺後,如果蜀國什麼表示都沒有,就選擇繼續與吳國結盟,這是非常不利的。首先,吳國未必有結盟的意願,它還想著吞併蜀國呢。即使結盟,蜀國也會被吳國所輕視,難以被平等對待。

所以,劉備只有征討吳國這一條路。這除了是為關羽報仇之外,更是以戰求和,逼迫吳國放棄與魏國聯盟,重新與蜀國交好。果然,劉備一出兵,吳國馬上就認慫了,並遣使求和。

吳國求和後,劉備依然決定繼續進攻。因為劉備必須要給吳國教訓,它以後才不會再打蜀國的主意。

不過,最後由於劉備的失誤,蜀軍大敗,損失嚴重。在龐統、法正、關羽、張飛接連去世之後,蜀國人才儲備已不足。吳國在周瑜、魯肅、呂蒙等去世後,卻又出現了陸遜這樣的一流名將。實在是無奈。

劉備雖然戰敗了,卻達到了他的目的。吳國雖然獲勝,但還是要主動向劉備求和。因為劉備已經展示了他的強硬。對於惹蜀國的人,他可以與對方同歸於盡。這種不顧一切的狠勁,令吳國恐懼。

劉備討伐吳國之初,孫權為了自保,被迫向魏國稱藩臣。之前,魏國、吳國還保持著較為平等的關係。劉備伐吳國之後,孫權只能答應了更多不平等的條件,比如派遣兒子做人質等。但孫權也是一代梟雄,豈能如此受制於人?孫權後來又反悔、拒絕派遣人質。這導致了魏國皇帝曹丕率領大軍親征吳國。魏國、吳國的聯盟因此破裂了。

劉備伐吳國雖然戰敗,卻達到了他的戰略目的。魏國、吳國的聯盟破裂了。蜀國、吳國重新結盟,並且是吳國主動求和。雙方的聯盟更加穩固,一直到亡國都沒有發生分歧。之後蜀國保持了30多年的和平局面。劉備這一戰,給蜀國帶來了數十年的和平。

當然,由於劉備的指揮錯誤,導致蜀軍大敗。這是非常嚴重的損失。但是劉備征討吳國的決策依然是正確的。如果龐統或法正沒有早逝,則蜀軍足以小勝,或者跟吳國打個平手。教訓過吳國後,劉備就有台階可下了,自然會退兵,之後再答應吳國的求和。只可惜天不助蜀國。蜀國謀士早死,劉備又碰上了一代奇才陸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事拾遺 的精彩文章:

朝鮮戰爭中美軍犯了一個嚴重錯誤,最終讓它吃到了苦果
朝鮮戰爭選帥毛主席為何首選粟裕、林彪?他們兩人在哪一點優於彭德懷?

TAG:史事拾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