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孫中山鬧革命,經費居然是大清親王贊助的?

孫中山鬧革命,經費居然是大清親王贊助的?

原標題:孫中山鬧革命,經費居然是大清親王贊助的?




NO.394 - 革命經費


作者:巴希爾

編輯:Q先森 / 出品:冷熱軍事史


1907年初,孫中山領導下的同盟會陷入空前困難。起義屢屢失敗,經費捉襟見肘。在此危急時刻,潛伏北京的間諜忽然送來1萬元巨款,同盟會暫解燃眉之急。


然而,這筆革命經費的來源卻令人大跌眼鏡。


捐助者竟然是大名鼎鼎的滿清鐵帽子王、肅親王善耆(著名女間諜川島芳子之父),還有滿洲親貴、陸軍大臣鐵良。


這二位都是宗社黨鐵杆,清朝滅亡後,多次組織復辟活動。他們居然出錢資助「反賊」孫文,實在不可理喻。



▲ 肅親王


當然,大清親王給同盟會捐款,也是有條件的——希望孫中山只搞「政治革命」,不要排滿。


大廈將傾之際,統治集團給自己留條後路的做法,不算罕見。就連刺殺攝政王載灃的熱血青年汪精衛,也在善耆等人寬待下免於一死,沒能當上烈士——結果後來反倒成了漢奸


不過,從組建興中會到辛亥革命,孫中山從事革命近二十年,在廣東、廣西、雲南等地策劃十餘次起義,不可能全靠清朝王爺贊助。那麼,他的革命經費究竟從何處來呢?

兄弟同心,富商慷慨解囊



革命領袖的家人,往往都要做些犧牲,孫中山也不例外。孫家家境起初並不富裕,靠長兄孫眉墾荒和經營牧場,家計改善,孫中山才得以接受近代教育。



▲ 孫眉


孫中山革命道路上最早的資助者之一,就是他的大哥。自1894年興中會成立開始,孫眉就提供了許多資金。


孫中山在檀香山建立興中會,意氣風發,準備到廣州發動武裝起義。結果搞了幾個月宣傳,響應者寥寥。


孫眉為幫助弟弟,低價出售自己農場的部分牲畜,加上其他會員捐助,總算湊到了6千多美元。這筆錢,就是亞洲第一共和國的「啟動資金」。


其後,孫文的起義行動屢屢失敗,多次由哥哥買單。到1904年瀕臨破產前,孫眉先後為弟弟的革命事業捐獻了75萬元


這是個什麼概念呢?1907年鎮南關起義前,革命黨人募兵,標準為每人每月餉銀20元。來自兄長的資金足夠孫中山募集數萬大軍。看來,中華民國的誕生不僅依靠偉大的「國父」,還得益於一位有錢的「伯父」

為孫中山革命事業傾家蕩產的不止一位。國民黨元老張靜江,出身浙江富商之家,他和孫中山的小故事廣為流傳。


據說,二人相識於開往法國的輪船上,張靜江對孫中山一見心折,慨然表示,孫如缺乏革命經費,發來字母「A」,即提供一萬元,「B」為兩萬元,以此類推。



▲ 張靜江


後來孫中山困頓時發了個「C」給張,果然收到三萬元。張靜江為贊助革命,甚至賣掉了自家的工廠。


還有香港富商李紀堂,旗下產業「益隆銀號」,家資巨萬,加入興中會後,被孫中山任命為駐港財政主任,革命黨在廣東的活動,從此多仰仗這位財神爺供給。李紀堂前後為反清活動花費數十萬元,最後家道中落,光榮破產


投資理財,首選「革命債券」



除了依靠家人和富商贊助,革命黨還有不少籌集資金的奇招。他們靈活運用了現代化的金融工具——發行公債。


▲ 早年的孫中山


早在1895年,香港興中會章程就規定,其成員可購買價值10銀元的股票。報酬優厚——待民國建立後償還100元。


1904年,孫中山在夏威夷印刷了面額1元的公債券,鄭重承諾建國成功後每券返本利10元。這個債券看起來是暴利,前提是孫大總統真能按期還錢


1905年同盟會成立,孫中山又抓住機會發售一批債券,這次售價為250元,革命成功後還本付息合計1000元。利率似乎低了,但同時給出明確期限,約定起事五年內還請。


孫中山對債券發售寄予厚望,希望能藉此集資兩百萬元。不過事與願違,儘管債券一直賣到印度,也只銷售了135號,銷量低迷。



▲ 晚清銀幣


雖然如此,發行債券仍不失為革命黨獲取資金的重要途徑。


1911年初,為了給黃花崗起義籌資,孫中山親自出馬,在舊金山印製了面額為10、100、1000美元的債券,這回他許諾,將來債券會成為共和國法定貨幣。


歐美華僑風氣開明,踴躍贊助。溫哥華致公堂帶頭買了1萬港幣。不少工人捐出整月的工資,還有的致公堂抵押會所籌款。加拿大華僑總共捐款超過7萬港幣。不過,驅動華僑出資的,恐怕不是什麼精明的理財算計,而是渴望祖國富強的愛國之心


▲ 黃花崗起義七十二烈士之墓


國際「支援」,功過留待後評



在孫中山的革命生涯中,海外華僑長期扮演奶媽角色。除兜售債券外,革命黨人直接募捐籌款的行動就更多了。


同盟會在南洋、美洲等地擴展分支後,均設立籌餉局,開展募捐活動。華僑工人、農民和小商販雖然不比張靜江那樣闊綽,但為了革命事業,不吝捐出多年積蓄。


越南華僑黃啟祥,是一家豆芽菜店店主,他在當地頭一個參加同盟會,捐助1千元用於開辦書報社,後更為支持鎮南關起義,捐獻一生積蓄數千元。



▲ 晚清銀元


孫中山大為感動,把他寫進了自傳里。黃花崗起義失敗後,孫中山要求美洲同志協助辦理善後,芝加哥同盟會當天即籌款3千元,電匯香港以備急需。根據不完全統計,辛亥革命爆發前,策劃費用共計10.58萬港幣,其中10.08萬由南洋華僑籌集

相比之下,革命黨人自家繳納的會費數量較少,聊勝於無。


興中會剛組建時,年費為1元,而有據可查的早期會員僅一百多人。到1906年,同盟會入會費、年捐均為1日元。如果沒有富裕會員和愛國華僑大力贊助,孫中山的革命道路恐怕不能走太遠



▲ 同盟會證書


除此以外,孫中山還有另一條國際資金渠道——日本人。


孫中山長期在日本活動,同盟會就成立於東京。清政府對革命黨在日本的活躍大感惱火,強烈要求日本將他們驅逐出境。於是,日本政府主動饋贈孫中山「離境費」7千日元。


上個世紀初,日元購買力很強。1920年代末郭沫若流亡日本,靠每月1百日元的生活費,養活了一家七口。


實際上,日本政府搞了一回慷慨的政治投資。日本富商鈴木久五郎也贈送了1萬日元。接受重金示好後,孫中山同意離開日本。



▲ 孫中山與革命黨人合影(攝於東京)

百萬巨款,難買革命成功



對於資金的重要性,孫中山本人也有清醒認識。他在黃花崗起義前夕動員講話時說:「款項能多籌一分,成功即增加一分。」


然而,儘管籌款力度頗強,到位金額不少,黃花崗起義仍以失敗告終。起義用資約21萬港元,善後又花費2萬港元。眾多愛國華僑捐出的積蓄,一天之內耗費殆盡。


等到辛亥革命爆發前後,革命黨至少籌集了247萬港幣,仍不足以應付臨時政府龐大的軍政開支。最後革命果實為袁世凱所摘取,孫中山等人提著腦袋鬧革命,結果卻給滿清官僚做了嫁衣。



▲ 袁世凱


歸根到底,辛亥革命黨先天不足,還不能提出具有吸引力的政治經濟綱領,真正動員底層中國民眾。既然不能啟發群眾政治覺悟,就只能對滿清上層搞暗殺,對基層用收買。


例如,同盟會曾依託法屬越南,在雲南、廣西邊境發動多次起義。當地清軍極其腐敗,軍官貪污軍餉,士兵為了謀生,甚至要給法國人打工修路。


面對這樣深刻的矛盾,孫中山等不做士兵思想工作,而是簡單粗暴地花錢策反,宣揚帶槍投誠者給銀元一枚。既帶來沉重的財政負擔,又買不到真正的戰鬥力。


▲ 辛亥革命


結果,同盟會起義經常是少量革命派骨幹加上大多數「僱傭兵」。只要糧餉接濟不上,戰況就會失控


1908年雲南河口起義期間,革命黨軍事領袖黃興親率義軍進攻蒙自,結果行軍不到一里地,手下大兵向天開一排槍,齊聲喊苦叫累,黃興再三撫慰也沒用,無可奈何只好折回,痛失戰機。



▲ 黃興


另一方面,同盟會領導人總寄希望於一擊佔領中心城市,打倒清政府,很少認真建立鞏固的革命根據地


於是,在武器、彈藥、糧餉方面,他們只能依賴國外支援。購買槍械彈藥需耗費大量資金,而且境外供應很不穩定,一旦中斷,戰局就會發生逆轉。好幾次起義,都因缺乏軍火和後勤,導致隊伍瓦解。


如1907年,孫中山募集到一萬日元,購得新式步槍兩千支、子彈120萬發,原計劃運往廣東支援起義軍,在轉運過程中不幸被日本警察沒收,損失慘重。


▲ 晚年孫中山


缺乏穩固後方,和基層士兵糟糕的政治覺悟互為表裡,成為孫中山革命屢戰屢敗的重要原因


孫中山在總結起義失敗教訓時,曾多次強調經濟的重要性。他反覆說失敗「原因皆金錢不足」,「財政難題無從解決」。


倘若一個政黨、一支武裝缺乏明確的綱領、現實的策略,無論給它多少投資,最終免不了化為烏有。



入群、投稿、轉載與商務合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熱軍事史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不是楚國統一天下?
三國時期災禍頻繁,怎樣才能保障軍隊糧草?

TAG:冷熱軍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