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明的五次重大打擊,本該先於歐洲抵達近代文明
歷史上,中華文明遭受過五次重大打擊,如果不是這幾次巨大打擊,中國古代燦爛的文明完全有可能以自己的加速度,先於歐洲突破到近代文明來。
秦始皇一掃六合,統一了中國,又作了廢分封、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等有利於文明發展的措施。可惜不久,就發生了使文明倒退的「焚書」事件。
公元前213年,有儒生在宴會上批評秦始皇設郡縣的做法,一些儒生也對秦始皇的政策不滿。於是,丞相李斯提出了焚書的建議:史書除《秦紀》以外,六國史書一律燒掉;《詩》、《書》、百家語除博士官收藏的以外,其它人的藏書都集中到郡,由郡守、尉監督燒掉;醫藥、卜筮、種樹等書不在禁列。於是,在全國各地都燃起了燒書簡的熊熊大火,過去幾百年逐步累積起來的諸子百家學說成果毀於一旦,很多就此失傳。
由於秦朝的迅速崩壞,取而代之的漢朝吸取了秦的教訓。據《漢書?武帝紀第六》記載:漢武帝的老師丞相綰(名叫衛綰)說,使用韓非子、商鞅學說的人只能亂國,因而不能使用法家之術。因此,漢武帝不再使用法家的理論。
事實上,漢朝初期推廣的是黃老之學(註:是道家學派的一個分支,該流派尊傳說中的黃帝和老子為創始人)。從此,以法治國這樣的概念,就再也沒有成為中國人思想中的主流。現代社會,人們抱怨法律不健全,不斷有人以權蓋法,官本位等思想,就是從這件事種下的根。
後來,董仲舒提倡只發揚孔子的學說,廢除其它學說。董仲舒以自己的智慧徹底謀殺了所有其它偉大的學說,使得後世的知識分子長期以來只能學習儒家學說。
雖然漢武帝獨尊儒術這個措施對漢朝的統治有利,但是對於中華文明來說,卻付出了慘痛的代價。獨尊儒術造成特別厚重的枷鎖,使得中國在向近代科學邁進時步履艱難。
宋代,中國封建文明達到了最高峰,人民的生活水平相當高。有西方學者說,當時一位歐洲君主的生活水平還比不上東京汴梁一個看城門的士兵。當時甚至已經出現了工廠生產等資本主義萌芽。
在這樣一個發展的最好時機,由於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而被錯過,否則,中國有可能是最先實現工業革命的國家。
北方金元的連續入侵,大肆掠殺,使北方的人口大幅降低,其中部分則遷移到南方,金元統治者還在中原實行原始的奴隸制度,在農業區實行放牧,以及民族歧視政策,這些都導致了當地文明的倒退。
據說,朱元璋有一次臨朝聽奏,刑部主事茹太素寫了洋洋萬言陳說時務,朱元璋讀了半天也不知道他在說什麼,大怒,將茹責打了一頓。後來,朱元璋欽定了奏言的格式,由「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後股、束股」等八個部分組成,通稱「八股文」。
後來又規定,在科舉中,應試考生也要按八股文體做文章,甚至連字數都有了限制。這種文體格式死板,內容空洞,束縛人們思路。可是,讀書人為了考功名,都只好學習八股文。
明末清初的大學者顧炎武曾說:「八股之害,甚於焚書。」當明清兩朝讀書人開始沉迷在八股文里鑽營時,整個國家的科技文化的發展便陷於停頓了。
明朝時,曾有鄭和七次下西洋的壯舉,鄭和死後,航海事業便停止下來。後來,由於倭寇騷擾,明太祖居然屢頒海禁令,對違禁者及私行放禁的濱海軍衛官兵,都要處以嚴刑。明太祖的海禁,使唐、宋、元以來的海外貿易遭到沉重打擊。
海禁就此扼殺了中國當時領先於世界的航海事業。更主要的問題是,明清兩朝由於禁止民眾出海,而當時又不像漢唐一樣和西域各國通好,這樣在陸地和海洋上都把國門關閉起來,形成了閉關鎖國的狀態。那時候,歐洲的近代科學逐漸起步,中國的固步自封,使自己失去了及時獲得最新的科技知識的機會,一直到被炮火打開國門。
TAG:逸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