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穿越時空,親臨千年禮俗

穿越時空,親臨千年禮俗

新年是一年之中最隆重的節日,從臘月冬至祭天、臘八節敬佛,到祭灶送神、迎神的儀式;除夕驅疫、祭祖、分歲、守歲;元旦爆竹迎新、拜年賀歲,直到元宵觀燈,才算完成整套年節儀式。這一系列的年俗活動,除了表達對天地神祇及萬物的感謝與敬畏,也包含慎終追遠與飲水思源的文化傳承。藉由古代畫家的巧手,新春佳節也以多種角度,呈現各種禮俗與歡慶氣氛。

明 吳彬 歲華紀勝圖 冊 大儺

吳彬,萬曆(1573-1620)間人。所繪人物,形狀奇特,自成一家。「大儺」是除夕打鬼驅疫求吉的儀式,以戴假面裝判官、土地之類,驅祟出城外;另有銅鼓驅疫習俗,如橋上一列送祟隊伍,其中兩人手舞足蹈,裝扮成「儺」的奇特面貌,四人抬著「神祇」,橋頭兩人抬鼓,一人打鼓,一人敲鑼引導,描寫儺儀時鬧烘烘的景象。畫中人物外形肖似陶偶,通體結構雖不盡眞實,但細看卻處處充滿變化。

清 劉權之 萬戶春聲

劉權之(1739-1818),乾隆二十五年(1760)翰林,官至大學士,善書、畫。《萬戶春聲》選自《億春書瑞》冊第一開,畫過年即景,城垣連綿,房舍林立,遠山掩映,煙雲無際。河岸邊,孩童燃鞭炮戲耍。鄰里友人,互道恭喜賀年,大有「千家萬戶臘月鬧,阡陌道路互道吉」的春節熱鬧景象。通幅設色淡雅,線條簡練,點染隨意。

傳 宋 趙昌 歲朝圖 軸

本幅畫梅花、山茶、水仙和長春花等新春花卉,色彩明麗,以硃砂、白粉、胭脂、石綠畫成,再用石青填底,顯得富麗堂皇。構圖壓縮景深,採取層層往上堆棧的方式,坡石和繁密交錯的花木布滿整個畫面,將自然生態轉化成圖案式的趣味,燦爛繽紛,富裝飾性,與「歲朝圖」的吉祥命意相齊。這幅畫據傳為宋代趙昌(10-11世紀間)所繪。趙昌善畫花卉,每於清晨朝露下,對景描摹,故自號寫生。本幅雖有「臣昌」二字款,但以筆墨畫風論,應是宋以後畫家的託名之作。

傳 宋 緙絲 新韶嬰戲(局部)

緙絲是以簡單的平紋木機,采通經斷緯織造,將紋樣描繪在經面上,依畫稿所需調配各式色線,分別裝進梭子中,依圖案設計來回穿梭於圖形的經線之間,周圍留下鋸齒狀的空隙,又稱為「刻絲」。這幅為紅地設色織,牡丹文石滿布畫面,花形繁複碩大。孩童十人,於新春過年時節,戲耍於花間,有著官服,有穿僕役、馬夫服飾,扮演官員出巡、差役鳴鑼開道的戲碼,陣仗威風,既富趣味,又具吉祥意涵。

清 金廷標 戲嬰圖 軸

《秋庭戲嬰圖軸》是北宋宮廷畫家蘇漢臣的代表作之一,畫作描繪了二個兒童在庭院中圍著小圓凳,聚精會神玩推棗磨遊戲的情景,畫面自然真實有趣,用筆工細,設色鮮艷,構圖新穎,是一件難得的兒童題材畫佳作,同時也是研究兒童服飾、玩具、宋代傢具的重要史料。

在一年慶典中,以正月十五日的元宵節最具歡喜意象。「元宵」又名上元節、元夕節或燈節,可溯源至漢武帝對「太一神」的崇拜,以盛大的燈火進行祭祀。唐代已由祭神燈火演變成可供游賞的花燈,夜舞百戲,喧囂熙攘,盛況空前。宋代元宵節前後會置設「燈市」,懸售各式奇巧燈彩,明代以後更為風行。

清 畫院畫 十二月月令圖 一月

《十二月月令圖 一月》描繪農曆正月十五元宵佳節賞花觀燈活動。亭台樓閣處處張燈結綵,戶外施放煙火,人物集聚品評各色燈具,觀賞滿園盛開梅花。門廊屋頂多採用厚重卷棚頂,圓弧頂宅門與彎蜒游廊,將院落劃分出幾個獨立空間,沿著斜角線縱向延伸,頂端即重檐卷棚觀景樓閣。後方庭院空地高架盒子彩燈,婦孺老少群聚觀賞各種技藝表演,人聲鼎沸,熱鬧非凡。

清 昇平樂事圖 冊

《昇平樂事圖冊》共計十二開,描繪宮廷仕女、孩童,於庭院中嬉戲鬧元宵,賀新年等歡樂情景。畫中提燈有象、鶴、鹿、蝙蝠、鷹、兔,魁星等,樣式多元,製作精美,清宮過年奢華景況,表露無遺。圖冊描寫了各樣的吉祥涵義圖樣,如第一開《白象花燈》,象馱插著如意、戟之花瓶,有太平有象、吉祥如意等寓意,是民間過年喜愛的題材。依精麗之畫風看來,應為院畫家所作。

年俗

年是時間轉換的標誌,「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大年夜的隆重,就在於它處在新舊的時間界點上,人們以喜悅、期盼的心情迎接新的一年。年是人際關係再造的良機,賀年、團年、拜年等年節儀式活動匯聚著人們的親情、友情、戀情。年是商家的節日,年是遊子的盛會。年是中華文化的濃縮,年是中國人抹不去的心結,中國年俗有說不完的故事,道不盡的風情。

饋春盤:立春咸作春盤嘗,蘆菔芹芽伴韭黃。互贈友僚同此味,果腹勿須待膏粱。 古代在立春有吃五辛盤的風俗。如《荊楚歲時記》載:『元日,……進屠蘇酒,下五辛盤。』周處《風土記》:『元日造五辛盤。』注云:『五辛所以發五藏之氣,即大蒜、小蒜、韭菜、雲苔、胡荽是也。』五辛盤又稱春盤。

春社千尋古櫟笑聲中,此日春風屬社公。割肉卜瓦餘風在,更喜暢飲治耳聾。 立春後第五個戊日是春社日。古時以村為單位祭祀社神,祈求豐收。祭社神先立社,在土壇上用石砌屋,無頂,上貼『社稷之神』紅紙,祭祀後,撒肉四周以餉烏鴉。

掃塵又稱除塵、除殘、撣塵、打埃塵等,是中國民間春節傳統習俗之一。起源於古代漢族人民驅除病疫的一種宗教儀式。這種儀式後來演變成了年底的大掃除,寄託了漢族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民間有跳灶王的習俗。乞兒三五人為一隊,扮灶公、灶婆,各執竹枝噪於門庭以乞錢。

一年辛苦到臘月,家家戶戶舂米,因為臘月的米堅實,舂時少損耗 。

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祭灶神。

祭灶時,給小兒買飴糖(即膠糖、麥芽糖)以求上天降好事 。

家家戶戶買春聯貼春聯,祝福新的一年。

貼門神,新的一年,將軍保吉祥。

燃爆竹 霹靂聲中舊歲除,為驚疫魃燃青竹。一自火藥發明後,難止新年放鞭俗。

大年初一

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裡邊。到今天許多地方還保存著一習俗,除夕前掃除乾淨,年初一不 出掃帚,不倒垃圾,備一大桶盛廢水,當日不外潑。新年裡也不可以打碎傢具,打碎了是破產的預兆,得趕快說聲「歲 (碎)歲平安」或「落地開花,富貴榮華」。

大年初二

出嫁的女兒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這一天,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並且在娘家吃午飯,但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在過去,一家人也會選擇這一天拍張全家福。

大年初三

又稱赤狗日,與「赤口」同音,通常不會外出拜年,傳說這天容易與人發生口角爭執。不過這個習俗早已過時,因為現在人們難得春節團聚,對此已經淡化許多。

大年初四

是祭財神的日子,過去,老闆想將某人「炒魷魚」,這天就不請他來拜神,對方也就心知肚明,自個收拾走人。還有傳說說,灶王爺這天要來查戶口,因此也不宜遠出。

大年初五

俗稱破五,要「趕五窮」,包括「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人們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掃衛生。鞭炮從里往外放,邊放邊往門外走。 說是將一切不吉利的東西都轟將出去。這天,民間通行的食俗是吃餃子,俗稱「捏小人嘴」,天津人破五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吃餃子,而且菜板要剁得叮咚響,讓四 鄰聽見,以示正在剁「小人」。

大年初六

商店酒樓才正式開張營業,而且要大放鞭炮,不亞於除夕的境況。傳說這一天最受歡迎的是當年滿12歲的男孩,因為12是6的二倍,這叫六六大順。這一天,每家每戶要把節日積存的垃圾扔出去,這叫送窮鬼。

大年初七

這一天是人日,即人的生日。根據《占書》記載,由初一開始,上天創造萬物的次序是「一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七人八谷」,所以初 七就是人日。這天,香港市民喜歡吃及第粥,所謂及第,是希望科考狀元高中。人日要尊敬每一個人,連官府也不能在這一天處決罪犯,家長也不能在這一天教訓孩 子。

大年初八

這一天是穀日,傳說是穀子的生日,也叫順星節,傳說是諸星下界的日子,天空星斗出得最全,如果這天天氣晴朗,則預示這一年稻穀豐收,天陰則年歉。

大年初九

民間習俗是玉皇大帝的誕辰,要舉行盛大的祭天活動。台灣新竹不少信眾要到主祀玉皇大帝、擁有二百多年歷史的天公壇,向天公祝壽,並且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平安健康。

大年初十

這一天是石頭的生日,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動,甚至要祭祀石頭。在山東鄆城等地有抬石頭神的說法。初九夜,人們將一瓦罐凍結在一塊平滑的大石頭上,初十早晨,用繩系住瓦罐的鼻子,由十個小夥子輪流抬著走,石頭不落地則預示當年豐收。

正月十一

這一天是「子婿日」,是岳父宴請女婿的日子。初九慶祝「天公生日」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還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費,就利用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兒,民歌稱為「十一請子婿」。

過了正月十一,人們開始準備慶祝元宵佳節,從正月十二開始選購燈籠,搭蓋燈棚。童謠是這麼唱的:「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燈棚,十三人開 燈,十四燈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燈。」 正月十五就是「元宵節」了,它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大地回春的夜晚,又稱為「上元節」。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這一天少不了還要吃元宵、湯圓。 正月十六夜則是小孩的節日,所有的小孩拿出自己的燈籠對著別人的重重一撞,然後笑哈哈的看著別人的燈籠著火,這個叫做「碰燈」。講究的是今年的燈籠不能留 到明年,必須以「碰燈」的方式銷毀。

最後欣賞歷代名家筆下報喜圖,願君天天有喜!

南宋 佚名《梅雀圖頁》

「喜鵲聲唶唶,俗雲報喜鳴」。傳說喜鵲能傳達未知的好消息,故言喜鵲能報喜。這種觀念,早在兩千多年前便已經在民間流行,民間將喜鵲作為「吉祥」的象徵,賦以喜慶、好運的涵義,從而衍生出源遠流長的喜鵲文化。

南宋 佚名《桃枝棲雀圖》 絹本設色 23.8×24.5厘米

畫鵲兆喜的風俗也大為流行,古代文人、畫家將喜鵲入畫、入詩,留下形式多種多樣、吉祥寓意的人文畫,如兩隻鵲兒面對面叫「喜相逢」;雙鵲中加一枚古錢叫「喜在眼前」;一隻獾和一隻鵲在樹上樹下對望叫「歡天喜地」。流傳最廣的,則是鵲登梅枝報喜圖,又叫「喜上眉梢」。

北宋 趙佶 《寫生珍禽圖卷》中的灰喜鵲

喜鵲,是一種可愛、吉祥之鳥,希望大師筆下的它們,能為賞畫的看官帶來幸運,帶來喜悅!

宋 崔白 《雙喜圖》 高193.7厘米 寬103.4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館藏

宋 佚名 《梅竹雙鵲圖》頁,絹本,設色,縱26cm,橫26.5cm

元 王淵 《梅雀報喜》長卷

元 王淵 《歲歲安喜圖》

明 邊景昭 《花竹聚禽圖》

明 邊景昭《春花三喜圖》

明 呂紀《鷹鵲圖》

明 呂紀《四喜圖》

明 周之冕 《四時花鳥圖》

清 徐玟 《杏花雙鵲》

清 王禮《牡丹雙鵲》

清 張乃耆《喜鵲三友圖》

任伯年《鵲踏枝圖》

劉奎齡 《喜鵲登梅》

謝稚柳《桃花喜鵲圖》

徐悲鴻 《報喜圖》設色之本 鏡片 33×132cm

徐悲鴻《喜鵲登枝》

徐悲鴻《四喜圖》

徐悲鴻《喜鵲迎風》

徐悲鴻《四喜圖》

徐悲鴻《喜鵲登枝》

徐悲鴻《喜鵲登枝》

徐悲鴻《喜鵲登枝》

徐悲鴻《喜鵲登枝》

徐悲鴻《喜上眉梢》

齊白石《喜在眉梢》

齊白石《大喜堅固》

齊白石《紅梅喜鵲》

齊白石《喜鵲登枝》

齊白石《喜鵲紅梅》

齊白石 陳半丁《喜上眉梢》

張大千《喜鵲》

張大千《喜鵲》

于非闇《雙飛喜鵲》

王雪濤《喜鵲》

王雪濤《喜鵲》

田世光《喜鵲》

田世光《喜鵲》

田世光《喜鵲》

田世光《喜鵲》

田世光《紅葉喜鵲》

田世光《喜鵲梅花》

田世光《喜鵲登梅》

田世光《喜鵲登梅》

田世光《喜鵲紅葉》

田世光《喜鵲報春》

孫其峰《報喜圖》

孫其峰《喜鵲登梅》

孫其峰《雙喜圖》

孫其峰《雙喜圖》

孫其峰《什果喜鵲》

常為新的歲月,

見證文藝的火光,

我們在一起。

——請關注「德森克」

(我們的公眾號)

千萬別私存,送給您最愛的朋友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德森克 的精彩文章:

跑馬的的訓練計劃準備好了嗎?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不是你想的那麼壞!

TAG:德森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