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泰紅河行動:半江瑟瑟半江紅!
新泰范
村鎮|文史|民俗|情懷|紀實|人物|青年|發展
關注
導
語
READ
據葉門撤僑改編的《紅海行動》熱映中,激發了人們對祖國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在清代「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是多少漢人熱血兒郎的夢想。有壓迫,就有反抗!在清末三座大山的壓榨下,捻軍登上歷史舞台。在新泰南部有一條小河,名為紅河。此河名字的由來是一個悲壯的故事。僧王大軍圍剿捻軍,捻軍士兵的熱血染紅了河流,遂名紅河。
紅
河
行
動
第二次鴉片戰爭過後,中國逐步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沉重的戰爭賠款壓在人民身上,吏治腐敗,政治黑暗,民不聊生。洪秀全率領教徒在廣西發動起義,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開始了!
在北方同樣有不甘壓迫為爭取獨立與自由的農民放下鋤頭,拿起刀槍發動起義,反對清王朝的統治。他們的軍隊叫做「捻軍」!捻軍的活動範圍覆蓋整個江北。他們在做起義準備的時候,以地名加「捻」字作為臨時編製稱呼,之後捻軍轉戰各地戰友之間見面總是相互問詢「你是哪個捻的?」意為你是哪個地方的。
捻軍曾轉戰新泰,新泰亦有民眾參加捻軍,故而捻軍這一習慣性辭彙在新泰得以保存與流傳。如今在新泰話中,亦有捻字,意為地方。如:「你是哪個捻的啊」
在新泰南部的放城鎮有一條河,名為「紅河」。相傳咸豐年間,捻軍的一支轉戰至此,後有清廷追兵1200名輕騎。這些輕騎乃為大名鼎鼎的蒙古親王僧格林沁的部下,個個都是蒙古草原上最優秀的騎手,彪悍魁梧。
而捻軍確是農民起義的隊伍,戰鬥力自然比不上這些蒙古騎兵。在紅河,捻軍被騎兵追上,立即組織反抗。可是捻軍的戰鬥力太弱,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熱血染紅了整條河道,死屍遍布。後來此地被稱為「紅河」,以此紀念這些犧牲的捻軍將士。
倖存的捻軍丟盔棄甲,向西南方逃去。清兵在後緊追不捨,在邱子峪西部一處嶺地,清軍將他們團團圍住,發起進攻。捻軍展開了英勇的抵抗,可惜寡不敵眾,全體壯烈犧牲。後來這座嶺被稱為「殺敗嶺」。
中華五千年悠久歷史,為謀取自由、幸福,反抗異族入侵,反抗統治階級壓迫的農民起義層出不窮,最早的農民起義為西周時期的國人暴動,第一次取得勝利果實的農民起義運動是漢高祖劉邦所率領的漢軍,第一次由南向北取得勝利的農民起義是朱元璋麾下的明軍。
農民起義具有一定的消極性。沒有長遠的規劃且極易妥協,達不到革命的目的,如梁山起義,最終還是被官軍收編,後來108將皆不善終。沒有經受過正規的軍事化訓練,戰鬥力較弱,如《史記》中記載的陳勝吳廣起義,陳勝吳廣起義攻打的第一座城市,縣丞率領少許守軍竟然堅守了一天一夜。農民起義難以真正為基層大眾謀福利,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最終攻下南京而建都,天王及將領們建都之後馬上開始了墮落腐化的生活,大興土木、妻妾成群、肆意壓榨斂財。相關資料證明太平天國造成南方各省人口減少一半以上,總數字過億。
農民起義需要正確的看待,但是他們反抗壓迫、勇敢奮起的精神永遠值得學習!紅河、殺敗嶺這些地名將會永遠向人們訴說著這場在放城的戰役,訴說著這些為反抗壓迫、民族獨立、爭取自由而犧牲的人們!
TAG:新泰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