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與自己的藝術夢想共處?(二)

如何與自己的藝術夢想共處?(二)

接上文,繼續梳理。

三、如何看待藝術和現實生活的關係?

這個是我特別想談的一點。所謂的文藝青年,經常把藝術的美感跟現實生活混為一談,對世界抱有很多不合理的期待,以致常常受挫。這樣的人在別人眼裡活得特別擰巴,比如《立春》中的王彩玲。在王彩玲的心裡,藝術和她所處的環境是格格不入、水火不容的。所以她一心想逃離自己的小城,去北京、去巴黎;所以她根本瞧不上周圍的人,瞧不上自己當下的生活。而現實的引力又是那麼真實地把她困在她瞧不上的生活里,以至於電影的前半部分,充滿著自憐的情緒。

然而當我努力地從這個情緒里跳出來,重新審視這個問題的時候,發現這個邏輯似乎是顛倒的:憑什麼你在藝術里(對於王彩玲來說是歌劇)感受到了美好,就要求現實世界一定要跟你的藝術世界一樣美好呢?這明明就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世界啊!

在我眼裡,藝術和現實生活的關係恰恰相反:現實世界是客觀存在的,它先於我們而運行,也絕不會因為我們改變它的運行軌跡。在這個軌跡中,我們每個人都是那麼渺小、微不足道,我們享受著快樂,經歷著痛苦,更多的時候是在完成平凡而瑣碎的生活本身。但如果只是這樣,活著也太不好玩了吧!於是人類開始構建另一個屬於自己的世界:文學,音樂,繪畫……我們在這裡表達我們的快樂,反思我們的苦難,換一種不同的視角看待世界。

在我眼裡,藝術不應該是我們衡量現實世界的標準,它是我們在磨難重重的現實生活中的慰藉。藝術的出發點和歸宿始終是人,被藝術感動過的人,在現實生活中應該更有同情心,更加慈悲和寬容。在藝術的世界裡找到力量的人,能夠在美術館音樂廳之外,泥沙俱下的生活里發現美感。王彩玲覺得她生活的城市沒有藝術氣息,可是真正融入藝術的人,怕是不會有這樣的困擾——藝術的好處,不就是教人在暗夜裡看到星辰嗎?

不要抱怨黑夜漫長,世界從來如此;要鍛煉自己看見星辰、創造光明的力量。

四.如何跟自己的藝術夢想共處?

這個問題,最讓我滿意的答案來自「得到」上《超級個體》專欄李春雨老師的回答。這裡我直接複述,再加上自己的理解分析一下。

李春雨老師提供了三種姿勢跟我們的藝術夢想相處:

第一種,把藝術當朋友。我們有自己的職業,藝術是興趣愛好,是陶冶情操的方式。這種方式對藝術的態度很純粹,在藝術里得到的更多是快樂。

第二種,把藝術當合伙人,拉著自己的藝術才能掙錢。因為要掙錢,藝術不再純粹,一定要用戶導向,有服務心態;同時除了做好藝術類的服務,還要了解市場,做好宣傳。這裡的關鍵就是要對這個事的性質有清醒的認識,做一個藝術匠人,好好賺錢沒什麼不好,最怕又想賺錢,又想清高,兩邊都是半吊子。

第三者,把藝術當命。這樣的人,對藝術的態度最純粹,在藝術上投注的生命濃度也最高。藝術給他們帶來極度的快樂,也讓他們承受極度的痛苦。《霸王別姬》里,程蝶衣說:「不瘋魔,不成活。」他們很難過上正常人的生活,藝術像一場浩劫,把他們從世俗的生活席捲而去。像《月亮與六便士》里的畫家,不是他選擇了藝術,是藝術選擇了他。那是命運。

其實這三者是不能完全區分開的,有三者都做得很好的人,比如畢加索;也有處理不了跟現實世界關係的藝術家,比如梵高。而對於像我一樣,天資並不高的普通人,我的建議是:先從朋友開始做起吧。

當你跟自己的藝術夢想相處了一段時間之後,你會更了解它,也會更了解你自己。你會知道如何選擇,是繼續跟它做朋友,還是跟它做合伙人,或者,把藝術當命。把藝術當命也不是註定清貧,但那不是你能管得了的事:天賦、機遇,這些重要的因素,都不是你能掌握的。每個人都只能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王彩玲覺得自己歌劇唱的好,沒去北京沒去巴黎就是懷才不遇,她是一開始就沒想明白——藝術就是藝術,不能要求它做自己做不到的事情。

最怕的是對自己的天賦和能力還一無所知,才看到了一點皮毛,就想拿它換取名與利;最怕連真實的自己和世界都沒有觸摸清楚,就把所謂的藝術夢想當成了逃避現實生活的借口。

歸根結底,藝術是你自己的事情,不要把它當成跟現實世界談判的砝碼;藝術應該是深藏在你內心的,讓你在直面現實世界的複雜的時候,沒有人能夠奪走的自信和尊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會思考的花 的精彩文章:

樂兒讀詩/戲說《詩經》

TAG:會思考的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