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寇氏族譜
歡迎關注秀容在線
史序
從西周前姬氏到西周武王賜姓寇, 吾氏由來約已有三千餘年矣。 其沿舉演變, 若山嵐蔽目,亦若疑雲困境,實使人難辨矣。然宋末元興家族兩支在忻定居,有 族人口授言傳,家譜記述確是定論矣。族譜編而復失,失而復編,幾經周折,延 續至今,記述了吾族輩分之高低,人丁之興旺,亦反映了吾氏傳統之家教與禮儀 道德,實屬他氏所不及矣。 三千餘年來,吾氏歷經了中華文名之創建與弘揚,勤勞為本,善良為質,在 華夏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生生不息,奮鬥不已,功垂千古,名昭萬世,吾氏 與日同輝。 宋末元興,家族二始祖,百福公與時魯公奉祖命定居豆羅、解原兩地,若鳳 棲梧,龍騰雲,虎踞山,傳宗接代,行雲播雨,迄今七百多年矣。七個世紀以來, 吾族由少至多,由弱到強,由落後到進步,歷經滄桑,生機煥發。古堡遺址證實 了寇氏之文明,美好傳說記述了寇氏之光榮,寇氏如強勁之野草,植根於忻州之 土,牧水、雲中之濱矣。 追憶古往,吾氏有治國安邦之司寇先賢,亦有才能出眾、才華橫溢之一代名 相雙天官寇準,還有學海賢士,武林高手,德高士紳,能工巧匠……追思先聖, 他們始終遵循道德、勤勞、奮進、向上之賢訓,為後輩建樹了一座做人的無字豐 碑,值得後來者敬仰與垂青。 悠久史光耀前人,光輝業激勵後人,此乃吾氏引以自豪與驕傲之大德也。然 吾族因傳統生活觀,封建守業觀之限,族人被束縛在幾畝薄田上傳宗接代,艱辛 勞作,以致文化落後,目光短淺,睿智藏而難現,聰明匿而難展,文采晦而難光, 族興而無名, 人眾而才乏, 此乃吾族之愧疚也。 族人憶及此事, 無不頓足長息也, 追根究因,祖輩重體親文,重近輕遠,重收輕支,重男輕女,此則為才子乏,名 人少之故也。 逢族譜再版之際,編者陳辭奉告:施善積德乃自利利他昌榮後世之食糧,勤 學乃強人之良策,勤勞乃強家之根本,勤奮乃騰飛之基石,勤懇乃成功之道,非 勤勉無以成學,非讀書無以成才。後輩宜立志樹勛,愛國愛民,承賢啟優,發奮 圖強,覽群書,興文化,攻科技,續新章。矢志不渝振家風,自強不息鑄自身。 此乃強人、強家、強族、強國之根本也,亦乃做人之道也。 團結就是力量,勤學就是成功,奮發就是強者,自強就能人傑。人人以我榮 族榮,我恥族恥為銘,步先人之正道,創後世之偉績,嚴於責己,善於教子,光 宗耀祖,報國為民,此吾族之共期也。 學文序
前言
滔滔大河始自其源,參天之樹葉落歸根,多少年來中華百姓在華夏大地上繁 衍生息,創造了偉大的中華文明。看未開,想往事,祖先不能忘,歷史不能丟。 尊祖祭先,訪祖尋根是每個華夏兒女炎黃子孫的傳統美德。忻州寇氏家族也
是中華百姓之一,遙想當年 ,我們的祖先為了國家昌盛,家業興隆,子孫的生 息,代代遵祖訓育後人靠勤勞樸實,正直無私和超人的智慧,戰勝了多少次接近 毀滅人類的自然災害和瘟疫痛苦, 英勇機智地戰勝了歷朝歷代的外來侵略和度過 多少兵荒馬亂大德艱苦歲月, 憑著他們勤勞勇敢不屈不撓的求生精神, 歷經滄桑, 逐漸繁衍形成這樣一個龐大的寇氏家族。在漫長歲月的發展史中,仁人志士不勝 枚舉,勇士豪傑可歌可泣。但是記載吾寇氏文明史光和人倫世次的家譜和雲譜在 那史無前例的特殊歲月里殘遭劫難,有的焚毀、有的撕碎。在後幾十年間正值物 欲橫流,拜金盛行的金錢社會,人們歌必唱瀟洒,言必談商戰,一切金錢挂帥。 人倫世次,祖德家風,逐漸疏遠,導致族大人多,居住分散的寇氏傳人,一氏相 逢,無法稱呼;本為一家,陌如路人;叔侄同名,孫犯祖諱。人倫世次一概不清, 如此跡象有損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決非社會文明進步之象,隨著時代之遙,更會 世次紊亂。所以整理家譜勢在必行。 為使族人對自己祖宗的人倫之紀有所了解,承前人之美德,啟後人之激情。 從今之後人倫世次有序不亂,接續祖德,促進團結,敦宗睦族,見賢思齊,長幼 有序,一脈相通,今以十三世祖光榮公遺留光緒七年「豆羅寇氏家譜」 (已殘缺 不全)和福堂公保留清道光三年「解原寇氏雲譜」為依據,結合十七世祖永林公 晒圖史,經多方實地走訪查證,糾正其誤點,補充其缺軼,重新整理,編排成書。 但仍因我們水平有限,資料不足,人才難聚,使此書實難完善,誠請本族長老和 有識之士給予糾正補充,以備再版完善。 --智瑋謹識
一 忻州建置沿革
考古發掘表明,在新古器時期,境內已有人類活動。 遠古時期為少數名族活動的地方,春秋屬晉,戰國屬趙,秦屬太原郡,漢屬 太原郡陽曲縣。 東漢建安二十年(215 年)置新興郡,同年置九原縣,境內始有行政建置, 新興郡統九原、定襄、雲中、廣牧 4 縣。 西晉改為晉昌郡,尋復舊名。北魏永興二年(410 年)另置秀容郡,秀容縣, 秀容郡領秀容、肆盧二縣,太平真君七年(446 年)置肆州,轄新興、雁門、秀 容 3 郡,廢九原縣,永安中,該新興郡為永安郡,仍屬肆州。 北周,將北魏所置的平寇縣移至定襄縣內。 北周大象元年(579 年)肆州移至雁門郡廣武縣。 隋開皇元年(581 年)復立新興郡,領秀容、銅川 2 縣,開皇十八年(598 年)改為忻州,大業四年(608)年廢州及銅川縣。秀容縣改屬樓煩縣,隋末又 復立新興郡,領秀容縣。 唐武德元年(618 年)復為忻州。武德四年(621 年)分秀容至定襄縣,貞 觀五年(631 年)增置懷化縣,天寶元年(742 年)改忻州為定襄郡,乾元元年 (758 年)復為忻州。 五代因之。 宋仍為忻州,金改為定襄郡。 元初改九原府,不久復為忻州,領秀容、定襄 2 縣。 洪武元年,秀容縣併入忻州,領定襄縣屬冀寧道。萬曆二十一年(1593 年)改屬寧武道。 清初屬太原府,雍正二年(1724 年)升為直隸州,轄定襄、靜樂 2 縣。 民國 2 年(1913 年)改州為縣,始稱忻縣,定襄、靜樂 2 縣分治,屬雁門 道,十九年(1930 年)廢道,直屬山西省,二十六年忻口戰役後,忻縣抗日政 府以北同蒲鐵路為界,分為路東路西二縣,同年九月,山西劃為 8 個行政區,東 忻縣屬晉察冀邊區一專署, 後屬晉察冀邊區二專署, 西忻縣先後屬晉西北二專署, 六專署,三十五年八月東西忻縣合併,屬晉綏邊區六專署,三十七年七月後,先 後改屬晉中區,太原一專署。 1949 年 10 月,屬山西省忻縣督察專員公署,後改忻縣專員公署,1958 年 12 月,忻縣、定襄合併改稱忻定縣,屬晉北專署,1961 年 8 月,忻、定二縣分 治,復稱忻縣,1983 年撤縣改置忻州市。2001 年撤市設忻府區。 明清和民國初,實行都村制,據萬曆「忻州志」載,其時忻州為 4 鄉,65 都,365 村;清沿明制,清光緒「忻州直隸州志」載,境內有 4 鄉,47 都,362 村,東永豐鄉,領 10 都,76 村,南集賢鄉領 15 都,138 村,西九原鄉,領 12 都,89 村,北金山鄉,領 10 都,59 村。 --智瑋收集
二 寇氏溯源
據「遷名姓氏尋源」記載,我國古代,自夏、殷以降,就設有一種名為司寇 的官職,專掌刑獄之事,相當於現代司法官。這種官職,在周朝時的地位十分崇 高,貴為朝廷的六卿之一。到了春秋時代,諸侯列國也都分別有此種官職。 寇氏根據歷來姓氏學者的考證,正是由於這種官職《以官為氏》而來,共有 兩支主流。一支是《姓纂》上所說的: 「周有蘇忿生為司寇,子孫以官為氏。 」一 支則是《姓氏考略》上所說的: 「衛康叔為周司寇,子孫以官為姓焉,秦滅衛, 家於上古,八代孫恂。 」換言之,我國寇氏家族的得姓歷史已有了三千年左右的 時間。 第一支寇氏的得姓始祖蘇忿生,在周朝初年就以能平刑以教百姓而大大有 名,十分受到周公稱讚, 《書經》上更尊稱他為「司寇蘇公」 。蘇忿生的身世源流, 也已經考據得相當清楚:他是夏朝諸侯伯昆吾的後裔。昆吾則是上古祝融氏吳回 之子陸終的長子,吳回的父親的老童。老童則是顓頊帝高陽氏的孫子,高陽氏又 是黃帝軒轅氏的嫡孫。就這樣,寇氏的源流可以一路追溯到五千年前中華民族始 祖黃帝的身上,真是脈絡分明。 第二支寇氏,也是由於衛康叔出任周天子的司寇,其子孫因以為氏。衛康叔 是周文王的第九個兒子,則追本溯源,以寇為氏的衛康叔的子孫,自然也是名正 言順的皇帝姬姓後裔了。 春秋時代的衛國,另外還曾出現一種兩個字的複姓司寇氏,也是以司寇的官 職而得姓。不過,司寇氏的始祖所擔任的是衛國的司寇,而不是周天子的司寇。 關於司寇氏的源流,我國最古老的姓氏古籍《世本》 ,記載的原原本本,是這樣 的: 「衛靈公之子公子郢之後也, 郢之子孫為司寇, 以官為氏, 司寇亥即其裔也。 」 由此可見,司寇氏與原子衛康叔的那一支寇氏,根本是誼屬兄弟的。其後, 如果有司寇氏把自己的姓氏簡化為寇氏,也是順理成章,可能性極高的事了。 然而,依照過去姓氏學者的考證結論,二三千以來,我國寇氏家族的源流很
多,並非僅僅是上述《以官為氏》的兩支主流而已。這些考證文獻,包括有《陳 留風俗傳》所陳的: 「浚義有寇氏,黃帝之後」《魏略》所記載的: ; 「烏桓有寇姓, 遼東、北平、烏丸、單于寇晏敦是也」 ;以及《魏書官氏志》所說的: 「改古口引 氏為寇氏」等等。 由此可見,寇氏家族的組成分子中,固然絕大多數是黃帝的後裔,但也有不 少是外來的血統。 寇氏的組織情形儘管相當複雜,但是長久以來,卻一直陳盛於上古昌平,也 就是現在的河北昌平縣一帶。尤其東漢和南北朝之際,上古昌平的寇氏更是人才 輩出,名滿天下。 自明洪武三年(公元 1370 年)至永樂十五年(公元 1417 年)持續五十多年 的遷民運動中,山西寇氏族人為了國家昌盛久安,不計個人得失,遠離故土,離 別親人,服從明朝政府遷民詔令在洪洞縣大槐樹下(當時還有朔州馬邑縣)居集 遷往山東、河南、河北、安徽等地寇氏族人之數無法估計。 資料提供:志准
忻州寇氏祖系考、 三 忻州寇氏祖系考、
據小豆羅村十七世祖春林公家譜記載: 「吾先世雍州涇陽人也,厥初民時為 召公,長子繼康,次子繼召。世職司寇因官賜姓,寇氏之族實施於此。宋末元興, 少祖繼奭太守晉陽,爰命三子置立三庄,長祖則居豆羅都仲祖居解原縣,季祖居 榆次縣。 」由上可見吾祖先世系今陝西涇陽縣人,周朝姓姬名奭,是周的支族, 周武王之臣,因封地在召(今陝西岐山縣西南,故封為召公,時應職大司寇(主 管刑獄,清時稱刑部尚書)因職賜族,故而周武王授封其子息姓寇。從此寇氏就 一直從少到多繁衍至今。傳說當時受封是寇字上沒有一點,到宋朝時宰相寇準一 生清正廉潔,為國忠心耿耿,協助楊家抵制外侵,特別是潘楊訟中伸張正義,明 斷是非,為大宋江山立下奇功,宋王封寇準為「萊國公」雙天官之職,並在寇字 上加一點表示功績無上,從此寇字上有點示為後代,無點則為遠族。宋王兵災榆 次為其及後代修建寇家巷,寇家墳。同時授予山西的庶民蓋房可用琉璃瓦,這是 寇準給山西帶來的榮耀。據榆次寇一成長輩講, 「這樣崇高的賞賜是歷代皇帝對 大臣前所未有的」 。寇準一生忠心為國,視民如子,正己化人成為後人世代歌頌 的楷模,也是我們寇氏家族的驕傲和光榮。 在宋代時民間流傳一首民謠 「要想天下好, 必須召寇老」 這首民謠相傳不衰, 一直至今。 --智瑋整理
四 在忻寇氏族人分布考
自百福、時魯二位始祖爺奉父命在忻兩地(豆羅、解原)置庄起,其子息繁 衍廿五代,蔓延神州大地,除漂洋過海定居國外者和跨省越縣,異地工作者外, 據第四次人口普查顯示, 「忻州寇氏 2641 人,按各姓氏人口總數排列,寇氏居忻 州 605 個漢字姓氏中第 41 位」 。在編族史考查中族人分布在豆羅、小豆羅、楊家溝、寨上、下佐、關城、下社、煙村、婁子溝、晏村、溫村、北趙、樊野、高家 庄、廿里鋪、匡村、王要、牧庄、白石、岩峰、九原新村、城區、東街、西街、 南關、韓溝、西馮城、逯家莊、東王、峪口、庄磨、宋家莊、水頭溝、解原、蘆 家窯、符村、永豐庄、後秦城、佐城、新路、喬村、尹村、頓村、會裡、張村、 北太平、曹張、董村、北肖、學府街、豆槐等地,雖有的雲譜疏折在文革中遭受 劫難,無法與族史銜接,但他們始終不忘是寇氏的傳人。 --智瑋 未明 志准查詢
五 功名篇
「忠孝傳家,仁義為本」乃吾寇家人之祖訓,世世銘記,代代謹遵。族中從 上古顓頊帝到周朝蘇忿生,從宋代名相寇準公道現時的科級幹部和村名,代代名 人志士不勝枚舉,從政者廉潔奉公,為民者恪守本分,以德為本,克己奉公,凡 有益於國家民眾之舉,族人會有險而不避,凡有損於國家民眾之事,族人就有享 而不隨,寧公而窮,不私而富,一身正氣,兩袖清風,有口皆碑,世代相傳。
緬懷先祖
周朝司寇蘇忿生, 貴為朝廷六卿, 職居朝中要位, 但他秉公執法, 平刑以教, 治國有方,德高望重,深受武王厚愛,因而賜族於他,才使寇氏子孫蔓延神州華 夏。 寇恂: (-36 年)東漢初上谷平昌(今北京市人)字子翼,世為地方豪強, 劉秀佔有河內,他被任為太守,負責傳輸軍需,並與馮異鎮壓綠林軍蘇茂、賈強 等部,後歷任潁川、汝南太守,封雍奴侯。 寇謙之: (365-448 年)北魏道士,字輔真,上谷平昌人,十八歲從成公興 入華山學道,又轉入嵩山行道,後託言太上老君授予「天師」之位,並賜予「雲 中音誦新科之誡」二十卷,要他整頓道教,他利用北魏大武帝對道教的崇拜,排 斥佛教,改革天師道,制定樂章誦誡新法,在平城(北魏首都,今大同)建立天 師揚道,稱為新天師道。 寇準:辭源記載(公元 961 年-1023 年)字平仲,宋華州下邽人(今陝西渭 南縣)太平興國四年進士,官至參知政事,景德元年,契丹入侵,准任同平章事, 力排眾議,反對王欽等南遷主張,促使真宗親征,進駐澶州督戰,與契丹訂澶州 之盟,後因王欽所讒罷相,天禧初年復相,封萊國公,又被丁謂等排擠降官,後 眨死雷州,仁宗追贈「中書令」「謚忠憨」 , 。 少祖繼奭公晉陽太守。 豆羅始祖爺祥公誥封迪公郎,楊氏受封孺人。 解原二世祖干臣公,任陝西延安知府二十年如一日,勤政愛民,廉潔奉公, 留七律一首: 邀賓酌酒盛排宴,上報皇恩二十年。 靜院深沉無俗官,茅樓高處有高賢。 歌兒慢舞金風紉,詩友遲吟寶鏡圓。 酩酊醉來眠土塌,樂天無事一神仙。 豆羅二世祖宗原公誥封文林郎。 三世祖英公宜興縣正堂。
四世祖來享公省祭官。 承學公任布政使司,官居二品。 解原五世祖思齊公任布政使司,正二品級。 六世祖敘公出任雲南省知事多年。 九世祖宗夏公任蔭封縣知縣。 豆羅十世祖淑居公、淑掌公任吏員。 解原十一世祖希宦公任兵部將才官。 豆羅十三世祖受祿公任登仕郎,秉敬公任吏員。 貢生 三世祖英公,六世祖文劍公、敘公、海公,七世祖文會公,八世祖希賢公。 耆賓 八世祖啟宗公,十三世祖克謙、克恭公,十四世祖維五公。 癢生 六世祖維宋公、恩泰公、恩周公、敘公、海公,七世祖綏公、顯公、周相公、 相公、文劍公,九世祖振載公、應時公,十二世祖德成公、榮魁公、存仁公、義 成公、司魯公、希孔公、秉希公、有仁公。 廩生 四世祖來王公,五世祖汝輯公。 監生 十五世祖倫酉公 武舉 十五世祖倫芳公 近代戰爭中為國捐軀者 會裡:五成 寨上:俏生 高家莊:滿成 小豆羅:萬樓、戌祥 豆羅:保才、齊賢 蘆家窯:玉根 樊野:月旺 北趙:二亮今朝俊傑
六 歷代宗親
祭文
維 嗚呼:惟吾列祖列宗高風亮節,光明磊落,施善為樂,德隆望重,積德昌後, 益我後人。 自祥、時魯二位尊公奉父命,在忻二地建庄起,斗轉星移,歷經滄海桑田, 迄今已七百多載,繁衍廿五代,子息蔓延神州華夏。 寇氏傳人代代謹遵祖訓,幸賴祖德,世代家風一以貫之族中雖帝王將相之才 甚少,創驚天動地之大業者不多,但寇家人處處以潔身自愛,自強不息,施善為 樂,忠厚立德,丄孝父母,下教子孫為旨。從政者勤政廉潔,務農者勤勞為本, 經商者信譽取財,從教者正己化人,更有一技之長者盡職盡業,濟世濟人,期間 或有一二不務正業者, 偷雞摸狗者也皆遭族人指責。 族人雖職不同, 但宗旨皆一,
忠孝傳家,仁義為本,各守本分,正道直行,為族爭光,無愧祖宗。 今感念吾氏先祖,遣宏德於後人,留宏福於子孫,寇家人之今天,全占列祖 列宗廣積陰德,福澤後世,今之祭祖意在光宗耀祖,上報祖恩,勉勵後人,不忘 祖德,牢記家風。 願列祖列宗駕鶴西遊,同登西方極樂聖地,願吾寇氏家族一脈相承,同心同 德,香火永繼,世代昌榮。 列祖有靈,來恪來臨。 尚饗 編委叩拜 智瑋代筆
TAG:秀容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