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葯妝,貓膩兒真多
法國葯妝有藥用效果嗎?綠色純天然的產品一定有效嗎?為何大瓶反而便宜?不含添加物是什麼概念?
這件事兒得從法國kevin老師-Julien Kaibeck說起(就叫貝塔吧,開坦克的貝塔,專註炮轟20年),跟收錢打廣告的原版kevin老師不同,他的主要使命是教消費者揭秘品牌背後的秘密。這位仁兄上過法國5台著名的La quoditienne, 這套節目堪比北京台深受大爺大媽喜愛的養生堂,專講法國人吃喝拉撒睡的種種,教消費者怎麼正確消費,如何購買符合自身需要的產品。
貝克自己有youtube的頻道,法國美妝美容的節目都有他出沒,自己出了書,slow cosmétique(慢妝)。
貝塔在節目中讓嘉賓做了一個盲選,只憑包裝本身,選出他們認為的天然`綠色的護膚品,這些產品咱們中國消費者也是耳熟能詳的,即便給品牌名稱打上了黑膠帶,也能猜出出自哪家,幾個明星產品是:理膚泉(La Roche-Posay)`依泉(Uriage)`貝德瑪(Biotherma)`麗蕾克(Lierac), 網上代購和大v經常推薦,一搜100多頁出來。
憑藉嘉賓的直覺,選出來的幾個包裝好看的,帶有植物標示,以綠色和藍色為顏色主調的,標出bio(綠色), sans paraban(無致癌防腐劑)等等,這些選擇正中了貝塔的下懷:沒有一個產品是純天然的,即使有認證標籤,也存在潛在危險。
品牌不會把產品原料用大字兒標出來,消費者只能不厭其煩地搜集信息
咱國內沒有大紅大紫的網紅明星敢天天指出品牌的問題,更不要提法國的品牌,為什麼?那是金主啊,誰得罪得起。所以,代購,網紅,明星都沒研究過的東西,我們在這篇里給來法國生活和旅遊的人提一個醒,理智消費,對身體負責。
經常有皮膚問題的人,對法國葯妝愛不釋手,我抽屜里1/3都是葯妝,原來更甚,幾乎全部都是葯妝。 我們臉上的痘痘,痘疤,痘印,毛孔粗大什麼的,經過網上的廣告和藥店小姐姐的推薦,馬上就能讓你認為『皮膚有病』,需要葯妝『治療』,可是你真的了解藥妝背後的故事嗎?下面通過一系列實例解答最根本的幾個問題。
具有藥用功效的護膚品才能進駐藥店?
大家一定注意到了,法國藥店分為pharmacie和parapharmacie兩種,前者就叫藥店,處方葯只有這裡的藥劑師才能給你開,後者叫類藥店,類似藥店的非處方店。這兩個地方的員工,都穿著白大褂,給你一種權威藥劑師的錯覺,其實他們就是普通的售貨員,這叫公司形象與包裝,並不是穿白大褂的都是醫生。更讓人瞠目結舌的是,能夠進駐藥店和類藥店的護膚和化妝品,不需要經過任何機構的認證或許可,進不進藥店,跟開不開專櫃一樣,都是公司marketing的選擇,一個護膚品在藥店里,老佛爺專櫃還是超市裡賣,完全按公司的產品定位安排。
所以,在藥店中買到的產品,絕對不是質量保證, 也絕對不能證明產品有藥用效果,更不能確保產品不含有害物質,額滴娘,講到這兒是不是全身心打個冷激靈兒。
這就是每期揭秘護膚品化妝品背後秘密的時候,各個嘉賓的蜜汁神情
皮膚科醫生是否是品牌的托兒?
你否也因萬年下不去的大痘痘大傷疤去看過皮膚科醫生?一進醫生門診(Dermathologue),那堆積成山的理膚泉薇姿貝德瑪,快讓各路小仙女飛升成仙了吧,簡直是葯妝寶庫啊,趕緊給我來兩瓶。常規檢查過後,除了一些處方葯以外(prescrire sur ordonance),他們要麼口頭兒讓你去買某某品牌的葯妝,要麼給你寫藥單上,嗯,可算是吃下的一個定心丸兒,終於能開開心心名正言順的買葯妝了。
且慢,謹遵醫囑這句話沒錯,但作為消費者來說,必須要明白自己買的是什麼,凡葯三分毒,葯妝也不例外。法國是個極力擺脫關係至上的社會,一旦關係凌駕於良心之上,想要做誠實的調查和研究是不可能了,然而在醫藥這個行業里,醫生`專家往往被品牌邀請去做研究和講座(說法國看病只花1歐的那位,你等等),為他們的產品做『用戶測試』,『信用保障』,品牌就成了一些權威專家的金主。普通醫生不是科學家,他們只能依託科研結果對症下藥,對某些癥狀有療效的產品可能在10幾年後帶來患癌的隱患,這些結論需要科研的配合才能傳達到醫生進而到消費者那裡。
他們大多數並不是品牌利益的托兒,推薦產品完全是秉著醫生的天責,為患者服務,壞就壞在,品牌用這事兒做招牌,打著『經皮膚科專家認證』的旗號,消費者自然而然的把『醫生』和『治療』,『救命』聯繫在一起,不會去看產品的有害添加物,沒有皮膚問題的人,更是把這個認證看成『無安全問題』的保證。
主持人對專家提出疑問:皮膚專家為何會推薦這些含有有害物質的葯妝?
答曰:皮膚科醫生治療的是『有病的肌膚』, 葯妝屬於護膚品範疇,不屬於葯,推薦但消費者可選擇不用(這回答其實也說不通,總不能直接在節目上說醫生也要靠金主吃飯吧)
我皮膚沒問題,但很喜歡用藥妝
別說亞洲,法國自己就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藥物消費大國。便宜,量大,有療效,這是葯妝普遍給人的印象,上面說了皮膚科醫生會推薦的葯妝,是針對病患開的,有病用藥,沒病就不要沒事兒找事兒了。不是因為皮膚缺水,出油,長痘痘,就要用治療性的葯妝,也不要因為某款軟膏能祛疤,就作為護膚產品長期使用。肌膚的問題往往跟飲食,壓力,生活環境掛鉤,要不怎麼說,人家農村人的皮膚麻毛病也沒有,城裡人的臉都快成篩子了。
所以,沒有肌膚問題的小朋友,除了葯妝之外的其他天然護膚品可能更適合你,只要它的成分符合你的個人需求。
大瓶反而比小瓶便宜
說到這一步就要著重說說成分了,拿Nuxe的蜂蜜洗面奶做個例子,有大瓶和小瓶裝,消費者心裡是這樣想的的,我買個量大的,不僅便宜,還能用好長時間,結果是,品牌負責人晚上睡覺都能樂醒。
不信你去葯妝店看,大瓶且便宜的,天然有效成分含量87%,小瓶且稍貴的93%,前者是稀的,後者是粘稠的,價格也解釋了含量,能不能用很長時間很難說,小瓶的一點點就抵大瓶的一大塊兒。用液體稀釋過的大瓶裝是代購和消費者的最愛,在使用對比後,才能體驗什麼叫一分錢一分貨。
看到這些成分,趕快給它踢出你的選購範圍:帶有icone或oxane結尾的石油化學衍生物如(聚)硅酮(Pétrochimie), 苯氧乙醇(Phénoxyéthanol),對羥基苯甲酸酯(Parabens)甲基異噻唑啉酮(Méthylisothiazolinone) 。這些拗口的專業辭彙根本不是普通人能記住的,消費者除了要對比成分,還要時時關注國家對葯妝成分公布的審查結果,蠻難的。
標有純天然綠色標示的產品100%安全
化妝品護膚品的Bio標誌跟食品AB標不同,即便有Bio標籤,也不能證明是100%安全。一些被證實了的有害要素,Paraben(對羥基苯甲酸酯), Sulfite(亞硫酸鹽)等,品牌會在包裝上用特大號字體表明sans (不含),但當你看包裝背面兒的ingrédients(原材料及含量)時,他們會用不同的辭彙寫同樣的化學添加物,也就是說,你正面看到Sans paraben,背面就有可能發現Parahydroxybenzoate(=paraben)。很遺憾,這種變相賣狗肉的做法,是完全合法的(居然)。
葯妝中找到化學添加劑很正常, 更確切的說是必須的,因為需要保存,防腐劑的使用就無法避免,也並不是所有的化學成分都有害,消費者在選擇時,最好秉承著適合自己的原則,比如有人就是想要純天然的,不想要石油衍生品(大部分的添加劑成分),那麼絕對不要相信包裝,logo,品牌效應,應該更多的關注產品背面的成份信息。
記者說:您挑選的這款bio標的產品,只有10%的純天然要素
女士:吃驚狀 (表情說明一切)
活性元素越多越好
Lab不會告訴你,添加的活性元素越多,長時間的維持效果就越低。品牌的邏輯是這樣的,給你來個多種元素大綜合,天花亂墜的專業名詞混淆消費者的視聽,再用精巧的包裝來個完美呈現,激發人們購買慾望。很久之前特別火的La Mer對戰妮維雅的文章,正是告訴人們品牌效應不代表產品的功效,marketing成功不能為質量做保證,價格便宜的超市貨,只要成分合理,比大品牌的效果更好,保持效果更長。
多種元素的混合,尤其是不可避免的添加劑,會有兩方面的消極影響:1,長期可致過敏/致癌 2,雞尾酒效應 (effet cocktail,即相互混合產生有害化學反應)。
篩選原則:查看原料欄前6個元素
葯妝上拗口的辭彙,就連法國人也看得雲里霧裡,專家建議只看成分的前6項,這6項是產品中濃度最大,含量最多的物質。沒辦法,這些辭彙對於沒有經驗的消費者來說,只能一個個去查,最方便的捷徑是在購買之前,搜一下貝克的youtube節目,他把法國所有常用的品牌都對比了一個遍,算是比較中肯的選購建議了。另外提醒朋友們,90%的適合嬰兒的葯妝產品都被證實有導致嬰兒肌膚過敏的潛在危險,即便一個產品98%純天然,剩下那2%的添加劑(防腐劑)也有可能損害肌膚。
幸好有極少數讓人放心的良心品牌,Weleda, Cattier, Docteur Hauschka,保證原料純天然無添加。祝願大家遠離皮膚問題,在購買時關注下它們的成分,清楚自己用在身體上的是什麼。
想買禮物人不在巴黎?
人在巴黎但沒有時間?
哪裡找到法國製造手工藝?
巴黎哪裡拍攝取景最美?
歡迎留言分享你的心得
※這部法國喜劇片讓人笑出鵝叫來,和周星馳電影比到底誰抄誰的?
※集合全法國明星甜點師攢成一家店:那也擋不住你有失手的時候
TAG:視覺巴黎Artcoin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