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正月到底能不能剃頭?

正月到底能不能剃頭?

中國過年有一個民間傳統,正月不能剃頭,正月剃頭死舅舅。這麼多年了,小編一直保持著正月不剃頭的習慣,就怕我媽不樂意。

「正月里,不剃頭,正月剃頭死舅舅」,幾乎每個中國人都聽過這句民俗順口溜,有人不當回事兒一笑了之,但也有人把它當做一種禁忌嚴格遵守。

可是究竟為什麼正月剃頭死舅舅呢?舅舅和自己的頭髮有什麼說不清道不明的血緣關係嗎?為什麼偏偏是舅舅,而不是三叔二大爺七大姑八大姨呢?

要問老一輩的人為什麼正月不能剃頭?得到的答案都有幾分神秘色彩:「正月剃頭死舅舅」,這聽起來完全不相干的事,到底是為什麼流傳了這麼久,而且不少人深信不疑呢?

根據「圖話APP」歷史民俗考證,正月不宜剃頭的說法可能源於清代。

1644年滿清入關後,在漢人孫之獬的建議下多爾袞頒布的剃髮易服令,「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以不從者斬的手段,逼迫漢人改穿滿族服飾,改剃滿族金錢鼠尾髮型。

由於漢族早已擁有屬於自己的民族服裝漢服,且長久以來受儒家和孝道的影響,《孝經》有言:「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也就是說身體、頭髮是和生命一樣重要的東西,是父母給予的,自己無權處理,剃髮則是一種不孝行為。這一點我們在看古裝劇時一定也深有體會,大體是犯過重大過錯或者出家為僧的人才會剃髮。漢人成年之後便不會剃髮,男女都把頭髮綰成髮髻盤在頭頂,而滿族統治者要求所有男子留「沙壺頭」,即剃掉前額的頭髮,在腦後扎一條辮子。

這樣的政策引起了許多百姓奮起反抗,又掀起了一場反清高潮,甚至比清軍剛入關時還要強烈。尤其是許多文人墨客,有氣節的人,他們寧死不屈,誓死抗爭,死了很多人,但是老百姓還要生活,很多人被迫開始剃髮,可是他們的內心依然是拒絕的。漢民心懷故國,於是在正月相約都不剃頭,以示不忘前朝舊君,稱為「思舊」,實際上是一種反抗形式。因為諧音變化,「思舊」成了「死舅」,「死舅」又倒回去,反成了民俗不剃頭的一個理由。

據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版《掖縣誌》記載:「聞諸鄉老談前清下剃髮之詔於順治思念正月實行,明朝體制一變,民間以剃髮之故思及舊君,故曰『思舊』。相沿既久,遂誤作『死舅』。」正月不剃頭,原是「思舊」。正月為一年之始,有如一日之晨。正月一個月不剃頭,以緬懷傳統。

1644年至1650年(順治元年~順治七年)間,義大利人衛匡國寫下了著名的《韃靼戰紀》。其中記錄了中國南方軍民為保衛頭髮而戰的情況:士兵和老百姓都拿起了武器,為保衛他們的頭髮拚死鬥爭,比為皇帝和國家戰鬥得更英勇,不但把韃靼人趕出了他們的城市,還把他們打到錢塘江,趕過了江,殺死了很多韃靼人。實際上,如果他們追趕過去,也許會收復省城和其他城鎮,但他們沒有繼續發展勝利,只滿足於保住了自己的頭髮。

義大利人不懂得我們的國情,他看到的只是局部的一場小小的勝利,他不曉得,天下已經是滿清人的天下。「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韃靼人」動真格的了,在大清國的高壓下,一些文人士大夫不再高喊「頭可斷髮不可剃」,而是以「正月不剃頭」來表達對明王朝的思念,實為「思舊」,為了掩人耳目,諧音傳為「死舅」,實為亡國子民心懷故國的無奈之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大哥老了-成龍
請站到超越別人更多的頂點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