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進擊的UE,我不要做線框仔!

進擊的UE,我不要做線框仔!

回顧我作為一名交互設計師的經歷,設計流程一般都是「PRD評審—出交互方案—評審—跟進上線」。儘管一直抱著希望真正做到「用戶體驗設計」的心,但因為同期進行的設計工作多,往往我也只能是淪為「線框仔」。雖說項目/產品經驗頗多,也儘力主動思考產品設計中的各類問題,可還是覺得工作狀態相對被動。工作的模式總是陷入「產品經理給我線框圖,我戴著鐐銬跳舞在此基礎上調整頁面元素」的尷尬境地。

伴隨著工作經驗的增長,我想要突破瓶頸的決心更加深刻了。想要做出改變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需要量變引起質變。因此,我開始努力從分享會、書籍、文章中學習,嘗試學慣用戶研究方法、產品經理的相關知識。真正將做好交互設計並不是畫線框圖那麼簡單,好在經過數十次產品設計項目經驗的我已小有心得,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希望能夠對你們有所幫助。

立足實現業務目標做設計

作為設計師有時候會有種無奈:領導交給你一個產品讓你提優化點,你認真地列出了發現的問題以及解決對策,但最後的結果確實「先改bug,優化等以後再說」。然後,沒有然後……

實際上,產品bug是無窮無盡的。要是等,那恐怕提升用戶體驗的設計目標很難被重視起來。想要在眾多需求中「插隊」,你需要學會借力。曾經聽到過開發吐槽「設計師太龜毛」,確實,在絕大多數人看來像素、規範、好用、體驗這些都不是產品的重點。如果我們提出的優化點能夠給業務目標做出直接或間接貢獻,那就很可能被提上日程了。

想讓自己的用戶體驗提升建議獲得認同和落地,就要儘可能地講設計立足於實現業務目標。有些小點雖然確實能帶來用戶體驗的提升,但因為和業務目標關聯度低就很可能被視為「無關痛癢」,排期也就遙遙無期。

關注項目進度

設計師經常會陷入一種尷尬狀況:前期項目/產品設計進行到什麼階段全然不知,突然有一天,產品經理拿著一堆線框圖說要設計師立刻做出圖來。設計師拼死拼活做完圖,經歷一輪一輪又一輪的需求變更、頁面調整後交付了,之後這些圖片和他再無關係……

在一個沒有規則或者產品強勢的環境中,設計師對項目進展是非常被動的。強硬而缺乏經驗的產品經理會覺得一切為自己為中心做產品,設計師照做就可以了,沒必要去了解產品設計進展。其實,這種做法最終一定會使得產品研髮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稱職的交互設計師如果對項目計劃的各個節點都充分了解不但可以避免誤會和爭吵,還能提前準備和思考,把控自己的工作節奏。保持暢通的信息渠道,關注公司產品進展,會讓設計師的工作更加有輕鬆。

向「上」進擊

有不少交互設計師的工作起點是線框圖,運氣好一些的,可能是prd。但想要對此有更深入全面的理解的話,僅僅從prd評審時才開始是遠遠不夠的。要知道產品經理在撰寫出prd之前做了大量的工作。不甘淪為「線框仔」的你,需在平時更主動積極去關注更多相關資料信息、主動思考。

通過參與頭腦風暴、需求研討、MRD評審、BRD評審,傾聽獲取來自不同業務方的更多信息反饋。在需求挖掘階段多去參與產品經理的工作,可以幫助交互設計師獲得用戶原始需求,在頭腦中建立起對業務更完整的印象,在交互設計時能夠更準確地還原真實用戶場景從而把握設計方向。

用戶場景讓設計活起來

如果條件允許的話,甚至可以在產品經理撰寫prd的同期申請資源做一些用戶研究工作,製作體驗地圖、搜集競品、撰寫體驗分析報告……在產品研發早期的用戶研究工作會給產品經理更多產品設計的參考,甚至會有意外收穫。

通過用戶研究工作我們可以更明確用戶各階段的目標,從而確定符合用戶目標的設計目標。設計目標的優先順序篩選、充足可以成為一個初步的產品設計優化點。之前做設計,我們提出的優化點往往是零散的、不成體系的。明確各階段的用戶場景,能夠幫助我們將各種體驗問題串聯起來,整合到一個解決方案中去。用戶研究工作讓交互設計稿發展為一個體系成為可能,也讓交互設計結果更具備可讀性、故事性。

優先順序與排期

一個體驗優化方案包含數個甚至數十個優化點,事實上,一次性上線所有設計需求是不可能的。那麼,作為交互設計師同樣也需要掌握如何確認優先順序。我一般從以下3個角度來做決策:與產品目標的相關度、開發/設計成本、不確定因素數量。在做優先順序時,把最容易實現的、收效最好的放在最前面做。

確定好優先順序後,給出排期,包含設計里程碑、評審、交付時間。在制定排期時,多多和開發、產品做好溝通,確保時間上大家都能夠接受,效率最大化。最後提一下,交互設計師尤其要在原型初期時多與開發溝通,開發的預研能幫助產品研發更加高效,避免「在不可實現方案」上的資源浪費。

主動」設計

產品上線後的成果才是設計師的工作結果,而不是設計稿。這有上線的產品才是設計成果的最終形態。因此,如果交互設計師沒有強有力的推動能力,那麼很可能最終的你努力成果會大打折扣。

不僅僅需要良好的設計能力,溝通技巧、把控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除了上面提到的「更早介入產品研發」以外,你還要能夠做到:

1) 主動發起設計評審/追蹤設計反饋

工作中有不少設計師習慣做完之後默不作聲地以郵件形式將交付物發出去,之後不再過問,靜等反饋。那麼,這樣的做法很可能遇到這種狀況:郵件長時間沒人回復,眼看著快要到deadline的時候突然被催著改稿,設計師往往措手不及。

加入設計師能夠更加主動一些,在郵件發出後就積極地詢問大家對於設計的反饋甚至組織專項評審會,相信這樣不僅會讓項目參與者感到你的這份用心,也能讓設計效率大大提升。如果條件允許,讓更多地參與到設計中去,高參與感會換來高認同感。

2) 主動跟進開發效果

設計師要明白一件事:大多數領導會以上線效果作為評價設計師最終成果來評價。然而,從設計稿到成功上線,中間環節、變數不少。研發是一群人的事情,界面設計也是。所以,設計師必須擁有足夠的責任心去對設計交付物進行跟蹤直至上線。

設計師都會有強迫症,但仍需適當克制。作為設計師必須接受「開發無法百分百還原設計效果」的慘痛事實。適當的預留一些餘地,一般來講能還原到9成以上就可以了,對於特殊項目或簡單項目要儘可能100%實現。設計師多多爭取在UAT甚至更早地環節預留時間進行設計還原驗收,將出入點詳細地整理出來交給開發或前端工程師作為修改指導,這對於產品設計來說能起到一定正向作用。

回顧才能成長

任何設計工作完成之後,一定要騰出一點時間給自己做回顧總結。通過回望過去,我們才能真正成長,否則只是漫無目的地重複操作。總結的主題可以包含工作方法思路、技能技法、經驗教訓、心得體會等等,不必拘泥於形式。磨刀不誤砍柴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一位荷蘭攝影師鏡頭下的中國
全球各地新年大餐大集錦,新年大餐想好怎麼吃了嗎?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