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從佛法的角度談「親子關係」

從佛法的角度談「親子關係」

從佛法的角度談「親子關係」

學誠法師:教育切忌著急

親子關係,就猶如師徒關係,最要緊的是培養孩子對父母的信任。由於業緣很深,孩子大多對父母有著天然的信任,但許多父母在教育過程中常常破壞這種信任,結果孩子不願聽父母的話。在對待孩子時,要考慮到孩子在不同年齡階段的特點,「因機而說」。

-

01

-

孩子的很多表現,都有父母的影子,培養孩子的過程,也是父母自我成長的過程。言教無力時,要更多在身教上下功夫。

面對子女,往往是人的缺點暴露得最充分的時候。因為子女與自己業緣近,又勢弱,一切煩惱的表達都可以冠以「為你好」的名義,不容易受到自他譴責,所以煩惱表現得最直接。無論是不是真心為了孩子好,發火肯定是嗔心。歸根到底,還是要自己好好修行。

幫助孩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包容這個漫長的過程,就像土壤包容一粒種子一樣。孩子的成長最終得靠自己,家長無法代替,因此不要替他完成答案、急著看到改變,但是家長要提供一個支持的環境,去啟發他而不是壓迫他。教育切忌著急。

-

02

-

教育分為言教、身教、境教,各有不同的作用。最能夠幫助人改變的是境教——環境潛移默化的作用,其次是身教,再次為言教。若從小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信任基礎沒有打好,長大後欲以言教來說服對方,效果甚微。父母要努力改變自己,與孩子一起成長,而不是僅把孩子視為需要改造的對象。

給他愛,教會他愛,教會他看到世界的美好,學會感恩。會付出愛的心才是最強大的。

佛經:應當這樣孝順父母

供奉無乏:滿足父母基本的物質條件是最低的標準,錢財、生活物品、看護輔助等勞力,這都是供養父母的範圍。生活條件不在於要多富足,起碼要盡心。

凡有所為先白父母:自己做的事情要先和父母說。孝順其實並不是光付出財力,還要多多和父母交流:自己的情況、計劃、工作,有事沒事都和父母念叨一下。

父母所為恭順不逆:父母所做的事情理應獲得支持與尊敬。真正的孝順體現在行動和態度上,父母有什麼想法、愛好、願望、想做什麼事情,都是要給予足夠的尊重。

父母正令不敢違背:父母正確、正當的要求、教導不要違背。《善生經》中並沒有直接說父母的一切要求都要聽從、不可違背,而是在父母的要求教導之前加了一個標準。正確的教導,對自己有益的教導不應該違背。

父母會不會犯錯誤?肯定會。因此父母也應該知道,並且及時反思自己的要求和教導是否合情合理,是否正當。

佛經:應當這樣教育孩子

制子不聽為惡:簡單說就是不要做壞事。父母首先做的就是給孩子一個正確的善惡標準,令其不要作惡。造惡業則有苦果,痛苦必將伴隨。這是最重要的義務。

指授示其善處:要讓孩子知道善惡的標準,教導孩子什麼善,如何做才是正確的、合理正當的。善行不是所有人都能做的非常好,甚至父母自己都是如此。所以能夠給孩子一個正確的標準,一個健康的人生觀,健康的人格是父母的責任。

慈愛入骨徹髓:父母對孩子的慈愛是一種責任。孩子需要愛,要在父母的關愛中才可能健康成長。如果為人父母沒有給到孩子關愛,那就是沒有盡到義務。但是物極必反,如果以愛的名義「挾持」孩子,是會釀成病態關係的。

父母與子女,是人人都需面對的緣,是我們畢生要學習的道。佛法給了我們很好的提示,願每個人都珍惜這緣,令家庭美滿幸福。

圖片|網路

文字|學誠大和尚

當陽玉泉禪寺

ADD:湖北宜昌當陽玉泉禪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當陽玉泉禪寺 的精彩文章:

生命改變的關鍵,就在於願力
道偉法師:少些計較 多些包容

TAG:當陽玉泉禪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