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丘集 修行是什麼鬼
修行這東西說來玄乎,其實不然,凡事皆怕細細解構。
我們這次把修行當成一段旅程來看,從三方面講,一是出發的原點,一是走路的姿態、最後一個是要去的方向。
先說姿態,姿態分為兩種,一種是自然的,好像散步;一種是形式的,像軍隊的正步。放在書法里自然的極致是張旭的狂草,形式的極致是顏、柳的小楷。一個是瀟洒飄逸,一氣呵成;一個是精巧細緻,規矩方圓。陽春白雪的如此,下里巴人的也如此。《莊子》里有個善於解牛的庖丁,《檀香刑》有個能把人凌遲整整五百刀的劊子手趙甲。不同的是,庖丁的刀19年殺了上千頭牛,鋒利如初,趙甲施完刑法後幾近虛脫。
每個人的自然皆有所不同,而再精緻的、人性化的形式,也只是效率化的批量處理。所以於自己的,重要的事上,我傾向於自然。
然後說要去的方向,我也分為兩種。一是入世的集體主義,指的是以積極心態去適應自已與社會關係;二是出世的個人主義,指的是以積極的心態去尋找自己與自然的的關係。再按實現的形式可劃分為四個象限,如下圖:
值得注意的是,自然象限里的舉例都是正面的聖賢,而形式象限里的角色都偏於負面。原因是,以自然姿態處事的人,吃相一定不會難看,其中有所成就的又是鳳毛麟角。而以形式主義處事的人,尺度在於外,一旦個體的尺度與外在的尺度相差過大時,容易產生不良的後果。如在形式的入世個人主義中,只是看看兵書,不經戰場歷練,其實並無太多實質用處。而當這份無用又需要承載責任時,就會引發惡果,像趙括一樣。
最後再說出發的原點,我們生而為人,在社會上成長。從小接受的教育,都是形式的入世集體主義教育,只有小概率或零星機會受到自然的入世主義影響,而當種種入世方法都不奏效的時候,就把人們推向了出世的個人主義。也就是說我們之前都是形式的入世集體主義者,後來分流出一部分到了其它三個象限,我們把在象限中位置變化的過程叫做修行。
說了出發的源點,說了走路的姿態,又說了前行的方向。最後說說為什麼會這樣?人類作為群居動物,幾萬年的基因如此,所以我們延續入世的集體主義理念,只不過這個集體主義需要不斷的學習與磨合。而當集體主義不能夠給我們帶來成就感或正反饋較少時,人又源於自戀的本能,構想出一個平行的,貌似更宏大的世界觀,叫做自然,並人為的把它定義為一種更高級的世界觀。當然,很多事都是這樣,小眾即是高級。
說到這,該下結論了,結論就是修行這個東西,成不了仙,也不能長生不老,甚至也不能徹底頓悟。於入世,只是正向的,積極的,就已經是在修行了,反正這就是個好詞。於出世,只不過給了階段性厭世者多了一個選擇。
那些隱居深山的奇人異士與你身邊逃離北上廣回老家的小夥伴們有什麼區別?我以為並沒有。
TAG:滄丘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