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州海峽跨海通道,告別海南島擁堵滯留的首選,想建為啥這麼難?
我國第二大島海南島,面積3:54萬平方公里,人口917萬(2016年數據),我國最大的經濟特區,由於這裡地理位置靠南,當我國北方冰天雪地十分寒冷的時候,這裡的仍然有二三十度的氣溫,而且由於是海洋性氣候,這裡四季如春氣候宜人,因此每當冬季的時候,總會有很多在內地生活的人像候鳥一樣趕往海南島過冬。然而每年的春節,這裡的機場和輪船就會非常繁忙,進出海南島的人員和車輛都會經歷十分無奈的擁堵,有的長達數天時間,今年的春節更是如此,大量的人群因為機場和輪渡不夠用而滯留海南島,截止到今天仍然是這樣,特別是有大批的車輛仍然堵在海南島的港口附近。
海南島以瓊州海峽與我國廣東省的雷州半島相隔,瓊州海峽東西長約80千米,但南北比較窄,平均寬度為29.5公里,最寬處直線距離為33.5公里,最窄處直線距離僅18公里左右,如果在這條海峽上建一條通道,那麼無疑將大大促進海南島與我國大陸在交通等各方面的聯繫,大批遊客因為交通設施不夠用而滯留海南島的情況將不會再出現。
所以這幾天新聞媒體對於旅客滯留海南島情況的報道,也讓國人重新關注和審視建設瓊州海峽跨海通道的必要性,如果有一條跨海通道能夠連接海南島與雷州半島的話,那麼像今天這樣的大堵車局面就不會出現了,可是為什麼至今沒有開工建設呢?
其實關於瓊州海峽跨海通道的建設可行性研究,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就開始了,我國交通部門自1994年正式勘測瓊州海峽跨海通道的各種所需數據,當時是按照跨海大橋的要求去研究籌備的,幾年後又按照海底隧道的方式去研究籌備,但是進展的狀況一直是雷聲大雨點小,過程斷斷續續,直到2009年2月16日,瓊州海峽跨海工程規劃研究評審工作在京結束,工程規劃研究已基本完成,表示之後將會按照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有關規定,有序地推進前期工作。到了2010年還有媒體報道說跨海大橋將爭取在2012年開工建設,2020年建成通車。
當時籌建的瓊州海峽跨海通道是一個超級工程,計劃是建設一個公路鐵路兩用跨海大橋,大橋分上下兩層,其中鐵路橋為四線,設計客車時速160公里,貨運列車時速120公里,工程總投資約1400多億元人民幣,瓊州海峽20多公里的路程20分鐘之內就可以通過了。
然而2012年過去了,卻沒有任何工程開工跡象。到了2015年,廣東省發布的高速公路建設計劃中又提到,2018年以後開工建設瀋海國家高速公路之瓊州海峽跨海通道段,預計投資1400億元。然而2018年已經到來,如今仍然是沒有任何動靜,今年開工建設已經是不可能了。不過廣東當時說的是2018年以後開工,這個「以後」到底要安排到什麼時候呢?恐怕現在還沒有人知道。
其實之所以瓊州海峽跨海通道遲遲沒有動工,還是由於這個工程的難度太大,需要的耗資太多,海南和廣東兩省考慮的也是有沒有經濟能力承擔,以及有沒有建設的必要性。雖然建設瓊州海峽跨海通道大多數人都贊成,各方面的好處也很多,比如進出海南島更方便,促進海南和廣東省的經濟發展,加強海南與內地的聯繫等等,但也並不是沒有反對的聲音,有人認為建設這條通道耗資太大,會加重兩省的經濟負擔,而且產出效益也未必能達標,跨海通道建成後,大量車輛和人流進入海南島也會破壞那裡的人文和生態環境等,但其實這樣的理由是站不住腳的,今天的大批旅客滯留海南就體現了建設跨海通道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如果說建設之後會破壞人文和生態環境,那理由就更牽強了,難道為了保有舊面貌就不能再發展嗎?這樣的話,經濟和社會還怎麼進步?
除了經濟上的考量之外,其實建設這條跨海通道要考量的還是工程方面的原因,瓊州海峽最近處也有近20公里,東部較窄的地方海水深達一百米左右,西部較寬的地方較淺也有60米,所以建設海底隧道的難度也並不小,而如果建設橋樑的話,就必須要考慮每年都頻繁經過這裡的颱風,而且無論是橋樑還是海底隧道,長度都要在30公里以上,而且這裡處於大海之上,很容易形成大霧天氣,因此,建設這樣的跨海通道勢必要考慮這裡的地質構造、岩土工程特性,有沒有斷層,會不會發生較大的地震等,另外還要考察海洋水文、天氣狀況、通航安全、生態保護等。
所以光研究論證瓊州海峽跨海通道的方案和工程計劃就很費時費力,不過我國「基建狂魔」的名稱不是白叫的,我們已經建設了很多的超級工程讓世界仰視,並且有建設膠州灣和杭州灣跨海通道的前期經驗,瓊州海峽跨海通道根本難不住我們,之所以猶豫到至今還沒有建設,最重要的因素其實還是經濟方面有沒有建設的必要性,而今年的海南旅客滯留和大堵車現象,相信必然將推進這一超級工程的早日實施,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TAG:高能科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