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帝都火鍋終極圖鑑:六大派系的火鍋,哪家做得最正宗?

帝都火鍋終極圖鑑:六大派系的火鍋,哪家做得最正宗?

GIF

火鍋

零零碎碎的時光

「圍爐聚炊歡呼處,

百味消融小釜中」

火鍋,人類智慧的集大成者。每次吃火鍋都要感嘆我國人民的大智慧啊,既簡單方便,又熱鬧溫暖;既用湯底和蘸料調出了食物的香味,又最大程度上保留了食材的原味。火鍋文化那真是博大精深,四川重慶人叫「火鍋」,北京稱它為「涮鍋」,廣東一帶叫做「打邊爐」,而江浙地區叫「暖鍋」,寧夏則直接稱作「鍋子」,日韓還有壽喜鍋和部隊鍋……今天我們就將火鍋分為北派、川渝系、粵系、雲貴系、高顏值系以及其他亂七八糟系來給大家一一推薦~

01

北派火鍋代表之老北京涮羊肉

每次離開家,最想念的食物非北京涮羊肉莫屬。特別是一到冬天,支起鍋子調好麻醬,在一片氤氳熱氣中涮羊肉,能讓我樂呵一個晚上。北京涮肉起源於元世祖忽必烈南下遠征時,思念羊肉心切又急於開拔迎敵,廚師急中生智快刀切下幾片薄肉,在沸水裡燙熟並撒上鹽,這便是涮羊肉的前身了。

老北京涮羊肉的特點在於「炭火、銅鍋、清湯和手切鮮羊肉」。炭火要耐燒,切忌中途加炭;純銅打造的鍋子聚熱效果好,能使炭火充分燃燒;湯底講究簡單,千萬不能多加料,以免遮去羊肉的香味,幾片姜幾段蔥足矣。

涮羊肉重點要放在羊肉和麻醬上。先說羊肉,一般選用大三叉、羊筋肉、羊上腦、羊磨襠啊這些。大三叉雖然最有名,但肥肉太多,還是羊上腦比較好吃。銅鍋涮肉特別忌諱吃凍肉,那些機切的凍羊肉捲兒是不合格的。手切的鮮羊肉,會比較厚一點,口感也更有嚼勁。傾斜盤子時羊肉能「立住」,涮完鍋里不會有太多浮沫,盛羊肉的盤子也是乾淨的,這就是好的手切羊肉。

最後說麻醬,要說涮羊肉之所以好吃,我覺得重點還是在麻醬的調味上。作為我心中的醬料女神,我個人喜歡甜咸適中的麻醬,突出芝麻的香氣。最老北京的涮肉醬,用溫水卸開之後,加入天源醬園的韭菜花和王致和的腐乳,最後拌入香菜和蔥花。

吃涮肉也有20年了,有個不成熟的地域印象,好涮肉還得去南城。下面就是我為大家總結的幾家我常愛去的館子,都在南城,有的是我從小去到大的,良心推薦。

聚寶源&南門涮肉

想了想還是把這兩家放在了前面。儘管如今已經家喻戶曉,但味道還是像以前一樣實打實的好吃。

聚寶源在牛街,作為北京羊肉的重要供貨源,羊肉品質是真的好,嫩且沒有膻味。

而且手切的也特別薄,相比於其他家的手切我更喜歡這種薄一點的,一燙就熟。一般牛街南口的店都是一小時起等,可以稍微往前走一點去牛街北口的店,人會少很多。

另外吃完涮肉不要忘記去旁邊的白記年糕買點驢打滾,在我心裡北京市第一名!

要說聚寶源是羊肉好,那麼南門涮肉就是以麻醬見長。他家的麻醬比較醇,韭菜花和腐乳的味道完全沒有掩蓋掉芝麻的香味,鹹淡也適中。

他家以前在印度使館對面,鍋子是景泰藍的。不過現在有的店換成銅鍋了,環境比聚寶源精緻乾淨一些。

南門的羊肉由總公司統一配送,品質穩定有保障。店裡的師傅也都很重視刀工,據說還會舉辦內部競賽。

天橋老金

天橋老金是我覺得最符合老北京涮羊肉感覺的地方了。

他家在一個挺熱鬧的衚衕兒里,門口擺滿了銅鍋和熱騰騰的炭火。

店面不大,就幾張桌子。一進門戴著白帽的夥計就特親切的招呼你坐下,二話不說給你支起一隻鍋子。

菜單非常簡單粗暴,只有牛肉、羊肉、毛肚、肚仁、白蘿蔔、凍豆腐、粉絲之類的,去一趟都能背下來,但這些才是最正宗的北京涮肉的原料。

牛羊肉也沒些花里胡哨的名字,就只有手切一種。每天老闆從廊坊的廠子現拉回來,大盤肉給的特別足。牛羊肉都是在你眼前現切的,牛肉相對更嫩一點。涮完毛肚再涮肉,最後把蘿蔔煮的軟軟的再吃,是冬天的最高禮遇了。

麻醬是更符合老北京一點的口味,加入了蔥白,口味也偏咸一點,甜味較弱。另外別忘了點幾個棋子燒餅,熱乎酥脆特別好吃。

醉香苑

這家店在南新倉,是我覺得環境和味道兼具的涮羊肉店了。餐廳裝潢比較高檔,特別是靠窗的景觀位還不錯。

涮羊肉也是符合手切羊肉和銅鍋的組合,菜品種類更多一點,比較適合宴請的場合。

金生隆

又是一家老字號,始建於大清光緒十九年,以爆肚聞名。自第一代老闆馮天傑開始,如今已是第四代傳人了。

當時的政界名人那中堂,文化名流梅蘭芳、于是之等等,都是金生隆的常客。他家的羊肚和牛肚分類非常細,以羊肚仁最好吃,特別脆爽。

牛百葉感覺那天去的時候燙的有點過火候了,稍有些硬。

爆肚有專門的蘸料,也是以麻醬做底,但加了醬油,更咸一點。

涮羊肉同樣是手切的鮮羊肉,分類細緻,各有各的特點。但我個人覺得肉質不如聚寶源和天橋老金的好,有些老了。

02

川渝系火鍋

說起火鍋,大家第一個想到的一定是重慶老火鍋和四川火鍋了。川渝火鍋起源於四川瀘州,興於重慶。最開始是長江邊上的船工們為了飽腹驅寒而發明的,他們在沸水中加入各種食材,再添加花椒辣椒祛濕。後來不斷演變,成了讓很多人都念念不忘的美食。

重慶老火鍋鍋底主打牛油,口味相對較重,比較容易鎖住食物的香味。四川火鍋鍋底多為菜籽油,並添加一些香料,口感更柔和;重慶火鍋的鍋子一般是九宮格,四川火鍋則更多用鴛鴦鍋或鍋中鍋;重慶火鍋的小料喜歡只用麻油+蒜泥,而四川火鍋的小料更加豐富,會在麻油和蒜泥的基礎上加入耗油、醋、香菜等。至於其他的說法如重慶辣四川麻,重慶火鍋食材種類少等等,我覺得演變到現在倒也不明顯了。

北京的川渝系火鍋一茬接一茬,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樓塌了……每年總有那麼幾家排2小時也吃不到的川渝火鍋,然後又迅速沒落。常規的皇城老媽、寬板凳、楊家火鍋之類的在這裡就不再做推薦啦,給大家說幾家小眾的選擇~

成都葫蘆娃一家人

這家我們之前推薦過,在北京你要說愛吃四川火鍋卻沒吃過葫蘆娃,那真是一大新鮮事。不要被這個中二的名字蒙蔽了雙眼,成都一家人作為北京四川火鍋新貴,真不是一般的火。從飯點兒到凌晨,總是有人排隊。

食物嘛,每一篇都想點!鴨腸毛肚自然不必說,耗兒魚貢菜和酥肉也是四川火鍋標配。還有寬粉、油豆皮、鴨血也是推薦菜

肉類要極力推薦水上漂牛肉和麻辣魚片,連吃兩盤不是問題。唯一可惜的就是鴨血不是新鮮的。

吃完這頓,就可以去救爺爺了!

謝記老火鍋

謝記曾經是我在北京最念念不忘的火鍋店,主要就是因為用料新鮮,食材的品類和在重慶本地吃的幾乎一模一樣。雖然用的不是九宮格,但味道是一樣的正宗。

【謝記嫩牛肉】、【謝記麻辣牛肉】、【極品鵝腸】、【炸酥肉】、【鮮鴨血】、【方竹筍】、【貢菜】是每次去的必點菜

另外,【冰粉】和【紅糖糍粑】也是不可錯過的解辣良品呀!

鎮三觀

這兩年就在謝記的旁邊,開了一家同樣主打重慶老火鍋的鎮三關。聽這名字就覺得很正宗。他家是九宮格鍋子,牛油鍋底,配上紅澄澄的燈籠椒甚是好看。

主打菜是【六郎屠場鮮毛肚】,上來還仙氣飄飄的,不過味道倒是有些平庸了,略老了一些。

【麻辣牛肉】、【酥肉】、【鮮鴨血】和【耗兒魚】還是非常推薦的。酥肉蘇而不膩,涮一會兒更好吃。【干貢菜】也還不錯,比新鮮的貢菜更有嚼勁,也沒那麼吸辣了。

渝焱·重慶秘宗火鍋

菜品的種類和鎮三觀差不多,屠場毛肚更嫩一些,酥肉也是現炸的。他家的鍋底比前面幾家都辣,而且是Hello Kitty形狀的哈哈哈,吃完會有涕泗橫流的效果。

03

粵系火鍋

粵系火鍋,又叫打邊爐,最重視的是湯底,一般都選用膠原蛋白滿滿的高湯。食材也講究一個鮮字,常是海鮮、山珍野味這些。醬料上呢,會選用沙茶醬或者海鮮醬,這樣能最大程度上保留食材的本味。粵系火鍋種類繁多,主要是海鮮火鍋、潮汕火鍋、粥底火鍋,豆撈火鍋啊之類的。以下三家是我在北京最愛吃的粵系火鍋:

珍滋味港式粥火鍋

主打的是粥底火鍋,食材以各式海鮮為主。粥底非常濃稠,米熬到軟糯,上來先喝一碗粥暖胃。

能涮的東西可就太多啦~先推薦【珍寶蟹】,食材的新鮮程度不用質疑,關鍵是螃蟹在粥里咕嘟咕嘟地煮熟之後,服務員會細心地幫你把肉完整地剝出來,你只用大口大口地吃蟹肉就好了。吃下一大勺蟹肉的舒爽感受真的是難以用語言形容。

貝類都很棒,新鮮爽脆,【鳥貝】、【象拔蚌】、【竹蟶】、【海響螺】這些都是我很喜歡的。

怎麼講,每次去吃根本無暇涮肉這麼普通的東西啦,海鮮吃到爽。如果還沒吃飽,最後可以再涮些【竹蓀】和【鬼馬油條蝦】。

搭配粥底火鍋和海鮮的,一定得是加了辣椒圈、芝麻和香菜的海鮮醬。冬天再來上一杯黃酒,可以說是非常治癒了。

其實比起粥底火鍋,他家的冬陰功湯底更讓我印象深刻。冬陰功做的非常濃郁,酸辣適中,很是開胃。加上食材本身很入味,把湯底的味道都吸進去了,特別好吃。

小紅袍香港私房火鍋料理

第一次聽說小紅袍,是一個姑娘跟我說,走,咱們去吃王思聰帶著網紅大寶貝兒去的那家火鍋店!

畢竟王思聰作為火鍋小天王,他蓋章認證過的火鍋店,我是放心的。

小紅袍最出名的是金屋藏嬌火鍋,點上這一鍋感覺就能吃超飽了啊。一整個冬瓜盅,加上半隻雞,同時還有竹笙枸杞各種料,湯調的很鮮。雖然我覺得雞肉有些老了,但冬瓜真的是越煮越好吃。

DIY港式火鍋的調料也是一種樂趣。

食材也都是很港式的,海鮮的種類和珍滋味有些像,滿滿一大盤看著就很有食慾

但其他配菜的選擇會更多元一點。【雪花牛肉粒】還蠻嫩的,紋理不錯,但我還是不太喜歡這麼大塊的肉,不會很入味。

【鬼馬蝦膠】,蝦肉很足,附上蟹籽非常爽脆,油條也吸足了湯汁的味道。

【炸響鈴】涮起來外面軟裡面脆,口感很好。還有各種餃子啊魚丸啊都還挺值得嘗試的。

至於偶遇老公什麼的,就不要多想了。

撈王鍋物料理

作為超愛胡椒的我,每次喝完豬肚雞的湯,都覺得渾身舒暢,還能再和生活大戰三百回合。

胡椒豬肚雞的做法非常講究,豬肚和童子雞中加入白芷党參枸杞和大量白鬍椒一起熬制,煮到雞肉軟爛之後,再放入鹽和白鬍椒調味。撈王是北京開的比較早的豬肚雞火鍋了,湯熬得雪白濃郁,胡椒味特別重,雞肉和豬肚燉得很爛。

雖然光喝這一碗湯就足夠讓我滿足了,但涮菜也同樣值得嘗試。最有特點的是【爆漿手打蝦丸】、【手工蝦滑】和【繡球豆腐】。蝦丸爆漿滿滿,蝦滑是實打實的蝦肉。繡球豆腐刀工了得,入口即化卻也很有韌性。

【油豆皮】、【竹蓀蝦】和【雪花肥牛】我也都非常喜歡,都是很吸湯的食材,可以很好地鎖住湯底的鮮味。

04

雲貴系火鍋

雲南的菌菇火鍋和臘排骨火鍋、貴州的酸湯魚火鍋是雲貴系的代表。雲貴系火鍋是非常有地域特色的,每個地方的都不一樣,從味道到食材都具有本地風味,別的地方還真找不出第二鍋。

貴州大廈貴州廳

貴州酸湯魚起源於苗族山寨,以凱里酸湯魚最富盛名。先說這個酸湯,最傳統的酸湯,是在清米湯中加入糯米粉、大蒜、紅辣椒、鹽和白酒等,以及最最重要的野生小番茄製成的毛辣角酸,慢慢自然發酵而成的。魚的選擇上,一般會用稻穀收割季節的稻田鯉魚。做法分兩種,一是片成魚片,在冷水酸湯鍋中煮沸;二是保留整條魚,在沸水鍋中煮至魚背綻開,稱為連心酸湯魚。

不誇張地講,從記事起,我就在貴州大廈吃酸湯魚了。酸湯是好酸湯,除去貴州特有的酸味,還有辣、甜、鹹的味道,吃魚之前先喝一碗熱酸湯,特別開胃。魚都是活魚,魚背開幾刀下鍋,稍微多煮一會兒,讓魚肉充分吸收酸湯的味道。另外裡面的豆腐煮爛之後也很好吃。

魚的蘸水也很有特色,辣椒面、雞精、鹽、香蔥、花生碎、酸蘿蔔等原料用酸湯沖開,更好地激發了酸湯的香味,讓魚更有味道。

除了酸湯魚,貴州大廈的【酸菜煸湯圓】、【腸旺面】和【紅油米豆腐】也是推薦菜。在這裡就不一一展開啦,總之去的話一定要點~

束河人家

一家隱藏在北兵司馬衚衕的雲南火鍋店,就在喧鬧的南鑼鼓巷附近,從門面就覺得很雲南。推開大門裡面確實別有洞天,裝潢融合了老北京四合院和束河的風情,有很多具有雲南特色的裝飾物。

火鍋是自助形式的,根據鍋底的不同價格也有所區別,菜品都是無限量供應的。鍋底大概有野生菌湯鍋、菊花百合雞湯、野生臘排骨、雲南辣湯之類的,在其他地方還真是吃不到。

菜品上我比較喜歡【斑魚片】和【建水豆腐】。斑魚切得非常薄,燙一下就熟,很嫩。建水豆腐則是出了名的有韌性,吃起來有一種麵筋的感覺。

他家還有各種各樣的丸子,蝦丸蟹丸芝士丸,種類選擇非常多。

05

高顏值小清新系火鍋

在我的印象中,火鍋都得是熱熱鬧鬧風風火火的,吃的就是一個爽字。要隨性要不顧形象,才不會辜負這一鍋熱騰騰的美味。不過這兩年來,北京倒也開了幾家小清新火鍋店。裝修文藝的不得了,菜品也有很多創新,背後非得有點動人的小故事才行。在這裡感覺要斯斯文文地吃,才不會破壞自己小仙女的形象。下面是我覺得為了顏值和拍照非常值得去的兩家。

日和美爐

一家很用心很有腔調的火鍋店。店鋪整體裝修以白色為基地,到處都點綴著鮮花,以及一些文藝的小句子。感覺老闆一定是一個內心很溫柔的人。

他家的鍋一直是個宣傳噱頭,據說是從義大利定製的手打銀器鍋,造型確實蠻精美。

湯底最有名的是骨膠原湯底,真的是看得見的膠原蛋白哦,還很少女心的撒了玫瑰花。Q彈的一大塊下到鍋中攪拌開,有一種濃湯寶既視感哈哈~

蘸料選了他家的金牌冰激凌麻醬,確實夠醇香啦,就是味道有點淡了。

菜品的話,比較推薦【金剛砂豆腐】和【麻椒鱸魚】。豆腐外面炸的很酥脆,裡面還保留著豆腐的柔軟。鱸魚很嫩,麻椒的口感也十分奇特,把魚肉的鮮味襯托的剛剛好。

【雪花肥牛】和【手打墨魚丸】也還不錯。肥牛看得出紋路,魚丸非常筋道,完全保留了墨魚的Q彈。

至於好多人推薦的【北緯38度高鈣羊肉】,怎麼講,看肉的紋理是不錯的。每一片中間保留了一段脆骨,口感還可以。不過羊肉的膻味實在是太重了,我並沒有吃完。

最後來說說飲品和甜品,算是造型上比較驚喜的部分了吧。顏值是真的挺能打的,拍出來照片非常好看。最好看的飲品是【荔枝氣泡水】,酸甜的口味也還不錯。甜品看菜單的選擇還是很多的,可惜我們去的時候想點的幾款都沒有了,最後不得不選擇了【楊枝甘露】、【穀物酸奶】和【醪糟湯圓】(對,這麼大的醪糟湯圓……)。我覺得味道都無功無過吧,顏值倒是無可挑剔的。

總之,算是難得的能夠讓小仙女們清清爽爽不留味道地吃火鍋的地方了吧。

佐佑帳篷餐廳

為了試吃這家佐佑,我可是冒著北京零下的嚴寒,露天吃了一次火鍋,凍成狗已經不足以描述我的心情了。

預定需要通過微信管家,每天中午12點搶第二天的帳篷。預定成功後到淘寶店提前付款,大概198元一位的自助餐。晚上一共有2場,我們選的晚8點場。

店在鼓樓東大街,一層是個還蠻文藝的咖啡廳,到了以後上二樓天台,就能看到這些閃閃發光的帳篷啦~

天台能看出布置得很用心,都是bling bling的fairy lights,帳篷也很漂亮。一個帳篷大概能坐4個人,裡面裝飾挺簡單的,一張小方桌,幾個靠墊和毛絨玩具。

說實話,體驗是有些不舒服的。一是冬天去有點太冷了,裡面也沒有電暖器。如果拉上帳篷以後,因為蒸汽的原因,會「下雨」。管家很貼心的告訴我們可以借一把傘……

二是火鍋的味道一般般吧。鍋底是賓士鍋,有冬陰功、麻辣和菌湯三種味道。菜品種類還蠻豐富的,有3層籃子。我們最喜歡的還是肥牛和魚,加了很多次。另外套餐還會包含酸梅湯和一碗南瓜粥。

但還是有很多驚喜的。最最最期待的就是人工降雪啦~今年北京沒有下雪,但在鼓樓的天台上哆哆嗦嗦地等到了今年冬天唯一的一場「雪」,也是蠻開心的。有一種自己也買一台造雪機的衝動。

另外就是店家很貼心,送了好看的甜點和花花。人也超nice,我們太晚了打不到車,小哥哥還陪我們等了很久。

總之來一次還是很值得的,氛圍真的很不錯,也特別適合搞party,不過下次記得暖和一點再來哦~

03

非典型系列

最後再給大家放個彩蛋,推薦幾家我常吃的哪個派都不屬於的火鍋店~

日式壽喜鍋

其實相比於老北京涮肉的厚切羊肉,我更喜歡切成薄薄一片的涮肉,燙幾下就熟的那種,吃起來特別嫩。這其中最好吃的做法,莫過於和牛壽喜鍋了。

壽喜鍋的鍋底口味偏甜,主要原料是味淋、昆布、日式醬油、清酒,以及最最重要的糖。甜度調的恰當,壽喜鍋也就成功了一半。

搭配壽喜鍋的最好食材就是和牛了。作為牛肉中的愛馬仕,和牛以漂亮的大理石紋理、香而不膩、入口即化而著稱。因為和牛的脂肪含量適中,使得牛肉在燙熟之後脂肪融化,更加鮮嫩多汁。 日本和牛從低到高分為A1-A5五個等級,其中A3以上的和牛就能夠看到清晰的大理石紋路了。一般等級越高越肥膩,壽喜鍋比較適合A3級的和牛。

因為湯底味道本身很濃郁了,倒沒有特別的調味蘸料,一般會蘸著生雞蛋吃,會讓牛肉的口感更嫩更順滑。如果不習慣這個味道的,也可以把雞蛋打進火鍋里。

我在北京最喜歡的兩家壽喜鍋店是以下這兩家:

者火和牛涮肉專門店

一家專門吃和牛的店,主要就是肉的品質和種類比較好吧,選擇多且全。其中安格斯牛小排或者和牛板腱這些部位會比較老一點,上腦和腹肉則會相對嫩。我每次去一般會點【和牛特選相撲拼】,屬於肥瘦相間的一款拼盤,兩個人吃也差不多。

他家的菜品一般以套餐出售,選好和牛以後可以搭配小菜、甜品和一籃蔬菜(豆腐、魔芋絲、白蘿蔔、大白菜這些)。柴魚豆腐和愛玉凍都還不錯。

熊也牛店

牛肉的品質上其實是不如者火的,從紋理也能看出來,選擇也不太多。同時鍋底有點偏咸了。不過肉的擺盤讓人很有食慾,店內裝修也十分可愛。另外還有一些非常不錯的小吃甜點,和幾個好友來放鬆下是很不錯的選擇啦。

假如在成都耗兒魚美蛙火鍋

我永遠忘不了在成都第一次吃到耗兒魚的感覺,那時候這種多刺不起眼的小魚還沒有跨越長江傳入北京,吃完一口簡直驚為天人!

從此每次吃四川火鍋,我都必點耗兒魚。這種魚雖然刺有點多,但骨架完整很容易剔除。而且肉質易熟,煮過了就會碎掉,吃起來既入味又特別嫩,是川渝火鍋的最佳搭檔了。

所以當我發現北京開了一家專門吃耗兒魚的火鍋店之後,就成了那裡的常客。可以選紅油或者酸湯耗兒魚,和在成都吃到的味道一毛一樣!

小夥伴們還可以趁著最近養蛙兒子的熱潮,去他家吃美蛙火鍋。蛙比牛蛙小一點,不是特別入味,但味道還是不錯的。

好了,為了給大家寫這期火鍋推薦,我連著吃了一個多月的火鍋,什麼行走的火鍋底料已經不足以形容現在的我了!大冬天的,和好朋友們拿著這份帝都火鍋地圖吃一圈兒,才能不辜負今年的冬天和身邊的人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劉小拿浮生記 的精彩文章:

你聽誰說俺們東北的酒店都埋汰!
去他的佛系90後,老子是斗戰勝佛啊!

TAG:劉小拿浮生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