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受命救援,一將出發30里就紮營,斬諫言者;一將出發至救援地30里,答案出人意料

受命救援,一將出發30里就紮營,斬諫言者;一將出發至救援地30里,答案出人意料

中國歷史上有兩個著名的軍事上「三十里」的戰例,這兩個戰例在《通鑒》中均有記載。這兩個三十里的故事,充分說明了兵法的玄妙以及奇詭之處。

第一個三十里的故事

先說第一個三十里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接到救援戰友的命令,率軍救援戰友,但他僅僅出發了三十里地,就把大軍駐紮下來吃喝玩樂三天,雖然隔著戰友還有十萬八千里,但他真的,駐紮下來不走了,有部下建議:這受王命出發,這才走了30里地,這不太好吧,該將領大怒:軍機大事是你這等人嘰嘰歪歪的嗎?

將領立刻把這個唧唧歪歪的部下給咔嚓了。

這名將領的名字叫做:趙奢,戰國時代趙國的將領,這場戰役的名字叫闕與之戰;是中國歷史上極負盛名的一戰,揮軍救援闕與,才出邯鄲三十里,然後駐紮不進,並斬殺諫言者。

所有人都相信趙奢不會實施救援的時候,趙奢星夜就忽然出發了。

戰果:成功麻痹秦軍,大敗秦人,成功解決闕與之圍。

第二個三十里的故事

南北朝時代,南方屬於陳朝的時候,陳朝名將吳明徹圍困了壽陽。北齊派遣大將軍皮景和統大軍三十萬救援,救援的大軍來勢洶洶,距離被圍困的壽陽僅僅30里。

當時的將領都覺得才30里地太近了,敵軍又有幾十萬人,紛紛勸圍攻的將領吳明徹,這麼近的距離,這麼多的軍隊,咱們攻不下壽陽了,還是逃跑吧,吳明徹就說了一句話:援軍這麼近,竟然不急著投入戰鬥,怕毛線啊。

吳明徹迅速攻打壽陽,壽陽陷落,皮景和帶著數十萬人從壽陽附近逃走。

戰果:成功判斷敵軍不敢赴救,攻克壽陽。

兩個戰役的軍事法則

第一個趙奢去國三十里即駐紮不進採用的是兵法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欲救而形之為不欲救的理論,最終救援成功。

作為秦軍攻城應對一方,敵軍的援救在遠,應該做好的是圍城打援的準備,而不是判斷它來救或者不來救。圍城的情況下,敵對方無論有否援軍都應做好準備以策萬全。。

再來看吳明徹的「三十里」,這裡涉及的理論就是「兵貴神速」四個大字,敵人的援軍在離被援部隊僅僅三十里而駐紮下來,仔細考量,其實也不外是兩個原因,一是敢戰;二是不敢戰。

先從敢戰考慮,敢戰而不立即投入戰鬥,原因是保存實力,希望威懾圍城對方不戰而退,但是這種威懾的結果應該很快。如果在較短一段時間內,圍城方沒有退卻的意思,應該立刻投入軍事攻擊,達到救援目的;這是敢戰的步驟。

在一段時間內圍城隊伍沒有恐慌未撤退,距離又如此之近,還有一個可能性就是不敢戰。

那麼作為軍事攻方,判斷守方援軍敢戰或者不敢戰:第一就是需要看他能否在有效的時間內投入了攻擊,如果在有效的時間內未投入攻擊,我們則可以斷定其不敢投入攻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束新 的精彩文章:

漢初皇帝的權力並非無限
漢朝是誕生最多張扣扣的時代,博得輿論同情,官府處理網開一面者多

TAG:束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