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壹問道 緬懷祖德 尋根思源
前段時間回南安老家,特意帶小女去了一趟貴峰王氏宗祠,感受祖德恩澤。這座祠堂打我孩童時期就是我心中無比神聖的地方。門口威武的石獅、厚重而高大的門檻、朱紅的大門、檐牙高啄的殿堂 ... ... 神秘高大的神龕上供奉著王姓始祖太子晉、開閩三王等歷代祖先,每年在這裡都會舉辦春秋祭祀大典。
新竣工的石壁畫將王氏家族跨度近2600年的美德故事濃縮在40多米長的浮雕之中,石板壁畫開篇是開閩王氏先祖審知公留下的族規全篇「孝父母、篤友恭、守國法、睦宗族、和鄉黨、訓讀書、勤耕織、慎交友、端品行、尚忍讓、遵儉約、別男女、儆懶惰、戒賭博、遠酒色」以及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貴峰王氏家訓:「祭祀致享,恭敬肅裝。經儒篤學,維道維綱。忠信為善,仁義振邦。詩禮承繼,德藝奮揚。飭家睦族,孝悌為常。耕讀勵志,勉力自強。勤勞本分,儉約有方。清廉處世,公正柔剛。」
據長輩們說「壁畫展現了王氏始祖子喬公、開閩王氏審知公、貴峰王氏一族的故事。」這些故事都記載於王氏族譜中。太子晉仁德為民、王翦智勇雙全、王導忠貞不貳、王屏山仗義疏財、王吉為官清廉等王氏先祖故事流傳於世,每幅壁畫就是一個故事。
從「族規家訓、弘揚儒學、崇文重教、人才輩出、勤儉積善、清廉處世、耕讀勵志、詩書繼世」等八個方面,體現了王氏家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家國情懷,美德故事蘊含的「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傳統八德,詮釋了王氏族規家訓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
在王氏歷代先祖中,王姓始祖太子晉以及開閩王王審知等最具代表。
王姓起源於周朝姬姓天子之後裔。周靈王在位時(前571~545年)太子晉因直諫,被貶為庶人,其嗣宗敬,當地人見是王族,稱曰王家,延用成姓。其後代多聚居山東琅琊和山西太原,形成琅琊王、太原王兩大王姓望族。閩王王審知就是琅琊王之後。
王審知 (862年—925年),字信通,又字詳卿,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人 ,五代十國時期閩國建立者。唐光啟元年(885年),王審知與兄王潮、王審邽隨王緒軍入閩,因頭領王緒多疑心強,濫殺部屬,造成部下兵反,在同安北辰山被手下刺死。大家把一把寶劍插在土裡「拜劍推帥」,輪到王審知的時候,劍竟「三拜而三升」,顯出了王者的異相。後來王審知果真成了閩王,統治了閩南29年。後人為了紀念他,便在同安北辰山建了廣利廟、閩王廣場。
公元897年(乾寧四年)王潮去世,王審知繼其位,朝廷任他為武威軍節度使、福建觀察使,累遷至檢校太保、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封琅琊王。公元907年(天祐四年),後梁太祖朱溫升任王審知為中書令,封閩王。王審知在位時,選賢任能,減省刑法,珍惜費用,減輕徭役,降低稅收,讓百姓得以休養生息。公元925年,王審知去世,終年六十四歲,謚號忠懿王。
王審知三兄弟率眾開闢閩中,於福建有再造之功,其功德於「德政碑」中載述綦詳。
相傳,閩王王審知治閩期間「以孝治國,輕徭薄賦,與民休息,政通人和,一境晏然」。
閩王侍母至孝,事無巨細,事必躬親,王之至孝,為民所效,一時,孝風盛行閩地。
他以保境安民為宗旨,遂使閩中「三十年無桴鼓之警」;
他執政有方,執守臣職,和輯鄰邦。在五代混亂,群雄割據紛紛稱帝時,有人勸王審知稱帝,被他拒絕了,王審知表示:「寧為開門節度使,不做閉門天子。」在有兵就是草頭王的五代亂世,像王審知這樣,能夠自覺抵制皇位誘惑的人,實在罕見。
他極勸農桑,污萊盡辟,使閩國「數千里略無曠土」;
他創築重城,使福州「繞郭四十餘里」;
他輕徭薄賦,令農人謳歌載路;
他盡去繁苛,方便商旅交易;
他興學重教,開放教育,培養人才,使閩中出現「雅道靡靡,儒風優優」的景象;
他招納賢才,傳承文化,搜集「墜簡遺篇,繕寫精研」,保存中原文化;
為發展海外貿易,閩王用六年時間開闢福州通向外海的港道,使「閩越之境,江海通津」。史書記載:唐末五代,王審知治閩期間,承漢朝東冶港遺風。為了「招徠海中蠻夷商賈」,雄才大略、高瞻遠矚的王審知,選擇琅岐港最狹窄處的琅岐門(金牌)建航道和碼頭,開闢了甘棠港,開拓了遠到阿拉伯國家的「海上絲綢之路」。
據說當年閩地能製造長二十丈、載數百人的航海大船(福船),數量有成千上萬艘。所以,《恩賜琅琊郡王德政碑》載,「黃崎之勞,神改驚濤。役靈祗力,保千萬艘」,再現了「東方巨港」福州甘棠港的繁榮景象!
由於王審知在位時尊崇佛教,主政時興建或修復的佛寺達200多座,還鑄造金銅大佛,用金字繕寫四藏經送入開元寺;對僧侶極為優待,僧人對他也是感恩戴德,在福州鼓山湧泉寺,僧人也為王審知設立祠堂,進行祭祀。
碑銘評價他「體國而惟忠惟孝,律身而克勤克儉」。以忠孝治國,以勤儉立身,勵精圖治,故得「政教翕張」。由此可見,所謂開閩文化,實兼開門、開疆、開港、開放、開明而有之。王審知率領部眾,在福建開闢一片新天地,開啟一代新風尚,為福建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商貿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宋太祖趙匡胤對王審知給予極高的評價,稱他為「八閩人祖」。因此,王審知被尊為「開閩第一」。
(關於先祖審知的生平公史書多有記載,本文所述一部分來自筆者從小的耳聞目染,一部分來自家族的長輩講述,還有一部分來自筆者查閱史書後轉載)
來源:弘壹文化_王皓
TAG:弘壹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