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經典回溯《廣島之戀》:劃時代的現代電影開山之作

經典回溯《廣島之戀》:劃時代的現代電影開山之作

作者:許鐸

作為法國影壇「作家電影」的鼻祖級人物,阿倫?雷乃導演的「左岸派」電影代表《廣島之戀》(Hiroshima mon amour)被譽為「一顆在精神上爆炸的原子彈」。1959年,法國影壇有20位新電影人投入到個人視覺創作中,但第一次拍片就顯示出他們與當時的商業味道格格不入。「法國新浪潮」第一次強烈帶動了國際影壇的純粹性藝術趣味,影響一直波及至今。不過與此同時,也有很多人指出「藝術家電影」的一大特徵——「悶」。當然這種指責並非完全有失偏頗,只是後來當人們每每提及阿倫?雷乃的影片時,勢必就會聯想到所謂「悶片」一型。而阿倫?雷乃1959年執導公映的新浪潮代表作《廣島之戀》則屬其作品中的最大悶片。接下來,阿倫?雷乃又創作了更悶的《去年在馬里昂巴德》。當時有評論指出,這部影片不但悶,而且屬於那種鬱郁發悶。《廣島之戀》講述的故事發生在1957年,女主是一名法國女演員,她來到日本廣島拍攝一部宣傳和平的電影,與當地的建築工程師邂逅,兩人在短暫的時間產生了一段忘我的戀情。然而因為廣島這片土地的特殊性,兩人在激情相擁時,女演員腦海中總會閃現若干有關戰爭的殘酷畫面,建築工程師也常令她回憶起她在戰時於法國小城內韋爾與一名德國佔領軍的愛情,往事如同一幅舊畫般緩緩展開。

1959年的5月,阿倫?雷乃帶著他於去年拍攝完成的新片《廣島之戀》來到法國參加戛納電影節,這部影片如一枚重磅炸彈,立即轟動了整個西方影壇。影片以其現代意義的題材,曖昧多義的主題,令人震驚的表現手法,與新小說派的緊密聯結,在多重意義上啟發和開創了現代電影。有人認為這是一部「空前偉大的作品」,是「古典主義的末日」,「超前了十年,使所有的評論家都失去了勇氣。」但同時也有人批評它是「一部異常令人厭煩的、浮誇的、充滿了最遭觀者痛恨的文學電影。」在半個多世紀之後的今天,當我們再回首這部影片時,仍不能質疑阿倫?雷乃在法國及世界電影史上的重要地位。《廣島之戀》是西方電影由傳統時期進入現代時期的一部劃時代的作品,劇本由法國著名的新小說派女作家瑪格麗特?杜拉斯所寫。導演阿倫?雷乃本身酷愛在電影與文學間穿梭遊盪,因此影片既呈現出創作者的獨特風格,又帶有嚴密結構方式的文學氣息。也正因如此,也更凸顯出這部電影在敘事模式上的創新。阿倫?雷乃完全打破了劇情片、紀錄片、拍攝和剪輯、聲音和畫面的界限,使各種形式交錯呈現成為可能。

整部影片突破了線性敘事和時空,在戰爭與愛情、日本與法國,現在與過去的聲音、畫面的混雜之間穿越,拼貼進紀錄片畫面,以大量人物的局部特寫鏡頭傳達出人物內心躁動的情感。全片充滿了象徵、隱喻的元素,被賦予了影像的詩意。電影里愛情與反戰題材的相互交織,得益於瑪格麗特?杜拉斯的劇本原創,但縱觀阿倫?雷乃的創作歷程,當代歷史事件(二戰及戰後事件)以及戰爭對人類命運的影響,始終是他選材的重心。創作於1950年的《格爾尼卡》藉助畢加索的同名繪畫,對在1937年德國法西斯對西班牙這個著名古城所進行的滅絕人性的轟炸進行強烈的抗議。在1955年阿倫?雷乃拍攝的《夜與霧》中,他重新剪輯了從檔案館得來的黑白照片和新聞片,以期重現納粹集中營的殘酷情景。從某種意義上講,《廣島之戀》正是這兩部作品合乎邏輯地延續。廣島讓人很容易聯想到創傷,二戰結束時的一顆原子彈,使這裡的平靜無處逃遁,回顧這段歷史也意味著對和平的企求。影片沒有對這場殘酷的轟炸做正面、寫實的大場面描述,而是將戰爭主題隱藏在一個愛情故事之後。愛情或被戰爭打斷,或被戰爭的陰影所阻隔。男女主人公即使是在一起的時候,也不能得到無憂無慮的快樂。女人不斷地回憶起少女時代的初戀,即便是身在日本,也不能使她忘記德國男友。多年前,發生在內韋爾的一場戰爭,她失去了自己的初戀,或許正是那噩夢般的傷痛使她愛上了這個眼前的日本人。

《廣島之戀》的主題暖昧多義,使它明顯區別於傳統電影而成為現代電影的開山之作。愛情、反戰、忘卻,在何種層面上進行讀解,取決於讀者自身的經驗和理解。這種讀解方式符合現代哲學重心由作者向讀者方向轉變的思潮。意識流的表現手法被完整地從文學運用到電影當中,並且貫穿影片始終,然而真正決定影片內容呈現順序的不是故事本身的因果和情節,而是人類無法控制的下意識的體現,也正因如此《廣島之戀》讓大多數觀眾覺得晦澀難懂。當然,現代哲學的弗洛依德主義也可以用來解釋本片,即一個人的過去(尤其是幼年時代的生活)會對現在的行為產生深刻影響。阿倫?雷乃在片中確立了無技巧閃回的電影敘事結構,在剪輯上打破了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時空,使用音畫對位——畫面是內韋爾,聲音卻是在廣島,過去和現在交織在一起,人們清楚的看到過去的那場戰爭對人從外部生活到精神世界的侵蝕和異化,這種由剪輯而帶來的震撼效果,在1958年的電影界是別開生面的。

影片大量使用了新聞片,目的是為了揭示戰爭的殘酷。阿倫?雷乃對新聞片的使用達到了由寫實轉為象徵的高度,身上的汗珠和原子塵埃,情愛的高潮和原子彈爆炸,植物在沙地上的散開,這些都象徵著廣島的劫後餘生。阿倫?雷乃說:「對我來說,形式探索不是目的本身。形式的惟一目的是另人更加激動和增強興趣。因此,我按照主題的要求,三次改變了形式。」時空交錯的意識流、象徵主義、「新小說」的文學語言完美的融為一體,極大地拓展了電影語言的空間。大段的內心獨自,禱文式的疊旬、詠嘆式的朗誦,為一般影片所罕見。阿倫?雷乃運用畫面表現了人的潛意識活動,形成了影片中現實與記憶的交錯。不同時空交叉的意識流敘事方法,同時在視覺與語言之間達到完美的平衡。

作為一部現代電影,《廣島之戀》最大特點是它的表現手法。影片一反傳統電影的線性陳述法,將「新小說」的文學語言,時空交錯的意識流及象徵性帶入了電影。阿倫?雷乃是個富於探索和創新精神的導演,為使作品寓意深邃而含蓄,他採用了許多象徵的手法——片頭畫面上的原子塵和露珠汗水象徵著人類的愛情在死亡中掙扎,片頭字幕的襯底也具有象徵性;一顆生長茁壯的植物,像蜘蛛似地在沙粒上攤開,是廣島劫後餘生的象徵;1945年8月6日原子彈轟炸後的新聞片鏡頭的運用,也是由寫實轉化為象徵。由於上述特點,加之兩位演員埃瑪妞?麗娃和岡田英茨對角色心理的出色把握,使這部影片成為創新的,並留存於電影史上的經典作品。(許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網 的精彩文章:

老人小腿肚越瘦,遭遇骨折的幾率越大
在市場暴跌之後特朗普又放狠話了 或讓美國政府關門

TAG:光明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