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把盞扶醉 觥籌尋常】今天聊聊「酒文化」

【把盞扶醉 觥籌尋常】今天聊聊「酒文化」

拾壹

把盞扶醉

般若湯歌

文 / 張琦

東北酒風之盛,全國著名,「感情深一口悶」,喝酒已成了東北宴席不可少的風俗。東北酒桌充滿了濃郁的地方特色。

春節時,有朋自遠方來,東北人自然要挑個上檔次的飯館來喝酒。

客少主多是東北酒桌的一大特色,常常是來一兩個客人,作陪的卻有七八人,甚至一二十人。賓主坐好,菜單推來推去,先請客人點,然後按照尊卑依次點下去。

席間酒水一般是白酒加啤酒,女士不能喝白酒的就來點啤酒。

在東北人的酒桌上,如何「敬酒」很有講究。表示尊敬的方式是先干為敬,敬酒的人滿上,一飲而盡。這種敬酒講的是個真誠,喝的是個仗義。

被敬的人則量力而行,一般喝得也不會少。酒桌上分長幼和職位高低,長輩和官階高的可以喝少點,有時也會主動多喝以表格外的感情,同儕之間則你來我往,杯中之物不相上下。

經常是主陪把一兩一杯的白酒端起來,先說些歡迎、友誼之類的客套話。

為了讓大家把眼前酒給幹了,會說:「我先干一杯,這杯不算,然後我再倒滿,我們大家都舉杯乾了,好不好?」

好聲一過,便先自幹掉一杯,馬上有人再斟滿,於是大家共同舉杯、碰杯。接下來才可動筷吃菜,這是第一輪酒。

席間經常有人站起,再度舉杯,為同齡人或老相識或老領導或代表部門、個人來敬酒乾杯。輪番敬酒、輪番乾杯。

酒過三巡,東北特色的豪飲這才真正開始,酒量好的女士們此時才真正上陣了。

女士們脫下貂皮,提高嗓門,叫來幾瓶白酒,小杯不行,得大杯斟上,「干!」於是又一頓觥籌交錯。

這時節都喝得容光煥發、興緻勃勃了。等白酒都喝完了,再喝啤酒,因為啤酒不算酒。又是一陣豪飲,喝到最後,至少得有一半人喝醉。

在席所有人經常是喝得眼神迷離,精神恍惚,喋喋不休,好像只有到了這種境況,才能賓主皆歡。敬與醉,其中的分量和態度都在酒杯之外了。

東北人很少自己一個人喝悶酒,喝酒多是為了應酬,逢年過節這種應酬必然很多。

東北人求人辦事要喝酒,如果不喝酒,所託之人便會認為你沒有誠意,成事的可能性就小很多。

如果他人做東,賓客卻滴酒未進,可能會被認為是對主人不敬。要是因為身體因素或開車等那另當別論。

最初古人用酒源起於大禮,酬天地,享鬼神,是關乎天下蒼生的大事。及至後人,喜事宴會,借酒酬酢,酒到酣處,淋漓暢快,無酒不成席。

小杯徐酌,假此敘談,賓主之情通而酒事畢,至此,既不辜負美酒,又體諒了對方,豈不恰到好處。最怕的酒席是主以能勸為強,客以善辯為巧,酒桌成了競智場,不醉倒,也累倒了。

王維有詩:「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李白亦作:「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名曰勸酒,倒更像是勸自己。流光容易把人拋,過往都如過眼雲煙,唯獨這杜康天下、酒中乾坤能讓人更洒脫。這種境界在當今這功利的酒桌上怕是難覓蹤跡了。

拾貳

年年衷腸

在湖北:茶七酒八十分情

文 / 胡漁

長江黃河往南走,多是小杯小盞,可謂「行雲流水」,需要慢慢來品。

團圓酒,顧名思義,要等家裡所有人都到場才能端起酒杯。我們的規矩是,也要為頭一年逝去的親人「預留」一個位置。

記得90年代初,那時候我還在上初中,奶奶去世了,那一年的春節,家裡獨缺了她。

吃年夜飯的時候,桌上擺滿我們兄妹、父母的碗筷,還有一副碗筷是給奶奶備的,酒為她倒上,椅子也搬過來,想著奶奶雖然也走了,也讓她看看一家人的團聚,一起熱鬧一下。

奶奶去世的第二年後,這種儀式就撤下了那些走了的親人,就徹徹底底地走了。

小時候拜年,最喜去外婆家,因為吃喝玩鬧,可以肆無忌憚。可長大了才知:飯可以隨便吃,酒卻不能隨意喝。

湖北人為什麼喜歡喝白酒?一是與氣候有關,作為「千湖之省」,濕氣比較重,無論是歲末年終,還是平時,都需要喝一點散氣;

二是白酒乃為糧食之「精」,好的白酒都是大米或糯米釀造,真是「吸天地之精華」,拿這種「精華」待客,慶祝傳統節日,是其他類型的酒無法替代的。

其次,怎麼喝有講究。一般而言,還是比較有身份的人來斟酒,要麼是長者,要麼是在當地或家族裡小有名氣的人,類似於「席長,以示對客人的尊重。

作為外甥和晚輩,有時候舅舅們客氣,來給你倒酒,你得立馬站起來,雙手捧杯;而每當晚輩給長輩倒酒,也得雙手持酒品,倒酒的時候要穩,「茶七酒八」,切不可斟滿,滿了意思是「欺客」。

究竟喝多少,南北方有很大差異。長江、黃河往北走,開始拿碗「篩」酒,那氣勢頗有些「大江東去」;但往南走,多是小杯小盞,可謂「行雲流水」,需要慢慢來品。

曾親眼見識過山東「大漢」的豪爽。除了一些禮儀性的筵席控制在一個小時左右外,一般酒席時間都要超過3小時,而一些摯友之間的聚會則時間更長——喝酒的「戰線」拉得太長,儀式感倒是都有了,可一場喝下來,人卻難免疲憊不堪。

而在我看來,春節喝酒講究的是一種氣氛,一個「誠」字,能喝則喝,實在不能喝,也不必強迫。

文明新風洗滌原有的年俗,春節喝酒的各種傳統,也以更加生活化,人性化的姿態呈現在我們面前:

佳釀雖好,不可貪杯;健康第一,身體在前;幾杯小酒,淺酌微醺;洗卻風塵,慰藉勞作

足矣,足矣。

選自《中國青年》2018年第4期專題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青年雜誌 的精彩文章:

嘻哈:血淚生活和吃飽了撐的

TAG:中國青年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