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你憑什麼不感動

你憑什麼不感動

原標題:你憑什麼不感動


對於盛世來說,災難是巨大的污點,但是盛世輕鬆地消解了災難,發明了溫情脈脈的災難美學,災難的殘酷性被救災的英雄事迹取代,救災者成為主角,而受難者卻成了配角。災難美學替代了災難反思。慶典本身和災難是相互衝突的,但兩者的美學邏輯卻彼此印存。這也是當下的一種合情不合理的常見三觀。——王曉漁《盛世美學的反思》


就比如說,前一陣子很多人的微信朋友圈總能看到一些感動婊正能量婊,他們不斷的刷屏祈福,蠟燭,逆行和其他,整個朋友圈都被一種悲喜交加氛圍衝擊,悲於必須悲傷的情緒,喜於鋪天蓋地的正能量,這其實是任何人的一種本能心裡反應。心理學中有個概念叫做「自我價值保護傾向」,自我價值保護指個人對自身價值的意識與評判。每一個人為了保持自我價值的確立,在心理活動的各個方面都會有一種防止自我價值遭到否定的自我支持傾向。

人在任何時期的自我價值感,都是既有的一切自我支持信息的總和。自我價值支持的變化無非來自兩方面,一是符合人們意願,自我支持力量的增加,另一方面,與人們的期望相反,使人們面臨自我價值威脅,因而必須進行自我價值保護的消極變化,即自我價值支持力量的失去或自我面臨新的攻擊。很多人都會在這種大環境的正能量氛圍下自覺或不自覺地迎合英雄被慷慨就義的氣氛,因為這種氛圍符合他們所憧憬的虛幻的「真善美」,顯示他們的善良,人性,被英雄的精神所感動,如果這時候能當面看到他們再流幾滴眼淚效果就更好了;進而這種正能量的自我支持力量基數就增加,傳播範圍也就越廣。而另一方面,自我價值的否定是非常痛苦的,因此當面臨自我價值威脅時的優先反應不是否定自身,而是儘可能保護自己。所以我們看到,這些人面對災難發生的原因,受災人群的痛苦,這些負面的,消極的徒增自己不自在的東西也就理所當然的被選擇性忽視,或者以英雄的壯舉來麻痹他們脆弱的神經,繼續維護其原本的自我價值傾向。於是大家就沉浸在這種心照不宣的的默契里自我感動與相互感動,自我催眠與相互意淫。彷彿與英雄同在一般神聖。


當然,鑒於本loser的朋友圈裡還充斥著連備考個碩士研究生都能每天充滿自我激勵自我感動的正能量婊,所以對於個體性的自我感動已經見怪不怪:一個人如何辛苦去自習室看書做題對自己狠一點也沒關係因為自己還年輕儘管這位年輕的同學已經接近晚婚年齡;一個人開個飲料瓶蓋子足以證明自己是個女漢子不(mei)需(you)要男朋友疼儘管自己除了胸以外沒有哪一點接近漢子……諸如此類舉不勝舉。然而,如果數百,數千甚至數十萬人的這種「自我感動」在浮誇的正能量報道中不斷地生長,在眾多煽情的字眼中不斷地凝聚,在對美好未來的渴望中不斷地膨脹,在個體間彼此認同、相互扶植時不斷地回蕩放大,一個又一個的人在這樣做,進而完成了道德和品格上的升華——「烈士你可以安心的去吧,我們永遠記住你的精神!「烈士的家屬,你的孩子真偉大,為國捐軀是無上的光榮!」,「受害者真是太幸福了,有這麼年輕的生命為你獻身,這是對你最好的告慰!」,於是這就成了一種天然的道德優越,即魯迅先生筆下的人血饅頭。這種道德優越感的建立條件是後發制人,他們雖然不知道年輕的生命倒下的那一瞬眸中火光的消逝,但是活著的他們卻最急於鮮血未乾的烈士表態「死的好,死得值,死得充滿正能量」。仔細想來其實這是比吃人血饅頭還恐怖的事情,吃人血饅頭的人認為自己在崇高的旗幟下與烈士一起參與了獻祭。如果此時有人敢提出一點質疑,立刻就會被情緒的大潮給淹死。


所謂消費災難,更本質是他們需求災難,這才能表現他們的愛心與同情高人一等,而這成本卻再低不過:動動手指的幾秒鐘罷了。他們只需要感動烈士葬身烈火,而不需要知道烈士本不該在那裡與世長辭,他們只要自己感動的淚流滿面,而無需了解受害者破碎的人生。後來舉國貌似在歡慶大閱兵,天津爆炸門的受害者果不其然的被主流輿論所淡忘,或者說其實受害者本來就沒有真正的進入過正能量們的視野里,滿屏幕的歌唱祖國,這盛世,如您所願。誰不歌唱,誰就被譴責,一如之前誰說年輕的生命逝去的不值誰就別有用心一樣。


眼下清華大學的教學樓發生了爆炸,一位博士研究生走了。然而沒了最美的逆行,曾經感動的淚流滿面的道德優越的人們還會在乎死難者本身么?當然,相比之下,他是首都地區最頂尖高校之一的清華大學的博士,或許在這慘淡的反思中算是一件大幸。

從今年的東方之星號算起,已經接二連三的先感動,再遺忘,到後來乾脆連個情緒都沒有。轉發的時候充滿神聖的想著烈士英魂千古長存不過數個月之後卻早已煙消雲散。如果災難之後沒有任何反思,只是一個勁的鼓舞宣揚正能量,把一切的問題交給時間處理,不僅怯懦,而且愚蠢。時間非但解決不了問題,甚至連時間本身都會成為問題。當我們期待下一次盛世來臨之際,國家煥然一新,國運蒸蒸日上,最後卻發現所謂新老交替,不過是川劇變臉,人還是那個人,舞台還是那個舞台,就連台下喝彩和打瞌睡的的聲音,都和之前沒什麼兩樣。


我無意貶低身邊朋友的熱情與努力,也並不否認他們祈福的初衷與善良的本性,只是希望在您直抒胸臆之前還盼切記:請不要站在死難者的墳頭,高歌自己的偉大情懷;除非面對你親人的棺材,也能這般激情澎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另眼觀歷史 的精彩文章:

1988龍的傳人,三十載的故鄉異客

TAG:另眼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