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把這首《苔》唱給你聽

把這首《苔》唱給你聽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這是清代詩人袁枚的五言絕句《苔》。今年春節,「這首孤獨了300年的小詩,一夜之間走進億萬中國人的心裡」。

說起「文化過年」,去年春節期間首推央視的《中國詩詞大會》,「飛花令」「武藝姝」上了熱搜榜。今年春節,央視又一次不負眾望,推出了《經典詠流傳》,16首經典古詩詞,被改編成通俗歌曲加以傳唱,成為綜藝節目中的又一股清流。如果說《中國詩詞大會》還更多地停留在知識傳遞層面上,《經典詠流傳》則令人更深刻地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巨大力量,「新的時代,經典也要有新的內涵,需要有新的形式來傳播傳誦。」網友的這句評價最具代表性。

今天更想說的是節目中最感動我的這首《苔》。

「老師教唱這首詩,是要我們像牡丹一樣勇敢地開放。」穿著民族服裝、臉頰上帶著兩片高原紅的苗族小女孩梁越群聲如天籟,教她唱歌的支教老師梁俊神情也同樣質樸。一群大山裡的孩子,與這首名不見經傳的《苔》組合在一起,所產生的化學反應實在是太大了,就像網友們所說:「清澈純凈的聲音讓人感受到那種純真的堅定的力量,安於平凡但絕不安於平庸,一心向暖,永不放棄。」「小女孩一張口,眼淚就掉了下來。為苔花的青春,為風一來,花自然會開。」「他們在告訴所有人,每個人的生命都是有價值的,『人可生如蟻,而美如神』」……

因為感動,筆者關注了一個叫作「童書烏蒙」的微信公眾號,是歌曲《苔》的作者梁俊和妻子周曉丹在2015年初註冊的。烏蒙山區,雲貴川交界的高寒貧苦之地。2013年,梁俊夫婦來到烏蒙山區的貴州石門坎新中學校,成為這所鄉村小學建校14年來的最後一批支教志願者,任教兩年。在「童書烏蒙」里,記錄著梁俊夫婦教學生唱過的古詩,還有孩子們寫的文章、畫的畫,其中第一篇就是《苔》。

從《苔》到《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再到《青玉案·元夕》,一路聽下來,首首動聽。再讀孩子們寫的小文,每一篇都格外質樸動人,就像梁越群的歌聲。突然有一種恍如隔世之感:繁華的都市裡,人們面對著書山文海卻很難靜下心來讀完一篇超過500字的文章,遙遠的西南大山裡,孩子們卻被人用那麼迷人的詩詞經典精心地滋養著,並把他們所獲得的營養用那麼美妙的聲音、圖畫和文字傳達出來……

通過《苔》來思考文學和文化的力量,話題實在太大了,還是讓梁俊老師自己來說吧:「《苔》最初創作的動機並非是為舞台,而是三尺講台;歌唱《苔》的目的也並非為了打榜,而是為讓孩子們愛上古詩文,培養孩子們的語文情趣。在我看來,《苔》的教育價值是遠勝於它帶給你那些感動。」「感動只是一個開始,流行的熱度會過去,從歌曲而得的感動也會過去,最多不過數日。我想,真正關注這個事件的朋友,最該關注的應該是如何讓這些古詩、童謠在你的孩子心間,生根發芽,結出愛的果子。」

□高爽

版權聲明:圖片來源於網路,圖文無關。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

來源:遼寧日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詩 的精彩文章:

這些最美的古詩詞情書,你知道哪句?
品讀古詩詞中的春節,感受難忘的春節記憶

TAG:古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