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故事的兩種說法:是愛還是傷害

故事的兩種說法:是愛還是傷害

故事A

如果將人生比成牌局,那麼阿偵出生時拿到手的是一把很爛的牌。

她的父親賭博、酗酒、打老婆、從不養家;母親靠做「牽亡」賺錢養活她和妹妹,但對她們很冷漠,基本不跟她們姐妹說話,更不用提什麼陪伴與關愛。

「牽亡」,也就是俗稱的跳大神之類,母親做這樣的職業讓阿偵姐妹受到同伴的嘲笑。而為了生活,從6歲開始,阿偵就開始幫助媽媽「牽亡」,這更讓她在同伴中抬不起頭。

生活的悲慘並不只限於此。平時她們姐妹一般跟母親一起睡,有幾次跟父親睡時,她都遭到了父親的性侵。她覺得母親知道並縱容了父親,她心中充滿了怨恨。

阿偵十歲那年,母親帶著她和妹妹從父親身邊逃離,自此上學念書的日子停止。她每天幫母親跳「牽亡歌陣」,共同賺錢養家。在她心目中,這個年齡不上學是羞恥的。

母親仍然對姐妹倆很冷漠,仍然幾乎不跟她們說話,但每一天,她又會和她的女性朋友在外玩樂。她知道,母親厭惡她們倆。

阿偵很早還意識到母親跟別的母親不一樣,她喜歡女人,交的也都是女朋友。直到她11歲,聽到有人議論,「她媽媽是女同志,這樣不正常,是變態」。

從這個倒霉的原生家庭去分析,阿偵這輩子心目中不可能升起太大的亮光。

故事B

老王倆口十幾年如一日,一直對兒子關愛備至。

哪怕兒子上學到回家實際上僅有幾分鐘距離,下雨天的晚自習結束前,老王都會出現在教室的後門,手上必備一把雨傘和一雙雨靴,連續幾年都是這樣。

孩子有什麼問題想法也都會跟父母說說,有時甚至還會做幾個新菜。

更重要的是,孩子非常爭氣,是不折不扣的學霸,高考考成了理科狀元,上了當年北大最好的生物專業。

老倆口也很樂意用自豪的口吻,向別人講起自己的孩子。

但孩子從北大畢業後,12年不回家過春節,還發了一封長長的跟父母決裂的信。

就算孩子這樣,他們還是希望孩子過得好。

故事C

有個小女孩,基因決定了她是同性戀。

在當時的台灣,同性戀無異於道德有問題。親人們大概也猜到她的性取向,然而所有人都裝作不知道。包括她自己,都以此為恥。

壓力之下,她隨便找個人嫁了。這個人是酒鬼,不養家,喜歡打她。

沒有任何人幫助她,彷彿全世界都將她拋棄,她覺得生無可戀。

然而,她不能死也不能跑,因為她有了兩個女兒。雖然兩個女兒很討厭她,她也不希望她們餓死。

她也不知道,自己的人渣丈夫還性侵過女兒。

有一天,趁丈夫外出。她橫下心,帶著兩個女兒逃離了這個沒有任何溫度的家。

逃跑時,她心中帶著一點悲壯:大不了母女三人一起餓死。

她告訴自己的女朋友們,孩子是領養的。其實她是在逃避過往:如果有可能,她寧願不嫁給那個人渣,寧願不要孩子。

但已經有了孩子,再艱難的情況下,就算孩子討厭著自己,她也沒想過拋棄她們。

故事D

王猛覺得父母一直在控制自己,從小到大他所有的事情幾乎都是按父母的喜好包辦。

比如:幾乎所有衣服都按父母的意願和審美來置辦;高中時,他強烈要求到外面的學校上學,但遭到了父母的拒絕;上北大後,還要求大姨像父母一樣「照顧」他,甚至悄悄聯繫他同學了解他的情況。

王猛性格比較內向,不擅長與人溝通,抗挫折能力很弱。他意識到自己性格中的「弱點」,並強烈認為這與家庭教育有直接關係。

2005年春節是王猛在家度過的最後一個春節。當時,王猛即將大學畢業,一個親戚到他家做客,這位親戚取笑過他小時不會剝雞蛋。

那位親戚看到他正在做塑料模型,就瞟了他一眼,訕笑道『原來你只有玩模型時,動手能力才不那麼差』。」

王猛覺得受到很大侮辱,沒忍住,猛地站起來怒視親戚。父母沒有出來維護孩子的面子,也沒對親戚說不,之後是一場爭吵。自那以後,王猛便沒在家過春節。

然而父母隨後就給他找了一位「老朋友」照顧他。在與家人的通信中,王猛講述了與這位「老朋友」並無共同話題,並列舉出其為人的諸多問題。回信一天後就來了。信里父親承認他的憤怒是真實的,但卻稱絕交未免太狹隘無理,並且依然要求他學會跟有問題的人交往。

王猛無法接受父親的回信,認為父母並不顧自己的感受。

2012年前後,一封長長的決裂信發出,接著,王猛拉黑了與父母所有的聯繫方式,不再主動聯繫家人,也幾乎不回復任何信息。

結局

故事B+故事D:

王猛依然在試圖擺脫原生家庭的印記。

傷心的父母還在等著孩子的回歸。

故事A+故事C:

小學肄業、只上過社區大學的黃慧偵,成為了台灣小有名氣的紀錄片導演。她還建立了自己的家庭,擁有了體貼的丈夫和可愛的女兒。

1998年,黃惠偵開始拿起攜帶型攝影機,對準自己的母親。在紀錄片中,她走進了母親的心靈世界,實現了與母親的和解。

台灣紀錄片《日常對話》的結尾,黃惠偵的女兒採訪阿嫲(外婆)。

她問:「阿嫲,你愛不愛我?」

阿嫲回答:「我幹嘛要愛你」。

她接著問:「阿嫲,你愛不愛我?」

阿嫲回答:「你愛我,那我也愛你」。

她再接著問:「阿嫲,你愛不愛我?」

阿嫲回答:「我愛你」。

小女孩扭頭,沖著鏡頭說,「阿嫲說愛我誒。」

2017年2月18日,柏林電影節酷兒電影專獎「泰迪熊」頒獎,《日常對話》獲得最佳紀錄片大獎。導演黃惠偵說:「這個獎是我能帶回去送給我媽,以及在台灣此刻仍為婚姻平權努力著的每位朋友最好的禮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育兒范團 的精彩文章:

對孩子的教育,就應該要有功利觀

TAG:育兒范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