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麻省理工技術評論》選出2018十大突破技術

《麻省理工技術評論》選出2018十大突破技術

《麻省理工技術評論》選出2018十大突破技術

作為當今知名的技術榜單之一,《麻省理工技術評論》官方網站延續17年的歷史,日前遴選出2018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點評科技領域的「新貴」。

此次入榜技術包括:3D金屬列印、人造胚胎、感測城市、面向每個人的人工智慧(AI)、對抗性神經網路、實時翻譯耳塞、零碳排放天然氣發電、完美網路隱私、基因預測、材料的量子飛躍。評委認為,它們將在未來數年裡,深刻影響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每個人的AI與對抗性神經網路

迄今,AI仍是幾家大型科技公司以及少數初創公司的「玩物」,對於其他人來說,AI太貴也太難普及。不過,基於雲端的機器學習工具正在將AI帶給更廣泛的群體。如今,亞馬遜、谷歌、微軟都在試圖成為雲服務市場的領導者,可以預見,這是一個巨大的商業機會。如果AI革命會廣泛傳播至經濟領域,那麼他們推出的機器學習工具,也會隨之成為必需品。

同時,我們看到AI已經非常擅長識別物體:一百萬張圖片中,它會準確地描述哪張有行人在過馬路。但是AI不會獨自生成行人的圖片。如果能實現這一點,它將可以創造大量看似真實的合成圖片,完善自動駕駛系統。現在,對抗式生成網路(GAN)正在利用兩個神經網路,讓二者對抗「廝殺」作為訓練。其中一個神經網路叫生成網路,依照所見來生成新的圖片;另一個則叫判別網路,判斷它所見圖片是否真實。最後,生成網路學會了識別並創造十分真實的圖片。


3D金屬列印、量子飛躍與實時翻譯

3D列印長期局限在設計者的「小圈子」里。而且,使用對象如果不是塑料的話,成本和速度都極不理想。但現在,這一製造方式正變得低成本和快捷,可以生產出更輕、更堅固的金屬零部件,以及用傳統方法無法製造出來的形狀複雜的器件,甚至精確控制金屬的微觀結構。如果能廣泛應用,將有望改變我們大規模量產的方式——製造商將不再需要維持大量庫存,可以按需列印;大型工廠的部分生產也會被小型工坊取代。

化學家一直夢想著設計出新型蛋白質、電解質和化合物,用於研製藥物、設計新型電池、將太陽能轉化為液體燃料等等。然而,這些材料分子都很難在經典計算機上建模,量子計算機卻可以做到。現在,量子演算法正在提升,大分子精確模擬計算也將成為可能。

還有一個神奇的耳塞入選,因為它展示了實時翻譯的前景。這是谷歌研發出的一副叫做Pixel Buds的耳塞。這副耳塞又名「巴別魚」,可以在Pixel智能手機上通過谷歌應用進行實時翻譯。


感測城市、網路隱私與零碳發電

阿爾法特(Alphabet)公司旗下一個計劃,正在創建一個高科技社區,來重新思考到底應該如何建設和運營一座城市,該項目的目標之一就是讓一切關於設計、政策以及信息科技的決策都以一個巨大的感測器網路為基礎,這個網路將收集各種信息,包括空氣質量、雜訊水平以及人們的行為等數據。

而一款新工具——名為「零知識驗證」的新密碼協議的出現,讓真正的網路隱私終於可以實現了:人們可以不用透露出生日期就能證明自己年滿18歲;不用透露自己的銀行餘額或其他細節,就能證明自己在銀行有足夠的存款可以完成金融交易。這大幅降低了隱私泄漏或身份盜用的風險。

在美國休斯敦的一家試點,研究人員正在測試一項「清潔天然氣能源」的技術。他們相信能捕獲天然氣發電過程中釋放的所有二氧化碳,同時又能以低成本發電。一旦成功,意味著從此人們可以用合理的價格從化石燃料中獲得零碳能源。


人造胚胎與基因預測

英國劍橋大學科學家在重新定義「如何創造生命」。他們利用幹細胞培育出了一種逼真的小鼠胚胎,該胚胎並不是由卵細胞與精子結合而來,而是只用了從另一個胚胎中得到的細胞。這也意味著,很快就可實現在無卵子情況下培育出哺乳動物。這有利於實驗室的研究,但也將帶來大量倫理問題。

未來有一天,嬰兒出生時就會得到一份DNA報告,內容是患心臟病或癌症的幾率、是否會對煙草上癮、智力預測等。現在,涉及人數超過100萬人的大型基因研究的開展,以及技術手段的進步,這份基因「評分報告」隨時可變為現實。它對於預警病情有利,但其一旦濫用也將令人擔憂。

來源:科技日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cience 的精彩文章:

美國一家私企完成太空壯舉,告訴我們中美差距還有多麼巨大
青少年大腦研究規模空前

TAG:Scien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