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廟裡人山人海,國人用香火金錢支撐的信仰
寺廟裡人山人海,國人用香火金錢支撐的信仰(黑白先生)
這幾天,唐山的大唐興國禪寺,湧入數萬香客,到處煙霧繚繞。
中國人進寺廟不是敬神,而是求神。雖然敬神與求神,一字之差,卻天壤之別。敬神有敬畏,由敬畏而反省、修身;求神是為己,信仰不入肺腑,只為滿足私慾。中國寺廟吹噓「有求必應」,庸眾信徒燒香拜佛奉行實用主義,寺廟成了生意場,僧人成了賺錢的職業,因此冒出不少假和尚偽大師,佛門凈地,俗不可耐。
一個寺廟如果沒有一些大德的高僧,沒有一個真正的修行人,這個寺廟就少了靈魂,有的只是軀殼,且這個軀殼不斷發出銅臭。反觀西方教堂,肅靜莊嚴,是純潔靈魂的聖殿。
基督與佛的區別:
前者讓人想到的多是懺悔,後者卻總是讓人想起許願。
佛前許願還願,本意無奇不有,跪拜姿勢也千奇百怪。人與佛之間的溝通是一種交易,所以寺廟裡往往是人滿為患。基督徒相信上帝,感恩懺悔,為的是尋求心靈安靜,人與神之間只是純粹的交心,升華自己。所以教堂里總是安安靜靜。
什麼是信仰?信仰是頭上的星空,是心中的道德法條,是一種堅定的信念,是行走的方向,而信仰對於國人來說,卻成了一種服務自己的需要,正如林語堂說,中國人得意時信儒教,失意時信佛教。中國人「平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都是很常見的。得意的時候,就強調儒教的等級地位,倒霉的時候趕忙求神拜佛,希望神佛能幫助自己渡過難關。說到底是中國人的投機心理在作怪。沒有真正的信仰。
看過一本書,日本作家遠藤周作寫的《深河》,講的是一個愧疚的丈夫為了尋找轉世的妻子,一個無愛的女人因為好奇或懷念尋找舊戀人,一個因為感激想報恩的男人,一個因為戰友為了救自己吃了人肉自殺而尋求救贖的老兵。他們來到了恆河尋求救贖的故事。
其實,基督與佛本質沒有區別:
人類的本性是動物性,為了遏制慾望,基督講贖罪,所以基督教說人生來有罪,得贖罪,方得救。佛教講因果,也認為人生來就是慾望的奴隸,認清因果,認清規律,這本身就是智慧。唯有追求智慧才能解脫。
這讓我想起一個故事,大致是說一個人在世間遭受萬般苦難,死後問佛為何待他如此不公。佛讓他看了他惡貫滿盈的前世,告訴他一切皆因果循環。這說法對命途多舛的人來說未嘗不是一種安慰。孟子說盡信書不如無書,能不能同理可得:盡信佛不如心存善念,淡然處事。
正如《深河》里非常智慧的一句話:
人做的事沒有絕對的正確。反之,任何惡行也都隱藏著救贖的種子。任何事情都善惡一體,無法像用刀子切割般黑白分明。
《深河》是一個關於基督徒、無神論者、戰爭受害者、童話作家去恆河尋找內心追求的故事。各種宗教都不完全。這是因為他們是由不完全的人傳給我們的。各種各樣的宗教,他們從不同的道路聚集到同一地點,只要能到達同樣的目的地,即使我們走的是不同的道路也無妨。
有人說,我們是金錢的奴隸,我認為片面了,畢竟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嘛。關鍵是滿足身體慾望要符合道德、法律等規則,拜金本身沒有錯,但是無論何種情況下,金錢也該放到第二位,放在第一位的,永遠應該是「靈魂」,這靈魂可以是真愛、信仰等等。
當代哲學家周國平在《靈魂只能獨行》里說,信仰是內心的光,它照亮了一個人的人生之路。真正的信仰不在於相信佛,上帝,真主或別的什麼神,而在於相信人生應該有崇高的追求。宗教的價值就是為這種追求提供了普及的方式。
(歡迎關注黑白先生heibaixiansheng333原創公眾號,每天碼字,感知外在世界,探索內在自我)
TAG:黑白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