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一個人好好的,為什麼要結婚

我一個人好好的,為什麼要結婚

撰文 | 林浩

出品 | 網易浪潮工作室

歡迎下載網易新聞客戶端訂閱查看

如果你今年24歲,沒有談戀愛,那你恐怕剛剛經歷過一場血雨腥風的春節。你的每一個親戚都在重複「什麼時候結婚」這樣的問題,你媽已經在為你物色下一個相親對象,而你那些平時從來不會談論感情問題的同學,也突然熱心地為你介紹潛在的可能。

家人朋友催婚的背後,其實是年輕人結婚越來越晚了。從民政部每年發布的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來看,2012年是20-24歲人口占結婚總人口比重最多的最後一年。從2013年開始, 25-29歲的年輕人變成了登記結婚的主力。江蘇省去年的平均初婚年齡更是達到了34.2歲。

為什麼今天中國的年輕人都不願意結婚了?是因為人們對伴侶的要求越來越高了嗎?年輕人不願意結婚,是「剩女思維」在作祟嗎?

不結婚不是因為窮

從2014年開始,中國的結婚率一路走低,16年結婚率更是跌回08年的水平。與之相對的,則是離婚率不斷走高,可謂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結婚愛離婚。

2009-2016年,中國粗結婚率和粗離婚率的變化 / 民政部

縱向來看,中國的結婚率的確下降了不少。但如果在國際上進行橫向對比,則不難發現,國外的結婚率簡直一個能打的都沒有,尤其是英法德日這類發達國家。相比之下,中國人的結婚率就顯得鶴立雞群了。

其實,不結婚是一個全球現象,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是如此。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成員國數據,從1970年到2014年,全世界的結婚率都在顯著下降。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成員國1970、1995和2014年的結婚率對比 / OCED

中國人真的都不結婚了嗎?2017年,15歲以上人口中,接近74%的人是已婚狀態(不包括離異和喪偶),請注意,分母中還包括了未達到法定婚齡的人。同樣的統計,在美國則剛剛超過50%,也就是說,有近一半的美國人不在婚姻狀態。

中國人的已婚率依舊很高,而初婚年齡又確實在增長。也就是說,年輕人不是不結婚了,而是沒能在年輕的時候結婚。那麼,是什麼導致他們推遲了結婚計劃呢?

2017年,美國有54%的男性和51%的女性是已婚狀態 / 人口普查局

從經濟學的角度看,婚姻推遲實際是個體在婚姻市場搜尋匹配的過程受阻。貝克爾(Becker)是最早將人類婚姻匹配行為數學模型化的學者,他建立了一個婚姻匹配模型,並指出婚姻市場中的男性和女性,都會基於效用最大化的原則進行婚姻搜尋,從而讓自身從婚姻中獲得最大效益。

在大多數人看來,結婚不一定只是因為愛情,婚姻背後往往有經濟方面的考量。中山大學社會科學研究院曾對三萬多名80、90後做過調查,50%的受訪者認為年輕人不願結婚的最大原因是經濟壓力。確實,這個時代對年輕人太不友好了,不論是農村地區的天價彩禮,還是一線城市的魔幻房價,似乎都在支持這個結論。

不過,人們的直觀感受和真實情況之間,往往有著不小的差距。如果認真研究中國新生代婚姻的影響因素,其實不難發現,經濟壓力並不是造成年輕人不結婚的主要原因。相反,越是能掙會花的人,結婚往往就越晚。

各國平均結婚年齡。越是發達的國家,越是普遍晚婚。中國為25.3歲 / Priceonomics

廣西師範大學的兩名研究生對城市居民收入水平與婚姻狀況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與收入低的城市居民相比,收入高的城市居民更傾向於未婚。

此外,如果你是在一線城市工作的80、90後,又恰好是農村戶籍,這個數據可供參考:每月多掙一千元,結婚年齡晚半年;每月多花一千元,結婚年齡晚一年。

當然,這個結論對於收入超高的文娛明星就不適用了,儘管他們也是典型的晚婚人群。真按照這個規律,年收入在兩千萬以上的王寶強要想結婚,可能得等到一千年以後。

收入與婚齡呈正相關,其實並不難理解。加州大學和密歇根大學的學者研究發現,結婚年齡與收入前景有關,特別是男性。二十八九歲才結婚的小夥子,與十八歲就結婚的同齡人相比,平均收入高出20%。

對自身前景預期不高的男性,為了避免未來婚姻匹配困難,大多會提早結婚。20歲的鐵柱一旦錯過二丫,很可能就會被同村的二狗搶先定親。而對自己預期良好的男性,願意且能夠承擔更長時間的擇偶過程,往往會選擇推遲結婚。30歲的王思聰被稱為「國民老公」已經很久了,可他從來也沒把自己變成任何人的老公。

知識改變婚姻

中國的家長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從而形成了一些樸素的觀念,比如「找對象要門當戶對」。

家長們對於這些現象的觀察是準確的,中國的擇偶標準隨著時代的變遷有所調整,但婚姻匹配模式的主流一直是同質婚,而非交換婚。簡單地說,同質婚就是相似的人組成家庭,而交換婚則是通過婚姻進行資源交換,比如所謂的「男財女貌」。

2018年2月14日,在瀋陽舉辦的萬人相親會,家長們在超級特賣場里給孩子挑選合適的對象 / 視覺中國

在各類同質婚中,又以教育的同質婚最為顯著。為什麼人們更願意與自己教育水平或社會經濟地位相似的人結婚呢?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個人的求偶偏好,二是婚姻市場的結構性限制。求偶偏好可以理解為自戀,人們會更願意喜歡與自己有相似之處的人,結構性限制則是一種天然隔離,住在貧民窟的小男孩很難結識別墅里的白富美。

你有過這樣的經歷嗎?還在念本科的時候,你的初中同學已經在社交網路里曬下一代了。大學剛畢業,沒什麼聯絡的高中同學也向你發來婚禮請柬。如果你出身於農村地區,這種感受可能會更加強烈。

人們感慨著「知識改變命運」,而這並不是錯覺。1999年以來的高校擴招,讓大量青年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時,也推遲了進入初婚的年齡。

中國大陸歷年大學生和研究生數量 / 《高校擴招對婚姻市場的影響》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結婚率就越低。在中國,1975年之後出生的城市男性和女性,受教育年限每增加1年,初婚幾率分別將會降低9.6%和9.7%。相應地,受教育程度每上升一個層級,初婚年齡就要上升1.6歲。

那麼,究竟為什麼學歷越高,就越晚結婚?

由於在校生大量的精力被課業佔用,學生角色與婚姻角色衝突,使得人們往往選擇先完成學業再進人婚姻。本科畢業一般為22歲,如果讀研究生,在校期就會一直延長到25甚至30歲。雖然也有學生在讀博期間結婚,但真正能將科研和家庭兼顧的人還是鳳毛麟角。

南開大學為已婚學生提供的「夫妻宿舍」,住宿費每年2400元 / 視覺中國

在貝克爾看來,個體提高教育水平是為了實現效用最大化,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在勞動力市場上取得體面就業崗位和高收入,第二,在婚姻市場上找到高收入的配偶。對男女雙方來說,在考慮了收入、閑暇和家庭內勞動後,成立家庭帶來的效用要大於不結婚時各自效用的總和。否則,雙方會維持單身狀態。

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會導致初婚推遲。按照性別角色分工理論的觀點,男性通過工作為家庭獲取主要的經濟來源,女性負責照料家庭和養育子女,在經濟來源上依賴丈夫的支持。這套「男主外,女主內」的模式,大多數中國人都非常熟悉。

但如今,事情正在起變化。高校擴招提升了女性的受教育程度和經濟獨立預期,加上中國女性的勞動參與率很高,她們不再需要早婚以獲得經濟支持,推遲結婚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看到這裡,相信有些朋友已經恍然大明白了:現在結婚率低,都是因為這些學歷高、掙錢又多的女人不願意結婚了唄?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剩女,一個偽命題

我們可以在互聯網上看到各種對剩女問題的點評,比如有專家說「中國性別比失衡,未來將有三千萬男性打光棍」,並且把情緒發泄在未婚女性身上,「那麼多中國男人找不到老婆,你們還不結婚,有沒有社會責任感」、「不結婚對得起你父母把你養這麼大嗎」、「真替你父母不值,養了個賠錢貨」。

但很遺憾,他們連指責的對象都是錯的。在討論女性對於結婚率的影響之前,我們先來進行一個不負責任的推想。假設個人結婚對於社會是一種貢獻,那麼結婚越早的人群,相應的貢獻也就越大。結婚越晚,甚至不結婚的人,則視為拖後腿。那麼,在結婚這個問題上,是誰在拖後腿?男性還是女性?

誰結婚更早?毫無疑問,全世界的女性都比男性結婚更早,只是早多早少的問題。

全世界女性平均初婚年齡。在剔除男性數據之後,全球結婚年齡普遍前移。中國為24.2歲 / world bank

在全世界範圍看,女性平均比男性結婚早3.7年。男女初婚的年齡差距與收入呈反比,也就是說,越窮的國家男女初婚年齡差距越大。比如在埃及,婦女平均結婚年齡比男子早5年,在法國,則只有1.6年。

從宏觀上看,隨著女性收入提高、經濟水平提高,她們的要求也水漲船高,可以匹配到的男性數量就變少了,搜尋失敗的風險加大。在繼續搜尋的過程中,一些尚未成婚的女性就被稱為「剩女」。

女性綜合實力的提升確實會使得她們更加耐心地尋找合適的配偶,但她們仍然會較為普遍地進入婚姻,而並非因為經濟上減少對男性的依賴而不進入婚姻。

2017年,江蘇淮安的青年相親會上,多數參加者為女性 / 視覺中國

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結果, 95%的女性在30歲到來之前就已經結婚,40歲以上的未婚女性更是連1%都不到。也就是說,99%的女性終究會結婚。別再對剩女問題憂心忡忡了,做一個不恰當的比喻,沒進入婚姻的女性怕是比酸奶蓋上殘留的酸奶還要少。

相比之下,中國未婚男性的問題則要嚴峻得多。2010年,25-29歲之間的未婚男女比例為166:100,而30-39歲之間則為279:100,即每100位未婚女性對應279位未婚男性。

當然,這是因為男性的絕對數量本來就多於女性,即使所有女性都進入婚姻,還是會剩下很多男性。而這與計劃生育下執行一胎化造成的性別比例失衡有關。中國從1971年陸續開始推行計劃生育,1982年定為基本國策,到2010年,在政策影響下成長起來的第一批孩子,剛好達到上述年齡。

2017年,安徽安慶一名90後女孩出嫁。參加婚宴的單身村民中最小的20多歲,最大的50多歲,他們也希望能早日結婚 / 視覺中國

雖然都是沒婚結,但「剩男」和「剩女」的成分還不太一樣。按照婚姻梯度理論,女性更願意向上尋找,對她們來說,好男人就是「什麼都比自己好一點的男人」,而男性更願意向下尋找,這樣在家庭內部比較有話語權。在這樣的擇偶規則下,A男找B女,B男找C女,被剩下的就是A女和C男。

在很多情況下,人們把「剩女」和「剩男」簡單理解為城市女性和農村男性。我們的未婚女性,數量上雖然不太多,但要是任憑她們剩著,總有人覺得是「資源浪費」。他們恨不得化身為按頭小分隊,彷彿讓剩女和剩男相愛,就能為民除害。可惜兩類人群差異太大了,連剩男都非常清楚這不現實,所以都是直接從越南買新娘。

比起年輕人的婚育意願日漸低下,更令人感到遺憾的是,官方几年前還在鼓勵晚婚晚育,轉眼間又哀嘆「剩男」「剩女」。這兩副面孔,像不像高中時不許孩子談戀愛,大學畢業就希望你立馬找到人結婚的中國式家長?

參考資料:

[1]Becker,G.S.(1973).A Theory of Marriage:PartI [J].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81(4).

[2]Marriage and divorce rates(2016). OECD.

[3]Historical Marital Status Tables(2017).U.S.census Bureau.

[4]At What Age Do People Get Married Around the World? Priceonomics(2016).

[5]Bergstrom, T., & Bagnoli, M. (1993). Courtship as a Waiting Gam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01(1), 185-202.

[6]Bergstrom, T., & Schoeni, R. (1996). Income Prospects and Age-at-Marriage. Journal of Population Economics, 9(2), 115-130.

[7]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2010-2016[EB/OL].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網站.

[8]中國人口和就業統計年鑒 2017版. 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2017.11.

[9]結婚率遠超發達國家,中國家長都是怎麼想的[EB/OL].網易數讀,2018.

[10]經濟壓力影響青年人婚姻[N].中國青年報,2015-06-04(06).

[11]戚傑強,譚燕瑜.我國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對其婚姻狀況的影響——以廣西的抽樣調查為例[J].西北人口,2008(01):35-37+41.

[12]馮虹,趙一凡,艾小青.中國超大城市新生代農民工婚姻狀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基於2015年全國流動人口動態監測調查數據[J].北京聯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15(01):57-63.

[13]劉昊.高校擴招對我國初婚年齡的影響——基於普查數據的分析[J].人口與經濟,2016(01).

[14]於嘉,謝宇.社會變遷與初婚影響因素的變化[J].社會學研究,2013,28(04).

[15]馬磊.同質婚、交換婚與當前中國社會的婚姻壁壘[J].人口研究,2017,41(06):16-32.

[16]周興,王晶晶,張東玉.生育需求、婚姻匹配與夫妻初婚年齡差距——來自中國城鄉家庭的研究[J].人口學刊,2017,39(06):17-26.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浪潮工作室 的精彩文章:

校服毀掉了中國人的青春

TAG:浪潮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