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劍現身鑒寶活動,博物館館長失聲驚呼:這是國寶,請交博物館收藏
春秋越國制劍天下第一。
三國曹丕目睹歷經八百年依舊寒光閃閃的越王青銅劍,心中凜凜,寫下了「越民鑄寶劍,出匣吐寒芒」的詩句。
2004年,浙江博物館為第七屆中國藝術節推出四大特展,在其中的《越魂大型文物展》中,同台展出了四柄越王劍,被時人戲稱為「四世同堂」的表演。
這四柄劍分別是:越王勾踐劍、越王者旨於賜劍、越王朱勾劍、越王不光劍。
這四柄劍中,名氣最大的是越王勾踐劍。
一來,在越國八代君主中,勾踐名氣最大,其「卧薪嘗膽」的故事流傳千古,並且開創了一代霸業;
二來,越王勾踐劍於1965年12月出土之初,不腐不銹,寒光閃閃,以之劃紙,鋒芒銳利,20餘層一划而破,名聲大噪。
此劍,於1994年被定為無價之寶,永久性禁止到國外參加展覽。
其實,與越王勾踐劍相較,越王不光劍的劍身質量及鑄劍工藝上亦不遑多讓。
越王不光,是勾踐的第四代孫,是戰國時期第五代越國的君主,在位36年,歷經越王朝由盛轉衰的過程。
勾踐之後,越國三代發生了弒君的事件,即史書所記的「越人三弒其君」。
越王不光的父親越王朱勾弒父篡位,仍然延續了父輩、祖輩稱霸中原的局面。
公元前411年,朱勾死後,太子不光即位為君主。
當年越王勾踐為了稱霸中原,把越國的都城從會稽(今浙江紹興)遷移到數千里之外的山東半島的東南海岸附近的琅琊。
公元前404年,諸侯大國齊國的小兄弟繒國(今山東棗莊)對盤踞在琅琊的越國君臣表示不敬,輕視越國。
不光以此為由,發兵討伐繒國,一戰將其攻滅。
齊國當政的齊康公荒淫無度,根本不關心小兄弟繒國的死活,齊國真正的執政者田和地位尚不穏固,也不願出面替繒國討還公道。為避越國纓鋒,公元前391年,田和乾脆把齊康公遷於海島,奪取了齊國的統治權。
不光發兵進逼齊國邊境,田和不敢出戰,嚴肅申明諸將:「先君有遺令曰:無攻越!越,猛虎也!」
公元前386年,周天子正式承認田氏齊國為諸侯,田齊這才開始正式與越國對著干。
時勢變換,齊、楚日益強盛,吳國舊貴族又時時圖謀復仇,不光自感難以在中原維持霸權,被迫於公元前378年遷都吳(今江蘇蘇州)。
遷都後的越國呈現出了衰敗之態。
公元前375年,不光的弟弟豫,心懷不軌,連續謀害三個王子。接著又挑唆不光殺掉太子諸咎。
諸咎為求自保,發動宮廷政變,驅逐了豫,殺死了不光。
這,是「諸咎之亂」的開始。此後,弒君弒父的悲劇重複上演,越國貴族間互相殘殺,越國國勢頭也不回地走向了衰敗。
補一句,在史書的記載中,不光又被記為越王翳、不揚、戉公殹。
在不光的時代,越王劍高的鑄造技術已超過了勾踐時代,而且,不光喜劍、愛劍的程度,也遠超勾踐。
則不光在世時,到底監造過多少把銘刻有自己名字的利劍,至今仍是一個謎。
現在,荊州博物館珍藏有一把1974年出土於湖北省江陵城西門外張家山戰國墓的「越王嗣旨不光劍」;上海博物館徵集有一把「越王嗣旨不光劍」; 台灣高雄某氏收藏有另一把「越王嗣旨不光劍」。
這三把劍,都是不光太子位期間鑄造,故稱「嗣旨」。
另外,北京故宮博物院珍藏有一把「越王不光劍」,其上銘文「越王越王,不光不光」,劍首環列12字,其中重文6字,不能通讀。
河南省博物館珍藏有兩把出土於河南省淮陽縣平糧台、由淮陽縣文化館徵集的「越王不光劍」。
還有一把原為劉體智舊藏、《善齋吉金錄》稱為「卯劍」的「越王不光劍」,現不知去向。
最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12月西泠印社在杭州?浙江世界貿易中心展覽廳舉辦二〇一七年秋季拍賣會,一把原為上世紀三十年代由盧吳古玩公司公司售於日本藏家塩冶金雄的「越王不光劍」在「中國歷代青銅器專場」開拍,該劍劍身長49.5cm,800萬元起拍,以910萬元落槌,加傭金以1046.5萬元成交。
即「越王不光劍」的價值可見一斑。
說起來,越王劍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價值不菲。
《越絕書》記載,有人出價「有市之鄉二,駿馬千匹,千戶之都二」購買勾踐的純鈞劍,相劍師薛燭尚認為此價遠達不到劍值。
在當時,鑄劍大師歐冶子、幹將作品的歸屬和流向,那是隨時會引發國家之間的戰爭的。
但是,2008年5月,上虞劍器收藏家陳先生卻慷慨地將一柄長60厘米「越王不光劍」上交紹興博物館收藏。
浙江省文物專家委員會鑒定:「真品,國家一級文物,保存尚好。器主為越王不光(翳),劍首、劍格均錯金銀銘文,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價值。」
紹興博物館館長劉侃興奮莫名地介紹說,越王劍天下聞名,但此前在浙江這塊越國後人的土地上,從來沒有出土過一枚鑄有銘文的越王劍。2007年10月上旬,紹興博物館組織了一次鑒寶活動,陳先生將這把劍拿來鑒定,引起了我們的重視。不過,陳先生並不打算把劍交給博物館。要知道,這把劍是越國君王所鑄的優質劍,它代表了當時鑄劍水平,具有濃厚的越文化特色,如果能由博物館收藏,必定大幅度能提升館藏文物質量和水平,極大限度地打響博物館品牌。為此,我們花了五個月時間,反覆登門做工作,今年的1月14日,陳先生才同意將此劍交由文物部門收藏。
浙江省社科院歷史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林華東認為,「帶有鳥篆銘文且與本劍類同的越王不光青銅劍,1979年在河南省淮陽縣平糧台曾有出土,地點不詳者也有發現,與史籍所載略合。然如此劍之修長,銘文又分別錯以金銀為飾者,實屬珍貴。」
※洪承疇之弟忠烈?文天祥之弟叛國?還是說說這些真正的滿門忠烈吧
※農民父子修水利,一鋤頭落地,竟然鋤出一個遺失數千年的文明古國
TAG:覃仕勇講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