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海絲百問】明代泉州與琉球的交通貿易狀況是怎樣的?

【海絲百問】明代泉州與琉球的交通貿易狀況是怎樣的?

原標題:【海絲百問】明代泉州與琉球的交通貿易狀況是怎樣的?



明代建立後,琉球國的中山王察度最早與明朝建立起朝貢關係,當時的琉球還只是「縛竹為筏,不駕舟楫」的地方,航海能力薄弱。

為了確保朝貢和貿易的進行,琉球國向明王朝乞賜商船和海舟,永樂時便賜給琉球海舟逾30艘,當時泉州是官方指定的與琉球實施對渡的唯一合法港口,這裡造船業一向發達,故將泉州所造之船賜給琉球當是情理中事。


《崇武所城志·戰船》還有送給琉球戰船的記載:「永樂年間,賜永寧衛崇武經百戶的官船給中山王察度」,宣德年間,撥給永寧衛金門千戶所「順利號」船。


明王朝曾對朝貢國做出嚴格限制,但琉球算是明王朝的寵兒,單明朝一朝,琉球國來朝貢次數達315次。


永樂三年在泉州聚寶街車橋頭設置的「來遠驛」專用於招待琉球使者和客商,待遇之高,可見一斑。

儘管成化年間,市舶司由泉州移往福州,但泉州與琉球的經濟貿易交往依然熱絡。


因為明初朱元璋時曾有賜閩人36姓往琉球,實際上是給往來於福建與琉球的人們以官方身份,像泉州籍狀元、宰相梁克家之後,宋端明殿學士蔡襄後人蔡崇都在其列。


成化年間,李贄的四世、五世祖林易庵、林琛因為通事官,曾引琉球入貢,南安人蔡璟亦充當過琉球貢使。


據沖繩譜牒記載,蔡璟及其弟都逝世於琉球,亦傳後於琉球。


明朝泉州商人至琉球經商者非常多,「夏去秋來,率以為常。所得不貨,什九起家。於是射利愚民,輻輳競趨。」

明琉兩國長期的和平往來,維護了地區和平,也促進了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與繁榮。


明朝時期的琉球那霸港,15~16世紀東南亞最繁華的商港之一。


泉州港出海航行路線,史無明文記錄。


據同治《泉州府志》卷四《封域》載:「明來遠驛在府城南三十五都車橋村,永樂三年建,以館海外諸國貢使。成化八年,提舉司移置福州,驛廢。」


來遠驛址在今泉州市南晉江北岸,它是明成化以前琉球國貢使和隨員下榻的館舍,驛址既設於泉州晉江岸邊,船舶航行經由晉江,從晉江出海後,復東航,當與漳州港至烏坦之海路相合,兩條航路會合後,向東北航行至烏垃,再向東北航行經東牆。


《順風相送·福建往琉球》記述於太武放洋經烏坵後又載:「用甲寅並甲卯針正南東牆開洋,用乙辰取小琉球頭。」


據《鄭和航海圖》載,草嶼之北有東牆,即今平潭縣北之東庫島。由東牆向東航行,直趨小琉球頭,又與福州港至小琉球頭之航路相會,再東航經彭家山、釣魚嶼、赤嶼、古米山、馬岔山諸島,至琉球那霸港。


文/摘自《海上絲綢之路百問》|圖/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文泉州 的精彩文章:

【海絲百問】明代泉州港為什麼會衰落?

TAG:人文泉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