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中生代霸佔好萊塢,歐美導演的日與夜

中生代霸佔好萊塢,歐美導演的日與夜

作者/文森特

觀察即將落下帷幕的柏林電影節,和即將開幕的奧斯卡入圍影片,不難發現:入圍影片多以中生代導演為主。

諾蘭的《敦刻爾克》、維倫紐瓦的《銀翼殺手2049》、伍迪·艾倫的《摩天輪》、斯皮爾伯格的《華盛頓郵報》……都是2017年電影票房的產出大戶。

不過對於國外電影市場來說,票房不是最重要的,票房與口碑兼得才最重要,戛納電影節、威尼斯電影節、奧斯卡、柏林也不乏他們的身影,中生代導演的力量仍舊不可小覷。

「政治正確」是好萊塢電影當下創作的壁壘

說到國外電影市場,自然就不得不提到好萊塢。

自從在上個世紀先後把義大利、法國趕下寶座之後,好萊塢就統領著世界影壇,現如今,好萊塢也被直接用來指代美國的電影工業。

好萊塢是世界聞名的電影中心,去年由於著名大導演的集體缺席,好萊塢電影市場仍被外界稱為小年。不過在十大導演中,僅有諾蘭一人交出新作。

44歲的克里斯托弗·諾蘭,可能是好萊塢最願意合作的導演之一,並不僅僅是因為他的名氣,另一方面,諾蘭可以實現投資與票房、故事創新與娛樂觀眾,維護三大取向的平衡,這在當今好萊塢中生代導演中並不多見。

值得注意的是,本屆奧斯卡也是諾蘭首次被提名最佳導演單元。這也使得《敦刻爾克》接下來在奧斯卡上的表現,變得更加引人關注。與此同時,提名奧斯卡最佳導演的五位入圍者中,除墨西哥導演吉爾莫·德爾·托羅之外,其餘五人均為中生代導演。

出生於70年的美國導演保羅·托馬斯·安德森,獨立電影界紅人。《魅影縫匠》作為其第八部長片導演作品,也是三獲奧斯卡影帝的丹尼爾·戴-劉易斯的關門之作,或許將被很多觀眾視為膚淺的電影,因為它所講述的是關於一位五十年代倫敦高定服裝設計師的故事。

另一位在政治正確題材上「佔盡優勢」的奧斯卡提名影片《逃出絕命鎮》,執導他的導演同樣是79年出生的美國中生代導演喬丹·皮爾。

與中國電影市場不同,好萊塢無論是票房拿到好成績的商業片導演,還是拿到國際褒獎的導演,並不以跨界導演為主,這些導演大多仍為科班出身。以演員或編劇轉型成導演的較少。

不過也有特例,拍攝《伯德小姐》的格蕾塔·葛韋格,演員出身的她,對於導演職業來說還算新手,同樣也是本屆奧斯卡導演入圍者中年紀最小的一位,同時也是唯一女導演。

葛韋格原本打算成為一個編劇,她因為和美國獨立電影「呢喃核運動」的聯繫而名聲鵲起。2010年的《格林伯格》讓她的知名度大漲,在那之後她出演了一系列主流影片,2012年她出演了伍迪·艾倫的《愛在羅馬》。《伯德小姐》是她獨立導演的第一部作品,就拿到了奧斯卡多項提名,因此實力不可小覷。

除此之外,去年聚焦話題榜的導演還遠遠不止三大電影節、票房、榜單。重點需要提到的還有一人。他就是加拿大導演丹尼斯·維倫紐瓦,他也是好萊塢「中生代導演」中的熱門。轉戰好萊塢的維綸紐瓦迎來了更大的空間,前幾年在多倫多電影節和戛納電影節的《邊境殺手》好評如潮。

2016年,他改編小說的《降臨》引起廣泛關注,2017年,他又推出《銀翼殺手2049》,作為《銀翼殺手》的續集,他接替雷德利·斯科特,完成複製人的故事,在商業片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憑藉獨特的攝影風格和敘事結構,也為他的導演之路賺取了超高的人氣。丹尼斯·維倫紐瓦作為中生代導演,儼然已經是新晉好萊塢導演中的佼佼者,2018年維倫紐瓦將會改編挪威作家Jo Nesbo的犯罪小說《之子》,令人非常期待。

創作多元,取材並不受限於IP

隨著觀影需求不斷擴充,全球電影市場普遍的明顯特點是口碑與票房雙豐收,觀影驅動越來越彰顯聚焦效應。

隨著去年年底最大新聞「迪士尼影業宣布收購21世紀福斯公司的部分資產」的確定,此次交易過後,也能見證傳統的好萊塢六大製片廠分庭抗禮,未來「六大」變成「五大」,今年迪士尼、華納兄弟、環球影業依次宣布年度票房突破50億美元。派拉蒙、索尼哥倫比亞和福斯影業雖未達到50億美元水準,但依然可觀。

當然好萊塢也受到近些年來的「平權」影響,在電影題材方向上受到更多種類、多元維度的細分,關注弱勢群體成為主流選題。對於商業片來說,票房是一部分,但在好萊塢整體層面,盈利是肯定的,而一些為得獎而準備的影片,也是其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

現如今的好萊塢,因「Me Too運動」影響至深,包括伍迪·艾倫新片《摩天輪》,「雷公」雷德利·斯科特新片《金錢世界》,甚至史蒂文·斯皮爾伯格的《華盛頓郵報》在公關方面,宣傳都趨於低調,該事件也側面宣告了好萊塢老牌導演的衰退。

對於好萊塢中生代導演來說,創作的風格湧現出了新特點:女性主演電影大放光彩,不僅僅只是大製作,小成本電影也霸氣登頂。

三大電影節含金量最高的戛納電影節,去年獲得最大金棕櫚獎項的是《自由廣場》,這部影片的導演則是74年出生的瑞典導演魯本·奧斯特倫德。2014年刷爆朋友圈,探討婚姻關係的那部《遊客》,為他帶去了名聲,這部《方形》則用電影藝術去諷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而獲得最佳導演的則是索菲亞·科博拉,即使這部新版的《牡丹花下》被人詬病流於其表,完全沒有老版的主題架構,但金棕櫚依然用獨特的選擇,肯定這位中生代女導演。與此同時,獲得評審團大獎的《每分鐘120擊》,則將視角關注到艾滋病與同性平權活動。

不得不說戛納電影節的選擇另闢蹊徑,充分展現了對中生代導演的肯定,今年也值得期待。而威尼斯電影節中關於中生代導演力量的崛起,則集中在最佳劇本獎項,英國導演馬丁·麥克康納的《三個廣告牌》,作為其自編自導的作品,成為中生代導演中的中堅力量。

馬丁導演貢獻出了一流的劇作水準和導演功力,同樣順利入圍奧斯卡六項提名。似乎對於國外中生代導演來說,創作更加多元化,IP只是創作取材中極少的一環,並不作為現象存在。

即使在「政治正確」中也有高級之作。義大利中生代導演盧卡·瓜達尼諾,2017年拍攝出口碑與話題大爆的《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雖然是小說改編,但完成程度則帶著導演的鏡頭語言、畫面風格,將「同性愛情」作為關注的主題類型,在口碑與票房中均有收穫。

值得一提的還有智利導演塞巴斯蒂安·萊里奧,她的新作《普通女人》,該片主角同樣聚焦LGBT群體,受到了極大程度的關注,與《自由廣場》共同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希望中生代導演也貢獻出好成績。

聚焦國外電影市場,受多方影響,自然也宣告著一些好萊塢老牌導演,以及製片人電影生涯的結束,去年即被外界稱為「小年」。在整體低迷局面過後,2018年則會催生好萊塢電影產業新格局。

關於國外中生代導演,2018年仍然值得期待。比如漫威和DC都會分別拍攝新的單集電影,而瞄準合作的導演也都是中生代。不僅如此,美國中生代導演鄧肯·瓊斯的轉型之作《靜音》,也已於今年二月份亮相北美院線。

在商業片方面「中生代導演」受到青睞,文藝片同樣如此,美國怪誕導演韋斯·安德森,在本屆柏林電影節,攜新作《犬之島》回歸,同時作為開幕影片放映,獨有的動畫風格,和諷刺的主題,相信又會吸引不少人的眼球。

而來自加拿大的鬼才導演澤維爾·多蘭,於2018年也將會有新作問世,這部《約翰·多諾萬的死與生》是他第一部英語片,與多位好萊塢一線明星合作,相信也會在口碑與票房方面齊飛。

對於全球電影市場來說,不僅中國電影市場主要轉型成「以中生代導演創作」為主,歐美電影市場也將中生代導演的題材放寬,在沒有了限制題材拍攝的前提下,顯然歐美的中生代導演選擇要更多一點,相信有這樣優秀的中生代導演,作為電影行業的中流砥柱,未來的電影行業,還能煥發新活力。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導演幫 的精彩文章:

劇本寫作必須要遵循的四大原則
專訪導演張力:《最強男神》是冒險嘗試,人性和愛是講故事的執念

TAG:導演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