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兒科常用的影像學檢查有哪幾類?輻射大小、檢查注意各不同

兒科常用的影像學檢查有哪幾類?輻射大小、檢查注意各不同

如果兒科醫生無法確定孩子患病或受傷的原因,可能需要影像學檢查協助診斷。影像學檢查可以觀察孩子體內的情況,有些檢查甚至可以幫助我們在癥狀出現前就能發現病變。之前你可能對這些檢查有所顧慮,希望我們的解釋能讓你放下心來。

常用的影像學檢查有哪幾類

X線攝片

X線攝片通過讓電磁波,即X射線(一種形式的光波)透射過身體,在膠片上成像,被稱為×線攝片。通常用於檢查骨骼、肌肉或臟器(如心臟或肝臟),以及發現體內的氣體,也可探查金屬物體。X線可以檢查身體的許多部位。如胸片能發現肺炎或肺不張、心臟擴大、肋骨骨折。四肢X線片能顯示骨折或其他骨骼病變。

檢查所需時間:每次檢查只需幾秒鐘,就像拍照一樣。

輻射問題:只是身體需要檢查的部位暴露於×射線中,輻射劑量很小。

檢查是否疼痛:沒有疼痛。

準備事項:檢查一般無需提前準備。

檢查過程:身體受檢部位置於X射線發射器和膠片之間。身體其他部位覆蓋鉛圍裙以減少輻射暴露。兒童檢查時,需要使用特殊的肩帶固定。家長陪伴時,也需要穿戴鉛圍裙。

X線透視

X線透視是一種可以實時成像的X線檢查技術。X線透照到身體特定部位在監視器上顯像。主要用於胃腸道、肺和氣管或膀胱疾病的檢查。

檢查所需時間:5~20分鐘。

輻射問題:比X線攝片輻射劑量要高,但具體取決於檢查持續時間。一般情況下,只在必要時透視機才會開啟,以儘可能減少輻射劑量。

檢查是否疼痛:檢查沒有痛苦,但某些準備措施可能會帶來不適。

準備事項:在某些X線透視檢查前,患者需要空腹,只能進食液體或需使用灌腸劑。有時檢查時需注射或口服造影劑,以使受檢部位病變能清晰顯示。如果孩子不能主動口服造影劑,則需要鼻飼。(鼻飼非常安全,只會帶來暫時不適。採用鼻飼可縮短檢查時間,減少輻射暴露。)

檢查過程:在較暗的房間內,身體的受檢部位置於X射線發射器和×線透視屏幕之間,可以通過監視器動態觀察身體圖像。

CT掃描

CT掃描是一種特殊的X線檢查技術,它利用計算機使體內成像更細緻。螺旋X射線管環繞患者周圍,從多種角度獲取器官和組織的圖像。在短時間內可以獲得上百幀圖像。CT掃描實用性很強,它比常規X線檢查能獲得更多詳細的圖像。通常用於診斷體內不同部位的腫瘤、感染或損傷。

檢查時間:一次CT掃描只需要幾秒鐘時間。

輻射問題:輻射劑量高於常規X線攝片,但低於X線透視檢查。

檢查是否疼痛:一般沒有痛苦,除非需要注射造影劑,必須從手臂靜脈注射。

準備事項:可能需要注射或口服造影劑。

檢查過程:患者躺在可滑動進出於CT掃描儀的檢查床上。孩子在做CT掃描前需要給予鎮靜劑。

核磁共振(MRI)

MRI利用強大的磁場.電磁波及計算機技術可以非常清晰地顯示體內細節影像。通常用於篩查出生缺陷、炎症、感染、腫瘤和外傷性疾病。

檢查時間:30~60分鐘。

輻射問題:沒有輻射。

檢查是否疼痛:沒有痛苦,除非患者需要靜脈穿刺注射造影劑。不過,在掃描檢查期間能聽到比較大的嗡嗡和敲擊聲。年齡比較小的孩子會被這些雜訊嚇到。

準備事項:嬰幼兒在做檢查前需要鎮靜。在檢查時,不能帶入任何金屬物品。

檢查過程:躺在檢查床上慢慢滑入掃描儀,所以保證患者靜止不動很重要。

超聲檢查

超聲檢查是利用超聲波進行體內成像的檢查技術。超聲波傳入體內後通過獲取被身體反射的聲波形成圖像,稱為聲像圖、超聲心動圖(心臟超聲),或超聲掃描圖。用於輔助診斷腎臟、膀胱和子宮疾病,以及心臟(稱為超聲心動圖)、肝臟、脾、膽囊和胰腺等疾病。超聲還可用於檢查孩子的腦部,尤其是早產兒。

檢查時間:15分鐘~1個小時。

輻射問題:沒有輻射。

檢查是否疼痛:沒有痛苦。

準備事項:有時候檢查前需要空腹或大量飲水。

檢查過程:首先在皮膚表面塗上一種特殊的膠凍狀液體,然後,檢查者手持一種被稱為感測器的探頭在檢查部位來回移動。

核素顯像

核素掃描(有時被稱為放射性核素掃描)不僅可以顯示人體的各部位結構,還可顯示其功能狀態。在掃描前,需要注射或口服放射性物質,即「示蹤劑」,然後通過γ攝像機在體外檢測示蹤劑的能量射線,經由計算機處理形成圖像。常用於檢查腎臟、肝臟、心臟、肺和腦等臟器。骨骼顯像能顯示創傷、感染或腫瘤,甚至可在普通X線檢查尚無異常時即已發現病變。

檢查時間:15分鐘~1小時。

輻射問題:比×線透視或CT掃描的輻射劑量要小。在掃描前,需要注射或口服放射性物質,即「示蹤劑」,這種示蹤劑的放射性可於24小時內衰減,隨大小便排出體外。許多研究表明,大小便中的放射性物質不會對孩子造成危害。

檢查是否疼痛:沒有疼痛。

準備事項:需要口服或注射示蹤劑。患者在檢查前需要空腹或大量飲水。嬰幼兒可能需要採取鎮靜措施。

檢查過程:躺在檢查床上,γ攝像機緩慢從身體掃過並攝取圖像。

如果孩子需要採取鎮靜措施怎麼辦?

在影像學檢查中,孩子需要保持不動。如果孩子在檢查中移動,圖像就會模糊,可能需要重新檢查。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出現,通常需要給孩子採取鎮靜措施。

如孩子需要鎮靜,之前要作這些準備。

在檢查前3~8小時內,不要給孩子任何食物或飲料。

讓孩子少睡些,以便孩子在檢查時入睡。

另外,如果檢查當天孩子不舒服、發燒或煩躁異常,要跟醫生及時溝通,必要時另行安排檢查時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依不舍 的精彩文章:

臨睡前4個小時進食是最合適的,食物充分消化後再睡更健康
慢性前列腺炎七種食療方

TAG:醫依不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