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黃庭堅大草《李白憶舊遊詩卷》的高妙處

黃庭堅大草《李白憶舊遊詩卷》的高妙處

黃庭堅在北宋紹聖年間謫貶黔中,已五十多歲,方在朋友處看到懷素真跡《自敘帖》,從此大得草書三昧,如撥雲見日,眼界洞開,對草書有了深切體悟,從此上升了一個大大的境界。

這一時期距他辭世僅有幾年光景,卻一發而不可收,佳作不斷。他的大草《諸上座帖》、《劉禹錫竹枝詞》、《廉頗藺相如傳》、《李白憶舊遊詩卷》等長卷,都是這個時段的作品。這些晚年代表作的問世,一下子把他的草書推向了草書高峰。書史曾把他與大師旭、素同列為草聖,名副其實也!

黃庭堅的《李白憶舊遊詩卷》大草巨制,三百多字,結體奇異,字字珠璣,滿紙雲煙,同他的晚年書風大略一致,但又有其高妙絕倫之處。

此卷大草,筆力恍惚,出神入思,丰姿跌宕,豪縱奇異,出色演繹了大詩人李白這首浪漫抒情的詩文,珠聯璧合,詩書輝映。

縱覽全卷,渾融暢達,千變萬化。他時而將點畫凝縮,用心簡古,筆短意長; 時而展拓開去,天馬行空,豪放縱逸。那管筆在他手下,依其性開合,適其情收放,隨心所欲,騰挪縱橫,或此疏而彼密,或左促而右放,或乍散而復聚,猶如深山幽谷,奇石異樹,山花爛漫,千恣百態,盡呈其妙,體現出書者深厚的學問功底和高深的翰墨功夫。

他入古而又脫古,其過人之處,在於將唐人狂草對空間的分割揖讓轉接到他自己創立的舒展開朗與從容閑雅的形式上。其一,改變了古草以運動的連續性為組織作品線索的慣例,他的起筆與收筆沒有運動上的聯繫,而是縮小各字之間的距離,甚至使各字插入相互空間的辦法,維持作品的連貫與統一。其二,他將急速的草勢消解為慢式草書,就如將搏擊轉為太極招勢一般,以理性駕馭草體,使速度在他的草書中退居其次。這乍看違背了大草狂草之規律,而這正是黃體草書的鮮明特色,以空間的貼近、黏合構成動勢連帶,以理性智慧書寫,與懷素師的激情與放蕩書寫,拉開了距離,成就了他不凡的「這一個"!

再就是他筆法線條摻以《瘞鶴銘》和篆隸筆意,使轉中強調提按、向背、起倒,使他的線條顯得豐富而凝重。章法上他也時出新意,線條極少一氣貫底,間有跌宕遲澀,一字之中往往也有幾處斷開,甚至筆勢也不連屬,而是通過有意縮短的線與點,把空間分解成不同形狀的塊面,再用欹側參差的字進行勢接,使中軸線與行外輪廓線發生變化,突起波瀾,出人意外,使整幅作品動起來、活起來。

但需指出的是,由於黃庭堅受宋代審美觀點的影響,重理趣而輕天成,使他的作品理性成分較重,格調雖高,天趣稍欠,這許是他的草書成就趕不上唐代「顛張」「醉素」的主要原因吧,我這樣以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黃庭堅 的精彩文章:

黃庭堅行書《五君詠》欣賞,跌宕飄逸,氣勢非凡,堪稱妙品

TAG:黃庭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