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喜歡明清書畫是從藍瑛開始的

喜歡明清書畫是從藍瑛開始的

關於藍瑛的相關書畫方面的鑒賞,我一直不敢動手。就是因為我太喜歡他的作品了,直接點將,我個人喜歡明清古畫就是從喜歡藍瑛開始的。


藍瑛一生以繪畫為職業,曾漫遊南北,飽覽名勝,眼界開闊,因而不斷豐富了創作內容。明末同時和稍後的如陳洪綬以及金陵八家等著名畫家,也都受他的影響。

藍瑛繪畫對明末清初影響很大,被後人稱為「武林派」。畫史上稱之為「後浙派」,將其與戴進、吳偉合稱「浙派三大家」。但是我個人認為藍瑛的作品又有別於戴進和吳偉的作品,藍瑛的繪畫是獨立存在的,他應該是有別於明朝所有的畫家而存在的。

從藍瑛傳世的作品看,他的山水畫創作大致可分為早、中、晚三個時期。早期為其五十歲以前。從現存藍瑛早期的繪畫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在臨習古人繪畫作品的過程中,打下了紮實的筆墨功底。在藝術成就的取得上,他主要得益於黃公望、王蒙、倪瓚、吳鎮的助力。元四家的筆墨雖不盡相同,但藍瑛在學習他們的繪畫技法時卻能擇良而取,並注意吸取對自己有用的東西,藉以豐富個人的表現能力。博採眾長,應該是一個藝術家取得成就的途徑之一,這也是我國藝術史上久經證明的成功經驗。此時藍瑛作品呈現出的面貌基本是以中鋒運筆,皴法以長披麻皴、解索皴、荷葉皴為主。山石的畫法潤澤渾圓,沒有過多的稜角,苔點圓潤。樹木的畫法則是多種多樣,體現了他繪畫技法的嫻熟。在構圖上,近景的樹木與遠景的山巒之間具有明顯的空間感。設色平淡和潤,風格秀潤清和,疏鬆簡略。

《溪山秋色圖》為癸丑新秋(1613年),畫家29歲時創作的一件傳世繪畫佳作。畫卷右起為遼闊的水域,遠山朦朧,雲氣蒸騰。中部山石突起,溪水潺潺,蜿蜒的水流從山石間緩緩淌過,坡石上零星地分布著雜草樹木。整幅畫作淡泊寧靜,用筆柔和,山石少皴,偶有淡淡的荷葉皴,構圖松秀,設色清和,墨色滋潤,從中可看出藍瑛此時的繪畫受「松江派」繪畫風格影響之痕迹。

《仿李唐山水圖》是藍瑛早年創作的一件繪畫作品。圖中景物茂密,近景岩石累累,形成坡坨,處於曲流之畔。坡石上樹木茂蔚,造型古樸,刻畫細緻,疏密枯潤,各顯生態。樹林間有一茅亭臨於溪邊,亭內二隱士對坐暢聊。隔溪遠景是巨石高峰,岩石突兀奇特,下有瀑布,瀉入清溪。整個畫面山石崚嶒,古樹結節,山石的皴法,以小斧劈皴、刮鐵皴相濟並用,稍以色彩點簇,水墨暈染,剛中見柔。布局穩當,氣氛清謐。遠山近樹,繼承了李唐院體畫派的風範而自有發揮,作品較多地留有宋代遺風。

中期為五十至六十五歲之間。這時他不但取法郭熙、李唐及馬遠、夏圭,而且對二米、雲山也精心研究,對黃公望的畫更是悉心尤力。時人吳門畫派沈周、文徵明的筆法他也熱心師效。加之他漫遊南北涉獵廣泛,眼界寬廣,兼融南北,形成了蒼勁雄強、骨力剛硬的個人風格,此時的藍瑛已經達到能「分別宋元家數,某人皴梁法脈,某人蹊徑勾點,毫不差謬」的水平。他以自己對各家繪畫特色的見解,以中鋒、側鋒交替運筆,用各種皴法、點苔法熟練地畫出各種形態的山石、樹木。以各家的典型構圖,或高遠或平遠,或簡或繁,顯現出一種筆墨蒼勁、氣勢雄渾的境界,反映出他在三十餘年仿古繪畫的實踐中漸漸脫開單純的臨與仿,開始形成了自己獨立的繪畫風格。

《仿古山水冊》作於乙亥春仲(1635年),畫家時年51歲。此山水畫冊的風格以臨黃子久為主,筆觸粗短,用筆方折,山石少皴,偶用折帶、荷葉皴,略加修飾,山石敷以淡青綠和淺絳,加濃墨苔點醒神,用筆簡練,設色淡雅。全冊共計十二幅,每幅均可見藍瑛中年繪畫之風格。

《喬嶽松年圖》是藍瑛55歲時為寧庵祝壽時所繪。畫上的景物,筆墨蒼勁,山石突兀嶙峋,白雲在山間繚繞,遠處的樓閣隱現於流動的煙霧之中,時隱時現,增加了畫面的動感。畫之近處有九株蒼干虯枝的古松,繁密的松針,碧綠青翠,使得畫面蒼渾郁茂,平添了清新的氣氛。在松樹的掩映下有一茅亭,亭內一老者正在觀賞那飛流而下的瀑布。整個畫面筆墨精到,用色靈巧,再加上山石間有規律的點以苔蘚,使得畫中的景物更加雄奇壯觀。

晚年為六十五歲以後,這是藍瑛一生中最精彩的時期。此時他在融會貫通前人技法的基礎上,自立門戶,形成了自己的繪畫風貌。有人評其晚年畫風「絕似仲圭,復似啟南」,一語道出藍瑛畫風在淵源上與文人畫的關係和晚年蒼勁雄渾的畫風。從此時期的作品來看,筆法蒼勁疏宕,偉峻老練,畫風呈多種面貌,有些作品筆墨含蓄雋雅,有些作品青綠重設色,畫法工細,色調濃麗,愈老而愈工。這一時期他主要以敏捷快速的粗筆山水為主,山石的輪廓線短小、破碎、躁動,以破筆點苔,以側鋒皴擦;樹木的畫法更加曲屈蒼老和類型化。構圖上也基本形成了一種統一的樣式:巍峨雄偉的山體以稜角分明的幾何體組成並繁複堆積,佔據畫面的大部分且多偏向一側,而於另一側留出一定的空間,山頂突出。山間有飛瀑叢樹,山腳以漁樵隱士、老樹茅屋點綴。同時出現了山體的立軸畫中縱向拉長,在手卷中則橫向延伸的變形現象。晚年的作品中沒有了早期所保留的一定的空間感,代之以一種逼人的氣勢,無論是仿荊浩、董源還是仿黃公望,在風格和筆墨上已經沒有了差別,它們都已化為藍瑛的典型山水樣式。藍瑛晚年的作品,筆益精良,構圖高嶂巨壁,丘壑深遠,重山疊翠,更加蒼渾古樸。

《華岳高秋圖》作於1652年,畫家時年68歲。畫中遠景,高山聳立,山頂作平台狀,山隈深處,樓閣崔嵬,流泉飛濺,山石勾勒線條硬折,運用荷葉皴、折帶皴和牛毛皴,樹草稀少,顯得崚嶒。中景,群山環繞之中,築有樓榭,溪流淙淙而下,老樹粗壯,用短筆勾成,樹葉採用雙勾夾葉填色,松針用傳統筆法,排列有序,挺拔有力,不失古氣。水口用筆轉折生硬,受南宋影響,類似浙派。近景,山徑迂迴,滿山紅樹,二高士漫步小道,觀瀑笑語。構圖氣勢雄偉,筆勢剛健豪邁。山石用荷葉皴,參以折帶皴加水墨渲染,罩花青赭色,樹木蒼勁,楓葉明麗,描繪出華岳的深秋景色。

《秋壑飛泉圖》為藍瑛74歲時所作的傳世佳作。該畫尺幅巨大,氣勢磅礴,畫心高近四米,頗見藍氏構圖設景之能力所在,作品凝聚了畫家畢生的技藝與功力。畫面層巒聳翠,幽谷深邃,輕嵐浮動,紅樹青山。山谷間的飛瀑和橋上的高士顧盼有情,高遠及深遠相結合,是典型的藍氏山水畫之模式。

縱觀藍瑛早、中、晚三個時期的繪畫作品,大體可以得到這樣一些認識:早年的作品,是學宋代諸大家的筆法,尤其是學元四家的作品。此時筆法較細潤,明顯地呈現出某派的筆法痕迹。中年,在學習前人技法的基礎上開始變法,也就是向開創獨特風格的途程上逐步邁進。晚年則開創了一種雄偉渾穆的獨特面貌,畫不離苔以及多畫秋景,善施赭色,巧用荷葉皴等等,也都是藍瑛作品的特點。

藍瑛喜歡也善於取材自然。雖然他下苦功夫臨習了晉唐宋元諸家,並達到了精妙亂真的程度,但他不以摹仿為能事。「游閩粵荊襄,歷燕秦晉落,涉獵既多,眼界弘遠」。因為他胸中有真丘壑的觀察積累,眼界開闊,所以能落筆縱橫,水墨淋漓,獨創一格一派—武林派。千百年來,為祖國錦繡山河傳神寫貌的畫家,能夠開宗立派的屈指可數。藍瑛的繪畫崛起於江南,熔鑄古今,獨開門庭,這是難能可貴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清書畫鑒賞 的精彩文章:

一半墨香 一半銅臭——煮酒論丹青之宋庄
髡殘:一個有「天地會」情懷的大畫家

TAG:明清書畫鑒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