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7年江西銀監局累計發現違法違規問題1023個

2017年江西銀監局累計發現違法違規問題1023個

據江西銀監局介紹,2017年江西銀監局綜合開展「三違反」「三套利」「四不當」專項治理,下大力氣整治亂搞同業、亂加槓桿、亂做表外業務等市場亂象,取得階段性成效。

創新檢查方式。堅持問題導向、風險導向,採用檢查人員和檢查對象「雙隨機」相結合的方式,確定38家機構(以法人機構和一級分行計)為檢查對象。加大交叉檢查的範圍和力度,轄內所有銀監分局均採取檢查組長+主查異地交叉的檢查方式,有效增強了檢查的獨立性。全省統籌檢查項目、內容、人員和經費,統一組織、方案、培訓、進點、定性和處罰,最大限度整合節約監管資源,提升檢查質效。

優化檢查手段。強化科技應用,組織專門人員運用銀監會現場檢查EAST(Examination & Analysis System Technology)系統,進行檢查對象的數據分析與疑點數據篩選,提升檢查效率。加強橫向聯動,成立全省聯動協查工作組,統一協助追查跨行資金流向,多次組織赴北京、上海、廈門等地開展延伸調查。強化監管履職,開展現場檢查質量後續評估,強化履職盡責與責任追究,切實提高檢查人員履職的有效性。

嚴格監管處罰。檢查累計發現違法違規問題1023個,涉及金額996億元。針對發現的重大違法違規問題,共對34家銀行業機構罰款1270.3萬元,沒收違法所得29.74萬元;處罰人員27人,其中取消1名高管人員任職資格終身,取消1名高管人員任職資格3年;對1家機構採取停止批准增設分行級分支機構的強制監管措施,有力發揮監管處罰的震懾作用。

鞏固整治成效。自主組織開展亂象整治「回頭看」,將前期檢查發現的突出問題在全轄進行通報,督促轄內各銀行業機構對照問題清單有重點、有針對性地再次開展自查自糾,切實做到以點帶面、舉一反三、標本兼治、全面整改,有效鞏固了整治成果。

監管重拳出擊下,轄內銀行業市場亂象得到有效整治。一方面,「脫實向虛」的勢頭得到了初步遏制。2017年末,法人機構發行金融同業專屬理財產品餘額248.76億元,較上年末減少65.74%;委託貸款較2016年少增315.39億元;製造業貸款增速由上年末-0.27%升至4.12%,小微企業貸款增速高於各項貸款增速3.32個百分點,信貸資金加速迴流實體經濟,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顯著增強。另一方面,銀行業機構合規意識和責任意識不斷強化。通過亂象整治,各銀行業機構積極通過完善制度流程、優化管理機制、收迴風險融資、增加有效抵押物等方式進行整改,防範化解風險的主體責任意識顯著增強,公司治理與內控管理得到進一步完善,落實國家宏觀政策與監管要求的主動性進一步提升。截至2017年末,「三三四」專項治理自查和監管檢查共發現問題整改率達87.1%,有效引導銀行業機構回歸本源、專註主業,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

新聞多一點

江西銀監局積極探索贛江新區綠色分(支)行創建工作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及省委、省政府關於贛江新區綠色金融發展戰略,江西銀監局積極爭取銀監會政策支持,在全國率先創新試點開展銀行業金融機構綠色分(支)行創建工作。

探索建立銀行業機構綠色分(支)行管理標準。江西銀監局結合江西實際,制定出台《江西贛江新區綠色分(支)行管理暫行辦法》,立足於綠色金融、綠色分(支)行定位,明確綠色分(支)行實施「統一標準、掛牌經營、動態管理」的原則,明晰評選條件及標準,重點提出「綠色信貸平均餘額占所在分(支)行信貸總額比重不低於60%,或綠色信貸授信客戶佔分(支)行客戶總數不低於60%;不良貸款率不高於本機構江西轄內小微企業貸款平均不良貸款率」等綠色分(支)行評選指標,探索建立贛江新區綠色分(支)行動態管理制度,助推構建區內綠色金融服務體系。

多方聯動推進綠色銀行機構發展。江西銀監局聯合省政府金融辦、人民銀行南昌中心支行、贛江新區管委會出台《關於支持贛江新區綠色銀行機構發展的意見》,積極引導綠色金融機構入駐贛江新區,建立科學有效的經營管理機制,豐富和開闢綠色融資渠道,降低綠色融資成本。同時,對入駐贛江新區隸屬於銀行業機構總行或省行單獨設立的綠色金融事業部,在資金、辦公場地、員工福利等方面給予一定的獎勵和優惠。

全面有序啟動綠色分(支)行創建工作。江西銀監局印發《2017年度江西贛江新區銀行機構創建「綠色分(支)行」工作方案》,進一步明確贛江新區綠色分(支)行的申報條件、評選程序及工作時間節點,預計將於今年一季度完成贛江新區綠色分(支)行評選創建工作。

(責編:徐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濟日報 的精彩文章:

人才市場缺人,你準備好了嗎?
哪些城市最有可能加入「萬億俱樂部」?這個地方潛力最大

TAG:經濟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