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布拉格:久遠的沉醉

布拉格:久遠的沉醉

20版:國際文化 上一版

布拉格舊城廣場的泰恩大教堂

從布拉格城堡遠眺城區

金色的布拉格,這一片語在我腦海中似乎總是同朦朧的美感相系著,但又混雜了多重意味,說不清怎麼來的。或許最初來自從父親口中聽說的德沃夏克、斯美塔納,以及那時只可能源於無線電音樂台的優美旋律;或許還有那個年代蘇聯、捷克電影如《好兵帥克》之類的影像記憶;後來又有更多的閱讀印象,從早年少兒版的捷克民間故事集到成年後接觸的歷史敘述:胡斯起義,慕尼黑協定的叛賣及隨後的納粹佔領,捷克人民的反抗及納粹秘密警察頭目海德里希被刺,再至我青年時代正在發生的社會主義改革運動「布拉格之春」和震驚世人的蘇聯出兵干預……這些光影和訊息都融錯於一體。由此我知道,捷克是個神奇的國度,首都布拉格稱盛天下。

幾年前我終於有幸走訪了一趟中歐,才真正踏足布拉格,直觀領略了這座整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歐洲名城之華美風采。

布拉格,捷語稱「Praha」,意指伏爾塔瓦河流經的一處暗礁,水流湍急,酷似門檻,故名。如今的布拉格國際機場聯通各地,以「天鵝絨革命」代表人物瓦茨拉夫·哈維爾命名。出機場入城,不遠,道路通暢,可以隔著車窗一路瀏覽街景。在原蘇聯陣營內,捷克的經濟發展水平也算得名列前茅,城市規劃齊整,環境潔凈,新建築不少。而韻味十足、更吸引人的則在於布拉格中世紀、近代以來形成的老城區,這是我們參訪的首選之地。

老城區的建築極富文化特色,先是看到了火藥塔。那是11世紀興建布拉格舊城時所建的13座城門之一,如今則是僅存的了。據說那時從銀礦產地庫特納赫拉向布拉格運送貴重銀器和錢幣,都由火藥塔進入。從早年普舍美斯王朝起,布拉格就一直是捷克人波希米亞王國的統治中心,一些著名國王在首都加冕典儀的遊行,都要行經火藥塔。該門為哥特式風格,以石砌築,高峻挺拔,呈深褐色,牆面精雕細刻,現今其上仍建有一座陡坡形城樓。然因15世紀末王宮遷至郊外的布拉格城堡,這座城門的建築才草草告竣。後來到了17世紀初,因此地改作存放軍火處,遂得「火藥塔」之名。由於年久失修,火藥塔曾顯得衰敗陳舊,19世紀晚期進行大修和部分重建,才保持了迄今所見的樣貌。現在這裡已成布拉格的一處老城地標及遊覽勝跡。

舊城廣場是布拉格又一處景點的集中地,包括舊市政廳、一分鐘之屋、胡斯雕像、泰恩大教堂、泰恩中庭、聖尼古拉斯教堂、國家畫廊,等等。以建築風格而論,此間羅馬式、哥特式、洛可可式、巴洛克式,皆應有盡有。舊市政廳有高大塔樓,廣場側向的牆面上掛著巨大的天文鐘,除了顯示時間以外,還能準確模擬出地球、太陽和月球的運行軌道。每至整點時,天文鐘上方的小窗戶就會自動開啟,包括耶穌十二門徒在內的木偶便一一出來露面,伴之以雞鳴、鐘響。很多遊客為一睹新奇,往往會在天文鐘前耐心地駐足等候。在機械技術發達的一些歐洲城市,常見有這樣的露天鐘錶展示,堪為技術和藝術的完美結合,只是布拉格的這座天文鐘,是我所見過的最大的一座。泰恩教堂是舊城廣場最醒目的一座建築,初建於12世紀中期,後又經增建,現在見到的則是14世紀的。教堂上部為哥特式尖頂雙塔,直刺蒼穹。泰恩教堂是15世紀捷克宗教改革期間胡斯派匯聚的重要場所之一,由此可以想見,當年這廣場該是何等風光的處所。因而也就不難理解,後世人們何以會在廣場中央矗立起巨碩的胡斯改革運動青銅群塑像,這裡畢竟是當年捷克歷史偉大篇章的「風暴眼」啊。廣場上的這一立像,讓我們見識了一個民族是如何揚清滌濁、尊崇自己的精神理想和英雄形象的,胡斯不就是捷克!銅像建立的1915年,正是奧匈帝國崩塌、捷克民族立國的前夜,人民的呼聲已經呼之欲出。

挨著舊市政廳的四層樓房,叫「一分鐘之屋」,其名來歷不詳。但該屋牆面裝飾的刮畫卻著實漂亮,引人矚目。黑底白畫,滿是《聖經》人物和古典神話故事,形象栩栩如生,別具韻致。這種牆面刮畫在布拉格卻非獨此一家,在老城區的其他地方還曾見到過,甚至還是彩色的呢。一分鐘之屋曾同一位名人身世相關,那就是現代德語散文大師、著名小說家卡夫卡。作為猶太商人,他們一家早年曾在此屋居住過,幾個姊妹還在這裡降生。卡夫卡留在布拉格的足跡不只一處,河對岸布拉格城堡下黃金巷22號的低矮小屋,也曾是卡夫卡的居所。且行經老城區一處街心花園時,也見過現代派藝術風格的卡夫卡銅像。

布拉格不同的文化元素其實很多。像中東歐不少國家那樣,布拉格老城猶太區的紀念建築就頗為醒目。由於宗教信仰的原因,約10世紀便在布拉格定居的猶太人,自13世紀起被迫與基督教徒分隔居住,自成一體,形成猶太區。直至18世紀奧地利皇帝下令中止猶太隔離政策,猶太區才從法律上終結,與市區其餘部分相併,不過人們習慣上仍稱當地為猶太區。我們在此先後看到了建於1906年的猶太博物館和猶太人墓園、猶太市民會館,還有年代更早、建於16世紀末的梅瑟猶太教會堂,也都反映了猶太人及其文化在布拉格社會歷史序列中的不凡影響。

布拉格老城有一座市民會館,1911年建成。其所在位置早先曾為宮廷建築的薈萃之地,卻毀於17世紀的一場火災。市民會館外觀設計精美,中央的斯美塔納廳,是每年「布拉格之春」國際音樂節的主演場所。斯美塔納是捷克民族樂派最具魅力的音樂家,以交響詩《我的祖國》而久負盛名,他是捷克民族的靈魂和驕傲。布拉格還有座斯美塔納博物館,緊靠伏爾塔瓦河邊,只惜限於時間,我們未曾前去參觀。

伏爾塔瓦河流經布拉格,是捷克多少文人墨客千年吟詠的母親河。遊覽布拉格,認識布拉格,沒有不去朝拜一下伏爾塔瓦河的。過河則必經查理大橋,這是布拉格、也是歐洲最壯觀的古橋之一。查理大橋原址曾為仿羅馬式的朱迪斯橋,後累遭洪水沖毀,國王查理四世發起重建新橋,1357年奠基,15世紀初建成。橋兩端各有高聳的哥特式橋塔,中間夾著一道拱門,可控入橋通道。橋面圍欄裝飾與橋墩相對應,每隔一段即立有一座聖徒雕塑,整座橋面琳琅滿目,彷彿是座雕塑博覽會。橋塔一側樹有一尊該橋創立者查理四世的青銅立像。這位博學的君主時任德意志兼波希米亞國王,並被選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他在任期間,帝國的統治中心正是在布拉格,他對布拉格城市的發展是卓有貢獻的。捷克人喜愛當街演奏音樂,查理大橋上不時可見眾多音樂家的身影,已成一道醒目的絢麗風景線了。伏爾塔瓦河兩岸尤有很多不同歷史時期留下的建築,鱗次櫛比,優雅別緻,觀賞之下,沁人心脾。

那日下午,我們不光在老城區瀏覽,趁便還逛了下新城區的瓦茨拉夫廣場一帶。呈T字形的廣場,側面坐落著捷克國家博物館、國家大劇院等宏偉建築,建築牆飾猶如西歐國家那般,極盡奢華之能事,從中更不難感受到城市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澱。博物館前矗立著波希米亞首位國王瓦茨拉夫一世的騎馬青銅像,由於他熱衷向國人引介天主教,遂被尊為聖人。1968年杜布切克發動「布拉格之春」改革時,捷克遭致蘇聯及華約盟國軍隊的大舉入侵,蘇聯坦克開進瓦茨拉夫廣場,受到捷克民眾的集體圍阻和抗議,結果發生衝突,兩名捷克大學生被殺害。今天我們仍在廣場一側綠地內看到了嵌有犧牲者照片的紀念碑,這裡就是當時歷史一幕的事發現場,人民是絕不會忘記自己的年輕殉難者的。

次日,我們跨越伏爾塔瓦河,去左岸的布拉格城堡建築群參觀,像一般遊人那樣,從具有巴洛克風格的馬加什大門進入。這一帶地勢高峻,9世紀以來就一直是王室駐地,後又歷經擴建。目前的建築群包括一座舊王宮,三座教堂,一間修道院及花園和其他附屬部分。王宮在16世紀前是波希米亞歷代國王的住所,擇高地築宮堡,無非便於防衛,也同黎民百姓保持適當距離。王宮中心位置是高大的弗拉迪斯拉夫大廳,有建於15、16世紀之交的哥特式拱肋形穹頂,其廳寬敞到可容武士策馬入內表演的地步。王家專用的聖維特大教堂,更是體量巨碩,青銅門、門楣、花窗和正立面雕刻,繁複精美,有著兩支典型的哥特式尖頂,內廳一如西歐標準的巴西利卡樣式和裝飾,是布拉格最具影響力的教堂建築。從正面大門出來左轉,還可瞥見一座文藝復興風格的塔樓,近旁有金門,上方的彩色馬賽克宗教畫,令人嘆為觀止。如同歐洲不少大教堂那樣,聖維特建築群從查理四世起開建,14世紀大體成型,中間斷斷續續建了近700年,直至1929年才最後完工。此外,布拉格城堡內還有18世紀落成的聖十字教堂,時間更早、風格古樸的聖喬治教堂,以及作為波希米亞首座女修道院的聖喬治修院。城堡北邊至今尚存的防禦要塞,叫達利博爾塔,後來被當作關押犯人的監獄,因所關第一個犯人而得此名。入內看看,確不好受。

從布拉格城堡的露台上,可清晰遠眺伏爾塔瓦河右岸城區的風光,四處都是橘紅色筒瓦鋪築的屋頂,映襯著片片綠蔭,真是賞心悅目,使人神迷心醉。城堡的著名景點還有黃金巷、玩具博物館等處。黃金巷原為僕人工匠的聚居處,後因入住了一些鍊金術士,故有此名。這一帶小屋林立,有卡夫卡的居宅,不少房子根據旅遊開發之需被改造成了各色小店鋪,出售木製玩具、錫制士兵俑像、手繪衣服及其他小玩意,還有陳列古代胸甲、鎖子甲的。

城堡廣場面對著捷克總統府,庭院敞開,各國遊客均可自由進入庭院瀏覽,我很驚訝這嘈雜之聲居然不影響總統府日常秩序?總統府只是禮儀性地設置了兩名衛兵站崗,遊人可對他們隨意拍攝或與之合影,他們則安然不動,視若無睹。

到整點時,還可趕上看一場抓人眼球的換崗儀式。這體現了一種開放社會的親民風貌,人人皆感自在。距總統府僅百米之遙的城堡廣場上,業餘音樂人照樣在吹拉演奏,沒見軍警干預。

總統府正對的城堡廣場上,矗立有現代捷克斯洛伐克國父托馬斯·馬薩里克的青銅立像,以及大主教宮和宗教紀念柱。還有牆飾別緻、富有佛羅倫薩風格的施瓦岑貝格宮,其牆面乍看似凹凸不平,其實是用石膏塗刮造成的視覺效果,據說這裡現已改成武器博物館。走過施瓦岑貝格宮,又見路邊有愛德華·貝奈斯的塑像,他是捷克斯洛伐克第二任總統,與馬薩里克、什特凡尼克共同列名為共和國三大締造者。歷史的連續性在此得以體現,並不因為後來出現的政治變遷而抹煞此前歷史人物客觀的影響和地位,這才是應有的、正常的歷史主義態度。

在布拉格度過的最後一夜,我們有幸享用了一席文化盛宴,那就是在艾斯特劇院欣賞了一場歌劇演出。捷克毗鄰德奧,獨立前又長期為奧匈帝國統治,音樂文化方面亦頗受濡染。艾斯特劇院是座新古典主義建築,處於布拉格老城腹地,建於18世紀末。莫扎特初訪布拉格時帶來他的歌劇作品《費加羅的婚禮》,就是在艾斯特劇院首演的。後來他在布拉格一度定居,並在此創作了歌劇《唐璜》。那天我們早早進入劇院等候聆聽的劇目,恰巧也是《費加羅的婚禮》,但非全劇,而是該劇和其他劇目的部分選段,類似京劇的折子戲專場。入內與我等同場觀賞的歐洲觀眾也都為中老年,多懂行者,鑒別力強。此時此地,此情此景,倒不失意趣,畢竟置身西洋音樂的發祥地,原汁原味!

金色的布拉格,那是捷克人胡斯的布拉格,斯美塔納、德沃夏克的布拉格,也是卡夫卡、莫扎特的,歐洲的布拉格。恬靜、風雅而又內涵豐厚,雖去數載,還是會讓人長久懷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網 的精彩文章:

首府多方共建森林旅遊圈
消防員探親途中抓逃犯

TAG:光明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