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Anitama新聲:漫畫的金錢史

Anitama新聲:漫畫的金錢史

圖片來源:《擅長捉弄人的高木同學》

80 歲高齡的漫畫家松本零士在今日宣布,他的代表作《銀河鐵道999》暌違 11 年的新作已經完成。

《銀河鐵道999》在 1977 年開始於《周刊少年KING》雜誌連載,但自 2007 年發表 30 周年紀念作之後,便一直處於中斷狀態。松本老師自己稱「『999』是一個沒有結尾的故事。暫時停車的 999 號,如今再次活力十足地出發了」。

(https://mainichi.jp/articles/20180223/k00/00e/040/285000c)

Khara 和 Dwango 在今日宣布共同出資設立新公司「βακα」,以支援獨立遊戲等個人作品開發者。庵野秀明擔任新公司的董事。

βακα這個充滿了八嘎氣息的名字來自於希臘語,意為「填充物」。該公司官方網站解釋說,自互聯網登場以來,裝載作品的容器數量和種類爆發性增長,但是裡面該裝什麼東西,卻仍然沒有頭緒。他們將會繼續尋找這個答案。

βακα的前身是 2015 年開始的獨立遊戲連載平台「NicoNico Game Magazine」,其代表作《殺戮的天使》剛剛在 Steam 上更新了簡體中文版,並將在 2018 年播齣動畫。

成立新公司的βακα將為遊戲提供必要的資料和人才,同時對劇情等提供建議,擔任動畫化和海外展開的窗口。

(https://www.vaka.co.jp/index.html)

漫畫編輯荻野謙太郎等待作家交稿無事可做,就在推特上分享了自己一直想談的「漫畫的金錢史」。

在日本漫畫的黎明期,「赤本」和「貸本」(專供出租的書籍)的時代,還沒有現在的「單行本版稅」,也沒有按頁支付的稿費。漫畫家會按照大概頁數拿到一筆買斷性質的酬勞。

比如說,1947 年手塚治虫那部《新寶島》,就是以 3000 日元的價格被買斷的。1953 年藤子不二雄的《烏托邦 最後的世界大戰》是 3 萬日元,1956赤塚不二夫的《跨越暴風雨》則是 2.5 萬日元。

這個收入意味著什麼呢?赤塚不二夫出道之前,是在化學藥物工廠做體力勞動的,當時他一個月的工資是 1.2 萬日元,不到《跨越暴風雨》報酬的一半。而建議他去畫貸本的柘植義春,一本書能拿到 3.5 萬日元。

在那之後,才陸續有了漫畫周刊,漫畫成了「在雜誌上讀的」東西。然而,1967 年,赤塚不二夫說了這樣一番話:

我只要漫畫能順利就夠了。只要過一個星期,就會被讀者遺忘。我就是賭上命在做這樣的工作。那就是作家的驕傲。(出自武居俊樹《赤塚不二夫のことを書いたのだ!!》

那個時代的漫畫,是讀過就丟的一次性消費品,在創作時沒有集結成單行本的想法。既然沒有單行本,也就不存在單行本印稅,漫畫家全靠雜誌刊登的稿費養活自己。當然,漫畫雜誌也不需要單行本的銷量,完全依賴雜誌自身的銷量回本。

赤塚這番話,還有一層意思,是在酸小學館不肯給他出《阿松》的單行本。當時,《周刊少年 Sunday》的總編說過這樣的話:

一套將近兩萬日元的百科全書,能賣出幾十萬套。而漫畫單行本要花功夫,利潤卻很微博。所以小學館才不會花工夫去做一冊定價一百來日元的漫畫單行本。(出處同上)

如今的年輕人可能無法理解,在那個高速成長時代的日本,人們非常注重家庭教育,家家戶戶都要在客廳擺一套百科全書做裝飾。順帶一提,這個百科全書熱潮的時候,應屆大學生的起薪好像只有 1.6 萬日元左右。

百科全書如此暴利,難怪出版社會覺得漫畫單行本「利潤微薄」。小學館和講談社等大出版社都不肯出單行本,反倒是秋田書店和青林堂等出版社去購買授權,出版單行本。

情況改變的契機,是 70 年代初,大漫畫雜誌的部數下滑,又撞上了石油危機。

隨著石油危機爆發,對物資短缺的恐慌席捲了日本,以至於全日本各地的主婦們輕信謠言,衝進商場和百貨商店搶購、囤積衛生紙。謠言的結果,是帶來了真的紙張短缺,印刷用紙的價格也一路飛升。

為了應對這一局面,各家出版社只好想出種種對策:

削減雜誌頁數

提高雜誌價格(當然,不管哪家雜誌,都會盡量避免使用這一招)

出版連載作品的單行本

壓低漫畫家稿費

就這樣,為了填補雜誌的赤字,出版社只好賣起了他們原本看不起的漫畫單行本。然而,單行本的銷路卻遠遠超過了他們的預料。再加上石油危機過後,雜誌販賣部數重新回升,出版社就開始控制雜誌和單行本的價格、同時控制作家稿費、貫徹「薄利多銷」的政策。

直到 1960 年代,大漫畫雜誌的稿費都還遠超物價,以至於有「月刊連載買得起車,周刊連載蓋得起房」的說法。但是,自石油危機以來,稿費就不再隨物價一起提升,導致漫畫家的相對收入也就減少了。儘管如此,漫畫家還能養活自己,是因為單行本的銷量在提高。

漫畫界的慣例,是不為單行本的封面彩圖和新繪製內容付稿費。荻野認為,這也是前面的「雜誌至上主義」作祟。漫畫是「為了在雜誌上刊登、在雜誌上閱讀」而委託漫畫家創作的,「單行本只不過添頭」,是「把在雜誌上登出來之後就完成了使命的作品打個包再賣一筆」,所以如果單行本如果有欠缺的東西,就讓漫畫家免費來畫。

依靠數字的增長,這種薄利多銷的體質得以一直持續。然而,在 1995 年《周刊少年JUMP》發行量達到 635 萬部、1996 年出版市場規模達到 26,563 億日元的頂峰之後,日本開始了漫長的出版業蕭條。2017 年,日本出版市場規模已經只有 13,700 億日元,和二十年前的巔峰相比,幾乎減少了一半。

那麼如前文所說,日本的漫畫的盈利模式是通過把雜誌、單行本價格和作家稿費壓到極限、通過販賣單行本回本。如今,單行本賣不出去了,作家的收入又會怎樣呢?荻野謙太郎綜合各方的信息,得出結論:在這十年里,漫畫家單頁稿費行情減少了約 1000 日元,版稅拿不到 10% 的情況也增加了不少。

(https://twitter.com/gouranga_/status/966751999277412352)

精彩內容推薦(請點擊以下圖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nitama 的精彩文章:

Anitama新聲:駭人聽聞!五旬老漢變身動漫萌娘為那般?
POP子與PIPI美的日常:《POP TEAM EPIC》第1話原型考察

TAG:Anitam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