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之死已是定數?看看誰才是關羽的死敵
自從關羽留守荊州之後,關羽的死已成定局,「東合孫權,北據曹操」的戰略規劃從一開始便埋下了禍根。
說起三國時期的關羽和孫權,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關羽的死亡可以說跟孫權是有千絲萬縷的關係,那麼孫權為什麼到最後一定要殺了關羽呢?
關羽最看不起的人是孫權,到頭來卻恰恰死在孫權刀下。孫權不怕關羽,孫權的部下呂蒙更不怕關羽,他們只是敬重他,卻不覺得他有什麼了不起。
義薄雲天、勇冠三軍的關羽當然算得上是蓋世英雄,但在人才濟濟的三國時代,其他人也未必就是狗熊。尤其三國領軍人物曹操、劉備、孫權,可謂人傑中的人傑,但關羽敬劉備,禮曹操,卻獨看不起孫權。
身為吳主,能夠在十八路諸侯鏖戰之後僅存的三個碩果之一,孫權肯定不是草包。豈可小視?
本來孫權打不打荊州,在兩可之間。諸葛瑾出的主意正中孫權的下懷,去荊州向關羽提親,沒想到關羽勃然大怒曰:"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不看汝弟之面,立斬汝首!再休多言!"把諸葛瑾轟了出去。
可憐孫權,曹操尚言:生子當如孫仲謀。而在關羽眼中孫權竟如一狗。關羽最看不起的人為什麼是孫權?到頭來卻又為什麼恰恰死在孫權刀下?
關羽瞧不起孫權,不外乎兩點:
一者孫權是世襲之子,不是白手起家,他只是繼承父兄之業,等於得了筆巨大遺產的公子哥。這一點比白手起家、叱詫風雲的曹操、劉備差得多。在關羽心中孫權和曹操、劉備根本不是一個級別的。
再者,關羽對於孫權的為人也極為藐視。孫權做事首鼠兩端,腳踩兩隻船。事魏事蜀反覆無常,實屬一蛇鼠兩端的小人。但是,即便"蛇鼠兩端的小人",也並不等於是個狗熊。充分證據說明,關羽雖滿肚子瞧不起孫權,孫權也沒有把關羽太當一回事。
從關羽與孫權的交手來看,雖然孫權搞的"偷襲"戰術,但他的謀略與用人卻遠勝出關羽不止一籌。相比較而言,為謀求後發制人,孫權不像關羽那樣頤指氣使,他能屈能伸,特會裝熊,壓低姿態,麻痹對手,以求在戰場上畢全功於一役——這是孫權最慣用的計謀。
孫權先用大將呂蒙、後用新秀陸遜,都是內秀十足、胸懷錦繡的大才,而那關羽鎮守荊州時信任的大將潘睿、糜芳等人,均為虛偽無能之輩,一觸即潰,大禍臨頭各自飛,他們貌似忠厚實則見利忘義,斷其後路、送關羽下地獄的,其實正是後方的他們。
孫權不怕關羽,孫權的部下呂蒙更不怕關羽,關羽不知道,人們只是願意敬重他,卻不覺得他有什麼了不起。東吳派去斬殺關羽的潘璋,並不是什麼名將,而實"博盪嗜酒"之輩,實際擒獲關羽父子的,更只是潘璋手下一個名叫馬忠的小角色。關羽不明不白地死於尋常匹夫的暗算,本人身首異處,死得實在窩囊!
從軍事上而論,是因為孫權搞的"偷襲"戰術中計被俘,但關羽這不是第一次被俘經歷,他在早年被曹操所擒時曹操以上賓相待並未要他性命,為什麼孫權非殺關羽不可?。
原因有三:
一、積怨太深,不可能融合
關羽和孫權除了政治上的主要矛盾以外,還有私人矛盾。這一點前面已經講過"虎女安肯嫁犬子?"。孫權受辱,結下怨恨。
二、關羽的脾氣和孫權非常不對付
敗走麥城被俘,關羽可以選擇投降么?就像當年投降曹操一樣?答案自然是否定的。關羽當時是五十多歲的人了,再做這種事情只怕是要背一世罵名,所以關羽不會投降孫權。以他的脾氣,和孫權也不對付。
再者,孫權畢竟不是曹操。他不可能像曹操一樣對關羽畢恭畢敬。曹操此人可以說是很欣賞關羽,對關羽也可以說得上是有知遇之恩。而孫權年齡還沒有關羽大,而且加上先前的"辱使"事件,實不可能在關羽面前"禮賢下士"再次屈就。
三、名分不足,誰也不可能將就
關羽投降曹操可以美其名曰:降漢不降曹;可是孫權沒有天子在手。像關羽這樣把顏面看得比生命還重要的大將,不會豪無名分地拜倒在一個自封的"吳主"腳下。
關羽被抓時,關羽已經被劉備表為了前將軍。孫權當時的爵位不比關羽大,直到孫權將關羽的首級傳送許都報喜的時候,曹操才表孫權為驃騎將軍,這時才比關羽大了一個等級。以此推理,孫權當時的爵位沒有關羽高或者一樣高,一個爵位低的人有一個比自己爵位高的臣下,總覺得便扭。
所以,關羽與孫權,誰也不可能將就誰。
所以,落到孫權手中的關羽必死無疑。
關羽之死不免令人唏噓長嘆——你可以自視英雄,但不可隨意視他人為狗熊,須知狗熊發起怒來,也完全可以要了英雄的命!
※揭秘:三國是一個家族親戚之間的戰爭?劉備曹操孫權是親戚關係?
※曹丕、劉備相繼稱帝,為何孫權不稱帝,而是選擇了隱忍等待
TAG:孫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