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朝花夕拾」——《朝花夕拾》與《吶喊》

「朝花夕拾」——《朝花夕拾》與《吶喊》

迅哥兒還是迅哥兒,我們長大了……

魯迅,浙江紹興人,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我國著名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著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散文集《野草》,散文詩集《野草》……這段貫口兒,現在仍能熟練地說出來,然而日子卻不一樣了……我們業已告別昔日「百草園」,背起行囊,去了「三味書屋」,從此「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五猖會」是看不成了,更別說「社戲」了。

從小學時學課文,每當要學迅哥兒的文章,總是很不甘願:清楚地記得他是確乎把「蝴蝶」寫作「胡蝶」的,我們私底下議論,錯別字也是可以作「通假」的;半文半白的文字小孩看起來很是生硬,能記下僅僅是「自古以來我們就有什麼什麼樣的人」、「真的猛士如何如何」,自然是沒有記詩詞歌賦讓人酣暢淋漓的。

即便是上了大學後,也認為自己沒有深刻到去讀魯迅的集子,讀書演講會時聽一個學姐講過讀魯迅,非常羨慕。但我自己仍沒有強烈要讀迅哥兒的意願。年前某個晚上,隨手從書架上拿了兩本書,《朝花夕拾》與《吶喊》——我中學時的「遺產」吧。細細翻來,別有一番滋味。

上學時,老師說先生冷峻,其實迅哥兒與我們一樣,是很可愛的人兒。他也會「開腦洞」,其諷刺的功力可以與《圍城》有一拼,好比一個道學老先生在口若懸河,滔滔不絕時,迅哥在旁看似天真地插上那麼一句,讓人忍俊不禁:聽了郭巨埋兒奉母的故事,怕「我的父親去做孝子了」,家境壞下去,父母愁柴米,倘祖母老了怎麼辦。他還會去意淫自己是陸績懷橘的主人公,想像人家問「魯迅先生做賓客而懷橘乎」,就回答「吾母性之所愛,欲歸以遺母」。

他也是愛玩兒而天真的孩子,常常因各種各樣的事兒而牢騷不斷。他會吐槽阿長睡相不好,在床中間擺成一個「大」字,擠得人沒有翻身的餘地,似乎在我們的童年記憶里,也總會有這麼個不修邊幅、大大咧咧的長輩。他也會抱怨父親讓他背《鑒略》,而誤了東關的五猖會,竟如我們因上學或寫作業而錯過喜歡的動畫片兒一般。他也會因錯過美好的事物而不開心,得知不能去看社戲,喝不到戲台下的豆漿,也發小脾氣,無心玩兒,東西也少吃,讓母親、外祖母為難,這樁樁件件似乎也曾發生在我們身上過。

他也是有鄉村記憶的孩子。也曾結交過平橋村雙喜這樣「最聰明」孩子,看得透同齡人的心理;也結交過阿發這樣仗義的小朋友,吃羅漢豆,「偷我們的吧,我們的大得多呢」!即便是有災難前幸災樂禍,拍掌歡呼的留學生;即便是有愚昧的阿Q、「怒其不爭」的孔乙己,迅哥也永存著關於村裡樸實熱情的老人孩子的記憶。那一夜,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所散發出來的清香,夾雜在水氣中鋪面的吹來,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里……

哦,還有閏土,那個月下拿一柄鋼叉,朝一隻猹刺去的少年,給迅哥兒帶來了多少樂趣!稻雞,角雞,鵓鴣,灰背,鬼見怕,觀音手……這些新鮮事物可不是只能看見院子里高牆上的四角天空的城市孩子所能觸及的。可是,人終於長大了:

他的態度終於恭敬起來了,分明地叫道:「老爺!……」

原來,父親也會生病;原來,寒冬臘月也得重返闊別多年的家鄉——賣祖宅;原來,生活也免不了顛沛流離和「正人君子」的攻訐;原來,樸實熱情只屬於人生的某一時期;原來,豆腐西施伊也會變成「圓規」……

去日兒童皆長大,昔年親友半凋零。迅哥兒也從那個小孩子成了「橫眉冷對千夫指」的魯迅先生,一支筆勾回了往日的夢,我們也隨他的夢開始回憶我們的夢,夢中種種,走著走著,都散了。夢醒了,我們要為了各自的生活而吶喊,得橫眉冷對了,先生朝花夕拾,也拾回了我們的夢。

迅哥兒還是迅哥兒,我們長大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夢柯筆苑 的精彩文章:

TAG:夢柯筆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