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二月雜談——節日的社交問候,你真的會嗎?

二月雜談——節日的社交問候,你真的會嗎?

GIF

本文共3166字,需要閱讀8分鐘

二月雜談——節日的社交問候,你真的會嗎?

中國人也好,西方人也罷,每每遇到節日,親朋好友、同事夥伴之間都會相互問候,表達節日的祝福,以示友誼的長存。

只是,隨著時代變遷,隨著科技發展,節日問候的方式也越來越多樣化,父母輩的信件問候、電報問候,再到後來的簡訊問候,還有今天的微信問候,以及非常特殊的「紅包問候」,節日的祝福通過網路在一瞬間從此端抵達彼端,至於是否抵達友人的心底,尚不可知。

我個人認為,在信件傳輸的時代,通過書寫的方式,將親朋之間的祝福和情感躍然紙面,那濃厚的親情、友情還是很能體現出來的。潔白的紙張伴著筆尖流淌的墨香,字斟句酌的排列組合,書信以它最古老的方式傳遞著對真切的祝福。

GIF

但是,書信的社交問候方式固然古樸雅緻,卻有著很大的局限性——你可以同一時間內給一個人、兩個人乃至十個人寫信,但一定無法給百人寫信,就算你可以寫,那也無法保證每封信件內容的獨一性。

也就是說,我們可以給十個人寫不一樣內容的信件,甚至可以根據我們與他們之間經歷的事情寫出不一樣的情感,但面對著百位以上的人,確實難以做到。說實話,即使是十個人,也不見得就可以將十封信在同一時間內寫得完全不一樣。

這和我們的社交圈有著莫大的關係。根據英國牛津大學人類學家羅賓?鄧巴所說,我們人類社交能力的上限是150人,而且這150個人是像洋蔥那樣分層分布的——5個最親密的聯繫人位於我們社交圈的最裡層,外一層是10人,再向外的兩層分別是35人和100人

其實,在90年代之前,信息網路遠遠沒有今天這麼發達,超過90%的人都難以達到社交能力的上限,平時的幾個人僅靠信件足以維護,而且維護得很好,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味道遠勝今天。

而我們當下處於網路時代,社交範圍通過網路進一步擴大,很多人的社交上限遠遠超過鄧巴所提出的150人,看看自己的微信好友就知道了。還好,我自己一直在控制著微信好友的數量,基本上都是我認識的、也知道名字的、聊過天的,就這樣還有392人,可想我們今天的社交範圍是多麼多麼「廣闊」。當然,我更相信很多人的微信好友數量是遠遠超過我的,5000人封頂的我都見過好幾個了!

那麼問題就來了,面對著這麼多的「親朋好友」,怎樣去維護彼此間的關係呢?可以肯定的是,平日里一定會有疏漏之處,甚至於很長時間都不聯繫,那麼節日里的問候就顯得非常有必要了!

先說說我自己,因為一些複雜的原因,我在高二結束後就離開了陝西,獨自前往江西玉山就讀高三,從那個時候開始,十餘年來一直堅持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每到節日的時候都會向以往的老師、同學、朋友發簡訊問候,到後來是微信,也增加了工作後的同事、合作夥伴。

這件事情一直持續到今年的春節,2018年的春節,我沒有再群發,而是通過我的微信公眾號以及朋友圈的H5頁面向大家表達節日的問候和祝福(有興趣的可以翻閱我的朋友圈和微信公眾號文章:應建坤的新春祝福)。

至於為什麼會這樣做,原因有以下三點:

第一,早先的簡訊也好,後來的微信也罷,我從來都不會複製黏貼網路段子,並且還帶著那些豪華精美的小圖片和表情(我最多用過微信里的笑臉和玫瑰花),一閃一閃的,都是自己原創寫的,一般會以詩的形式表現,我不想這樣的原創問候湮沒在一片網路段子中。

第二,個人覺得千篇一律的摘抄網路段子群發出去,這是一種很不走心的方式,流於形式,只會讓人越來越覺得虛假,我自己都不喜歡,想來親朋好友也不會喜歡,哪怕我的是原創,但也是群發出去的。

第三,我一直強調時代的變化,時代在變,我們個體也需要變。如今的個人作為一個媒體發散點和鏈接點,有了更多的個人表達渠道,何不加以更好地利用呢?

也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我從2018年開始就取消了群發,既減少了節日里蜂擁而至的「祝福」信息打擾,也讓社交變得更加有序、有禮貌。群發,是我們網路社交時代的一個工具,但請慎用這個工具,因為它缺乏深層次的鏈接。

那麼,什麼是深層次的鏈接呢?

是個人的微信公眾號嗎?是製作精美的H5動畫頁面嗎?還是一對一的聊天呢?又或者就是那古老的書信?

這些都可以算是,只是深入的層次不同罷了。但我今天要說的都不是它們,而是說一個更加深層的鏈接,有可能你會覺得不以為然,甚至太功利,那就是紅包。

先給大家看一組數據吧,據微信官方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

2018年今年春季期間(2月15日至2月21日),收發紅包總人數同比去年增加約10%,總數達到7.68億人。廣東、山東與江蘇是搶得紅包數量最多的三個省份,一位重慶的小夥子在過年期間非常豪,短短五天狂發了2723個紅包,而一位來自南昌的人士一共收到了3429個紅包。

看看這數字,7億多人的參與,覆蓋了50%以上的人口,這樣的鏈接無疑能讓人深刻記住。你不相信的話,回想一下,你2018年春節收到的微信紅包有多少個,最大的是哪個人發給你的,你肯定能夠想得出來。

尤其是你還有很多群,群里發出來的紅包,不管數額的大小,只要一個紅包發出來,大家必定蜂擁而至,幾秒鐘就將它搶完。沒搶到的人,肯定會默默來一句「我好像錯過了幾個億」,這樣的氛圍勢必將彼此拉近,更便於進一步的溝通交流。

GIF

尤其是那些需要在群里找「兄弟姐妹」們幫忙的,道明來意後,就發出一個紅包,後面必定跟著一連串的「謝謝老闆」「老闆大氣」「樓上發紅包的好帥」之類歡快的「答謝」圖片,一下子就活躍了群里的氣氛。這還是大部分陌生人組成的群,往往人數都在一兩百朝上,甚至封頂五百人。

至於都是親戚的群、都是好友的群,一來都是十幾、幾十人的小群,二來彼此間都認識,那氣氛就更不必說了,紅包遊戲開展起來——搶到大的添一點兒再發出來,進行第二輪、第三輪,就這樣,人與人之間久違的連結就重新拾起來了,自然,距離也拉近了許多。

這就是紅包社交的意義,一種深層次的鏈接,紅包最重要的不是金額大小,而是心意;不是一味地用大紅包取勝,而是用一個吉利的數字去表達心意

當然,也有那些喜歡佔便宜的人,一種是只搶不發,一種是總喜歡叫別人發,還有一種就是我賺錢少,你們賺錢多,你們要多發。說實話,通過一個紅包,就將這樣的人找了出來,想想也是很划算的。

還好,我的朋友里沒有這樣的人,但卻在實習生里遇見了一些。也能理解,畢竟他們才剛剛進入社會,在心理上還覺得自己是孩子,是不能「吃虧」的,而發紅包這件事情在他們看來就是一種「吃虧」。

GIF

殊不知你的親戚朋友發再多的紅包,也不可能傾家蕩產;而你搶再多的紅包,也不可能就此發財。反而會因為一時的貪小便宜,讓朋友遠離你,久而久之,你的社交會越來越狹窄,導致自己的路也會越走越窄。這種沾沾自喜的佔便宜,自以為機靈,實際是親手將朋友一個個往外推。

這有點像馬太效應那樣——強者越強,弱者越弱。「混」得好的人,自然有他的道理,他深諳人情世故,慷慨大方,所以他的路越走越廣,也越來越多的人願意幫他,他懂得用現有的資源,去換取更好更長遠的未來。

而那些「混」得不好的人,正因為格局太小,斤斤計較,只願意佔便宜,不願意付出,關上了社交的大門。這樣的人不要說發紅包,估計就連問候都說不來,如此,又怎能維護好網路時代下紛繁複雜的關係呢?

當然,文章的最後我需要闡明的是,這僅僅是我個人的觀點,不代表大眾,但我想微信紅包通過這幾年來的運作,已經成為我們節日里不可或缺的一種溝通方式,它的這種快速溝通人與人之間的功效應該被我們所看到。

用一句大家常說的話「節日問候,紅包是最正確的打開方式」,以往我會覺得這是「貪便宜」心理在作祟,但仔細深究之後,確實有其真諦。

如此,就讓我們以紅包為先導,讓我們的社交問候更加自然流暢,讓我們身處其間也更加如魚得水,讓網路時代的我們不因聯繫減少而忽略彼此!

GIF

PS:我還有一個不成熟的想法:把昔年的恩師都拉到一個群里,節日的時候也好發我自己製作的H5動畫頁面和紅包,表示問候。後來想想,教過我的老師遍及陝西、江西兩省三市,他們之間也互不認識,拉在一個群里,怕出現尬聊,所以這個存在意向里的群,從來沒有組建過。

今天也發起一個投票,你們覺得我有必要組建這樣一個群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應建坤 的精彩文章:

TAG:應建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