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位列三公、勤政愛民、家徒四壁……終於被釘在恥辱柱上!

他位列三公、勤政愛民、家徒四壁……終於被釘在恥辱柱上!

原標題:他位列三公、勤政愛民、家徒四壁……終於被釘在恥辱柱上!


全球通史


來源:歷史教師王漢周(lishi139)



1、硬幣的反面

建安二十五年,漢獻帝把帝位禪讓給魏文帝曹丕,舉行了盛大的儀式典禮。


這個活動的總導演叫華歆,一個漢魏間名揚四海的大知識分子。


他登上高台,把皇帝的璽綬獻給曹丕,曹丕就奉天承運繼承了天命,改年號為黃初元年。


華歆成為大魏的開國元勛,任司徒,位列三公。


這和他一生孜孜以求的殿堂之夢看來是相一致。


華歆字子魚,高唐人,和大名士邴原、管寧相友善,遊學四海,名動公卿。


當時的人稱他們是一條龍,龍頭華歆、龍身邴原、龍尾管寧。

據說華歆和管寧一塊讀書種地過耕讀日子,鋤地刨到一塊金子,管寧繼續鋤,沒看見;


華歆撿起金子瞧瞧,丟到一邊。


一起讀書,外面傳來大官路過,車馬喧囂,華歆放下書跑出去看。

管寧把倆人的坐席割開,對華歆說:「你不是我的朋友。」

——這就是割席斷交的由來


管寧是漢魏間最有名的隱士,以追求自由和學問為人生。


華歆的熱心功名在他的映襯下格外突出顯眼。


功名利祿本是大多數凡俗之人的追求,並不丟人。不行的是有心功名卻裝作淡泊名利,就免不了遭到物議譏諷。



華歆在曹操手下曾做過件事,落下了個為虎作倀的臭名聲。


建安十九年,因不堪曹操的威逼,獻帝伏皇后及其父等人,計劃除掉曹操。消息走漏,曹操派郗慮、華歆帶人進宮搜索伏後,伏後藏在牆壁夾層里,華歆打破夾層把伏後拖了出來。


伏後光著腳、披頭散髮哭著到外殿,獻帝和郗慮坐著。


伏後對獻帝說:「再不能活著見面嗎?」

獻帝說:「我也不知道命在哪裡了!」


對郗慮說:「郗公,天下有這樣的事嗎?」


伏後還是被殺掉了,伏氏一族被屠殺一光。


湘劇《華歆逼宮》即依此改寫,華歆助紂為虐的小人形象定格下來。



2、經歷的大事


華歆很早就在政治舞台上出現。


中平年間,大臣王芬和一批人想廢除靈帝,另立新君,叫華歆、陶丘洪等名士參加。


陶華二人是老鄉,華歆勸阻陶丘洪說:「廢立這樣的大事,沒有大本事的人是做不成的。王芬粗疏大意,沒有計劃,肯定失敗。你我還是不要參與為好。」


於是二人退出,王芬的行動果然失敗,死的死逃的逃,大家都服氣華歆的見識。

董卓亂政,華歆逃往南方,一路勸袁術等人起兵討伐董卓,憂國憂民。在路上得到朝廷詔命,擔任豫章太守。


他為政清廉,愛護百姓,很得人民擁戴。


他的上司揚州刺史劉繇去世,揚州人都想讓他接班,但華歆以為沒有朝廷的任命,沒接受。


正值小霸王孫策橫掃江東,兵臨城下。


華歆知道自己一個書生,不是孫策的對手,於是開城迎接孫策。


孫策也知道華歆海內聞名的大知識分子,以上賓之禮待他。


官渡之戰前後,曹操以漢獻帝的詔書徵召華歆。


當時東吳已是孫權當政,不想讓華歆走,但這是國家的命令。


華歆說:「我留在這兒是個沒用的人。現在到許都去,正好為將軍和曹公交好出力。」


於是到曹操手下效力。

以華歆的聲望和才華,一路青雲直上。


任尚書、侍中、尚書令。


魏國代漢,已是司徒。


魏明帝時任太尉,成為曹魏的三朝元老,禮遇盛隆。


曹魏太和五年七十五歲去世,一生活在廟堂之中,政治風口浪尖的紅人。


3、清廉長者


在華歆這個硬幣的正面,有很多溢美之詞。


離開江東到北方去時,親朋好友送了很多禮物,華歆都笑納。


暗地裡作了記號。


臨行前把東西都集中起來,對大家說:「本來我不打算拒絕諸位好意。但現在兵荒馬亂,我一個人孤零零地上路,只怕這金銀財寶多反而不是好事。大家給我想個萬全之策吧!」

大家一想,是這麼回事,只好把禮物都拿回去。


這個面子給了大家,又沒收別人的禮物。


眾人無不佩服華歆的寬厚為人。


老華在曹魏手下服務多年,高官重位。


收入大多數都用在接濟朋友親人,家裡沒有一點儲蓄。


這一點的確難得,中國人說千里做官只為財,做官不蓄產業的至少算個清白政客。


當時打完戰,俘獲的敵方人員,年輕的女人常被用來賞賜給大臣。


華歆把這些女人全部嫁人。


曹丕得知後大為讚歎,下詔說:「司徒是國家的元老,是讓陰陽和諧百姓安寧的人。現在其他官員豐衣足食,身為司徒,家裡蔬菜佐餐,太過了。」


下令給華家男女做衣服,還把自己的衣服賞給華歆,表彰華老的樸素精神。

曹丕曾經在散朝進目送司徒華歆、司空王朗、太尉鍾繇三人離去,對左右說:「這三公,都是一代偉人。後世難得再有了。」


到魏明帝曹睿當政,這幾個人腿腳都不靈便了,便讓他們乘車上馬,由衛士抬上殿就坐。


以後三公有病的待遇,就參照這樣執行。


4、有始有終


華歆參政,總是提倡發揚儒家的仁義傳統,改進社會的風氣和習俗。


這和他開始治學的道路是一脈相承。


曹魏後期很多人以為推舉「孝廉」,只要道德良好,不需經過儒家「六經」考試。


華歆反對,說天下大亂以來,讀書的人越來越少,這時正是提倡讀儒家仁義道德之書。


如果「舉孝廉」不用考試,只怕更沒有人讀書了。


曹丕大為讚揚,以華歆的建議為準,恢復考試。

算為儒家在殿堂上的地位又出了一把力。



演義中王朗後來被諸葛亮罵死了~


世語上有幾個有關華歆的故事,體現了這個人有始有終的實在風格。


華歆和王朗乘船逃難,有人要搭船,華歆覺得為難,王朗說船上寬敞,讓人上來吧。


一會兒有強盜追來,王朗著急了,想讓那人下船。


華歆說:「不想帶著他就是怕碰到這種情況。現在已經讓人上來了,怎麼能半途拋棄人家呢?」


堅持把那人留下,一齊逃過一劫。


世人依此判斷華優王劣。


華歆在勸阻魏明帝對西蜀用兵的一篇上疏中,極力說到要養育民力,不廢農時。

盡量不要發動戰爭,而要發展經濟,從而全面壓倒敵國統一天下。


其中有「國者以民為基,民以衣食為本。」這句名言,非常符合大儒的仁義舉動。


華同學的身後悲劇說明,有些事真的不能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通史 的精彩文章:

你們的愛情是故事,而我的卻是事故。
恭喜你,成為我媽

TAG:全球通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