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五子朱慈煥的悲慘結局:一生東躲西藏,75歲被康熙凌遲處死
1644年,李自成率領農民軍攻入北京城,見大勢已去,崇禎皇帝砍殺妃子和公主,抱著一線希望他把太子朱慈烺(lǎng ,15歲)、三子朱慈炯(12歲)、五子朱慈煥(11歲)託付給太監(其他兒子已夭折)趁亂護送出宮,希望三個兒子能延續大明皇裔,今後有機會重整大明江山,自己則在無盡的悲傷與絕望中自盡於煤山。
逃出宮後,太監們只顧自己逃命,哪管三位皇子的死活,最終無所適從的三位皇子全部被李自成抓獲。李自成得到三位皇子後如獲至寶,一直把他們帶在身邊,希望在緊要關頭能像曹操那樣「挾天子以令諸侯」。可是讓他沒想到的是,大順軍在攻打山海關的吳三桂時大敗,三位皇子因戰亂再次走失。
影視劇中的太子朱慈烺
影視劇中的朱三太子朱慈炯
清軍入關後,逃難中的太子朱慈烺被多爾袞抓獲,因清軍入關是打著「替前朝報仇」的旗號,因此找了個「冒充前朝太子」的理由處死了朱慈烺。三子朱慈炯下落不明(傳說他被),很多人於是打著「朱三太子」旗號反清,這個「朱三太子」困擾了清朝幾十年時間。
影視劇中的朱慈煥
朱慈煥,崇禎皇帝第五子,是明確活下來的唯一皇子,民間很多人把朱慈煥當作朱三子,其實是錯誤的。
朱慈煥在李自成兵敗時逃走,他一路乞討,來到一個王姓鄉紳家裡時,王鄉紳見他氣質特別,文才不凡,談吐文雅,詳細問了他的情況。朱慈煥見王鄉紳並不壞,就說出了自己的真實身份。見皇子淪落到如此地步,王鄉紳留著眼淚緊緊拉著朱慈煥的手,他冒著風險收留了這位落難的皇子,把他改名為王士元,並讓他跟自己的兒子一起念書。
幾年之後,王鄉紳病故,王家怕惹禍不敢再收留他,朱慈煥只好再次流浪,他來到浙江餘姚,隱姓埋名當了和尚。後來,一位胡姓鄉紳到廟裡祭拜,發現20出頭的朱慈煥氣宇非凡,滿腹詩書,還十分擅長下圍棋,料定其並非一般人,於是極力勸其還俗,還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了他。
於是,朱慈煥在這裡落戶,以教書為業,結婚後生了三個兒子兩個女兒。岳父去世後,加上子女又多,沒過多久家庭生活變得異常困難,他不得不四處尋找教書的活以養家糊口,有時不得不向地方鄉紳打秋風來勉強維持生活。
朱慈煥一生小心謹慎,安分守己,一旦風聲緊,他趕緊帶著一家人逃亡,幾十年間一家人流浪於大江南北,受盡艱辛與困苦,期間又添了一名孫子,好不容易熬到七十歲,此時正是康熙年間,天下太平,人們安居樂業,雖然生活不易,但也算兒孫滿堂。
康熙為了爭取民心,即位後曾六次拜謁明皇陵,行三跪九叩之禮。特別是1699年(康熙三十八年),康熙拜在謁明皇陵後,向大臣表示要查訪一個明皇室後裔,來管理明孝陵。
朱慈煥以為,自己年逾古稀,康熙又是個明君,對前朝也尊敬有加,可以安度餘生了,於是放鬆了警惕。人都有表達的慾望,一次酒後,他向一位跟自己交往很久的朋友透露了自己的身世秘密。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結果這個「爆炸」消息很快被傳了出去。
浙江東部有一位志在反清復明的念一和尚,聽到前朝皇子還在人世,便打著朱慈煥的旗號起事,結果很明顯,念一和尚失敗。
清廷順藤摸瓜,得知了朱慈煥下落。聽到清兵來抓,朱慈煥丟下孤兒寡母,帶著孫子和兩個兒子一起逃到山東,不幸的是,這回他再也沒逃脫掉,1708年,朱慈煥和孫子以及兩個兒在山東被抓。留在家裡妻兒們當時聽說清兵來了,皆投繯自盡。
在朝廷上,官員讓念一和尚與朱慈煥對質,「及提先生對質,又雲不相識」,證明兩個人根本不認識。朱慈煥還為自己辯護到:「吾數十年來改易姓名,冀避禍耳……吾今年七十五歲,血氣已衰,鬚髮皆白,乃不反於三晉變亂之時,而反於清寧無事之日乎?且所謂謀反者,必佔據城池,積草屯糧,招軍買馬,打造盔甲,吾曾有一於此乎?」
(意思是我數十年來改名易姓來避禍,今年已經75歲了,已是垂暮之年,我在三藩之亂都沒有造反,又怎麼會在天下太平時造反呢?而且,所謂謀反,必定會招兵買馬,打造武器盔甲,佔據城池,囤積糧草,這些我做過哪一個?)
雖然康熙一生以「寬大仁慈」聞名,但面對曾經困擾大清幾十年的對手,即使是75歲,也毫不手軟,康熙讓人查訪「明室後裔」,其實是葉公好龍。康熙「念其年老」,對朱慈煥判了個「凌遲處死」,他的孫子和兩個兒子也被處斬。至此,崇禎一脈完全斷絕。
後來清廷在修明史時,故意隱瞞了朱慈煥的身世,稱他六歲時即夭折。
※日本農民挖出一枚金印,證實日本是漢藩屬國,日專家稱:這是假的
TAG:魯迅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