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星丨南京兩琴派曾並存
文/薛國安
南京一地,有「白下」與「金陵」兩個琴派差不多同時存在。這種情況在古琴史上幾乎是絕無僅有的。
清康熙三年(1664年),庄臻鳳《琴學心聲諧譜》刊行,其「凡例」中說:「但派有南北之分,今以琴川、白下、古浙、中州為主,並附采各省秘譜,刪定折衷,庶無偏執。」這裡,庄臻鳳提到「白下」(唐武德九年更金陵縣為白下縣,後世常以「白下」指稱金陵),與琴川、古浙、中州等琴派並列,是明清時期琴譜中,第一次對金陵地方琴派的稱謂。
而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沈琯的《琴學正聲》在《古琴曲操歌辭·跋》中說的「大雅指歸,要以金陵、琴川為最」,則是目前我們見到的最早指稱「金陵琴派」的琴論。庄臻鳳所謂的「白下」琴派,到了沈琯之時,是不是已衍為「金陵」琴派,或者沈琯所謂的「金陵」琴派是不是庄臻鳳「白下」琴派的別稱呢?
答案是否定的。我們只要看《五知齋琴譜》(雍正二年,1724年),其「凡例」中說:「但派有南北蜀下之分,今以琴川為主,白下、古浙、中州、西蜀、金陵、八閩等派,並附采各省秘譜,刪訂折衷,庶無偏執。」《五知齋琴譜》的編者是將「白下」琴派與「金陵」琴派相提並論的。《五知齋琴譜》與《琴學正聲》相距時間很近,說明當時南京一地的確有「白下」「金陵」兩個琴派的存在。
根據所見資料分析,「白下」琴派的出現或稍早於「金陵」琴派。「白下」琴派以庄臻鳳為代表,「金陵」琴派則是以韓畕為宗師。
庄臻鳳(1624—?字蝶庵)和韓畕(約1615—約1667,字石耕,一說「十耕」)二人幾乎是同時活躍在江左琴壇,且有琴藝上的交流。毛稚黃在《琴學心聲諧譜·序》中說,他在杭州見到韓畕時,韓氏「拊操無倦」,並「時時稱說維揚莊子蝶庵」;而五六年後,韓畕已歿,毛稚黃在祖山又見到庄蝶庵,兩人說起韓畕時,庄氏竟至「泫然嗚咽」,毛稚黃還說「蝶庵極推石耕琴,以為高出於己」。此段史料說明庄、韓是惺惺相惜、互為推重的。
庄臻鳳《琴學心聲諧譜》刊行時(清康熙三年,1664年),韓畕可能已貧病交加、起居不能自理了。這一點,我們依然可以從毛稚黃序中得到消息:據庄蝶庵對毛稚黃說,韓畕「著書一箱,向秘不示人,托一老媼鑰守之,石耕未死時,此媼已悉取其書為糊裱煙爨之具殆盡。蓋石耕先已亡書,空居乃死。」
來源:揚子晚報 編輯:張晨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