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南懷瑾老師讀書,時常會做點評,有時就在書頁空白處寫下些心得

南懷瑾老師讀書,時常會做點評,有時就在書頁空白處寫下些心得

從我會看書起,父親就讓我隨意進出他的書房。當時家裡有很多兒童讀物,比如《三國演義》《羅通掃北》《李世民征東》《封神榜》《水滸傳》《西遊記》《安徒生童話》《希臘羅馬神話》等,還有許多武俠小說。

我從小坐擁書城,是在書堆里長大的。直到離開父親身邊,這私人圖書館,多半供我獨享。後來我年紀稍大,不再滿足於那些淺顯的故事,便喜歡不時看看父親在讀什麼書。他讀完的書,如果不是太過艱澀難讀,就會成為我讀的下一本書。父親讀書,時常會做點評,有時就在書頁空白處寫下些心得或是評語;對他喜歡的字句,也會在旁邊加以圈點,猶如古人讀書的習慣。後來我也學會了這樣的習慣,喜歡的書總有些地方讓我畫花了。

孩子長大後,往往會懷念父母小時候的督導,我就是這樣。「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有時,我會因父親在我小時候沒有再督導我久一點而感到遺憾。好在我喜歡讀書,已經養成和父親一樣廣博的閱讀興趣。父親對子女的教育往往是開放式、啟發性的,除了最初對我讀的書有所要求外,之後他給我的,只是一個環境,一個靠自己去學習的環境。這種讀書環境,真是父親給我的最大財富。

從台灣大學畢業、服滿兵役後,我在二十五歲時(一九八O年)移民美國。赴美前,雖然能帶的行李有限,但我還是從父親的書架上拿了許多的書。一套小字的《二十四史演義》,我從小讀到大,看了好幾遍,實在捨不得離身,也被我帶走了。每次看到書架上的書,我都會懷念父親和我分享他的藏書。這些書,還有父親的教海,會隨著我的足跡而延續、存在。這也是我對父親永遠的懷念。

為了保護子女免受爭名奪利帶來的無妄之災,父親從來不要求自己的孩子參與他做的任何事。所以,我雖然從小受父親思想浸染,在離開台灣前,也喜歡到父親的書房去看書,但我之前從來都沒想過要傳承父親的衣缽。因為在我看來,有父親傳播中國文化就足夠了,不需要子女繼承。每一代人該做的應該是發揚,而不僅僅是繼承。所以,現在我需要做的,就是基於父親所教的,用我的方式繼續創新、表達,啟發下一代人更新的願力。

更多關注南先生語錄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先生語錄 的精彩文章:

我說參同契-惟坎中真金,從乾父而生
南懷瑾老師不願引火上身,因而並未直接發表見解

TAG:南先生語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