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新解》謀攻第三:用計攻敵
謀攻第三:用計攻敵
不戰而勝
戰爭的指導法則是:不通過戰爭並能屈服敵國而勝是上策,通過戰爭並破壞敵國而勝是下策。不通過戰爭並能降服敵軍全軍而勝是上策,通過戰爭並損傷敵軍全軍而勝是下策。不通過戰爭並能降服敵軍全旅而勝是上策,通過戰爭並損傷敵軍全旅而勝是下策。不通過戰爭並能降服敵軍全卒而勝是上策,通過戰爭並損傷敵軍全卒而勝是下策。不通過戰爭並能降服敵軍全伍而勝是上策,通過戰爭並損傷敵軍全伍而勝是下策。
因此,百戰百勝未必是最好的計策,不戰而使敵軍降服,才是最好的計策。
孫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國①為上,破國次之;全軍②為上,破軍次之;全旅③為上,破旅次之;全卒④為上,破卒次之;全伍⑤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注釋】
①全國——降服敵國之計,我方也不損傷而保全之。
②軍——一萬二千五百人為一軍。天子為六軍,大國為三軍,小國為一軍。
③旅——五百人為一旅。
④卒——一百人為一卒。
⑤伍——五人為一伍。
【評語】
這一段論述了不戰而使敵人降服才是兵法的精髓。孫子作為兵法家,非常清楚戰爭帶來的危害。哪怕是百戰百勝,也往往會傷害人的生命,破壞國土,損失財物,結果反而會招來更多的怨恨。不僅如此,就連我方也會因此受到傷害。「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一句,是自古以來的名言,膾炙人口。不戰而勝的方法有多種多樣,山口春水的論述如下:
或屈以大義,或屈以恩信,或屈以謀計,或屈以利害,或屈以威武,或屈以堅壁,或屈以要塞,或屈以絕糧,或屈以離間,或屈以相鬥,其術可謂多矣。在這方面,可以參考古今名將的各種作戰方式。所謂「不戰而屈人之兵」,既是針對一個時間一場戰鬥而言,也是針對戰爭之全體而言,在理解上必須予以融會貫通。
攻城為下策
因此,不出動軍隊,靠謀略打敗和攻取敵人才是上策。其次是在戰爭謀劃階段就克敵制勝。再其次是在與敵人交戰中將其打敗。而攻取城池的兵法則是最下策。但也有不得已而為之的時候。
攻取城池時,需要建造大楯[ ]和四輪戰車等各種攻城工具,這至少要花費三個月時間,而構建防禦的土山又得花費三個月時間。
況且,一旦進入相持階段,將領就容易急躁,於是便會命令士兵拚命攻城、登城。而如果出現了即使損失全軍三分之一的士卒也無法攻下城池的結果,則攻城之選擇就會導致災難。
故上兵伐謀①,其次伐交②,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修③櫓④轀⑤,具器械⑥,三月而後成。距⑦,又三月而後已。將不勝其忿而蟻附⑧之,殺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災也。
【注釋】
①伐謀——打破敵人的謀略。也有解釋為「以謀略攻破敵人」。
②交——即將開戰而尚未開戰。也有將「交」解釋為邦交,敵國與他國之邦交。
③修——建造。
④櫓——大楯(盾),放置於車上。
⑤轀——四輪車,上面覆牛皮、犀皮,再蓋上土,中間可以隱藏約十個人。攻城時,用於填埋壕溝、推倒土牆等。又名床。
⑥器械——工具。這裡指攻城用的工具,包括梯子、砲車(往城中投擲大石塊的車)以及用於填埋護城壕溝和推倒土牆的工具。
⑦距——也有注釋書寫作「距堙」。意指將土山築得與城一樣高,一方面可防禦敵人的石矢,另一方面可觀察敵情。
⑧蟻附——如螞蟻一般攻城、登城。
【評語】
這一段論述了從上策到下策的進攻方法。上策之兵法是「不戰而屈人之兵」。這種兵法是將敵人的謀略如同在放大鏡下觀察一樣,做細緻入微的透徹了解,然後將其一一擊破。如此一來,就能做到所謂「降服他人之國」了。
其次是在即將開戰而未開戰之前擊敗敵人的方法,也就是所謂的「降服軍隊」的方法。然後才是通過兵刃廝殺而獲勝的方法。
孫子將出兵攻城視作下策。這是因為,攻城的戰法不僅要花費龐大的軍費和物資,還會犧牲大量人員,並且容易使戰鬥進入相持階段。孫子強調的是,攻城的戰法會造成相當巨大的傷亡和損失,並要求以此為戒。但實際上也有不得不採取攻城戰法的時候,因此孫子也不得不對此進行論述。
※《孫子兵法新解》始計第一:用「七計」來比較優劣
※淺談《孫子兵法》中的造勢觀點
TAG:孫子兵法太和文理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