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學習的一點小建議
「書法熱」的確是很熱,寫一手好的毛筆字似乎變得很「時髦」,明星經常在微博里「曬作品」。而書法考試成績也將是中小學升學的重要參考,甚至很快會也成為「規定動作」。面對此情此景,我還是忍不住要潑一盆涼水,冷靜冷靜,不能頭腦發熱。
作為一名「教育從業者」,面對新形勢和新要求,我常常陷入沉思:書法應該怎麼入門?到底應該怎麼教?
教材至上論
很多的家長或者機構會很「迷信」教材,認為有一套「好教材」就一定能夠學出來,不論什麼老師,只要有好教材就能教出來。在我看來這很幼稚可笑。因為按照這樣的理論,就拿中小學為例,有一套「官方教材」,加上各學校本身的「強大師資」,應該是全國滿地小書法家,書法不應該是今天這樣的危機。所以我還是要說,老師真的很重要,尤其是與藝術相關的「科目」,需要「言傳身教」,更要因材施教。
教材上並沒有反映書寫時的輕重緩急,筆鋒的微妙變化,使用不當會有一定的誤導作用容易造成「描頭畫 角」的毛病。
千篇一律的教學內容
說到因材施教,相信很多的同學或者家長都去很多的地方了解過,似乎都大同小異,不外乎就是楷書學顏體啦,隸書學曹全啦,這種內容,這兩年玩點「玄」的了,都流行搞甲骨文了。我又想問,學這些究竟是為了什麼?在書法學習中起什麼作用?學習是否有延續性?我不知道顏體從什麼時候開始成為楷書的唯一標準,而且顏真卿似乎比王羲之還厲害,不學都不行。我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起曹全碑成了「隸書極則」。我還不知道原來現在的書法老師中有那麼多古文字學家。
教育部《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以下簡稱指導綱要)附錄3臨摹範本推薦中提到「臨摹經典碑帖是毛筆學習的重要內容和基本途徑。據歷代書法教育的經驗,推薦下列臨摹範本,供教師、學生從中選擇使用。教師也可以結合教學實際,自行推薦其他經典碑帖作為臨摹範本。」推薦的楷書部分有歐陽詢《化度寺碑》《九成宮醴泉銘》,褚遂良《雁塔聖教序》《大字陰符經》(傳),顏真卿《多寶塔碑》《顏勤禮碑》, 柳公權《多寶塔碑》《神策軍碑》,趙孟頫《三門記》《妙嚴寺記》;隸書部分有《乙瑛碑》《禮器碑》《史晨碑》《曹全碑》。所以一切都應該從教學的「實際出發」,給學生「選擇權」,不要強加學生一定要學習某一家的字體,要結合他自身的條件推薦,否則學員在學習過程中會越學越累,甚至產生厭學情緒。對於甲骨文大篆一類的碑帖,《指導綱要》中也是作為欣賞作品推薦,為便於教師指導學生初始篆、隸、草、楷、行五種書體,了解書體的大致演變過程,了解最具代表性的書家作品,學習欣賞書法。可見,《指導綱要》的總的要求首先是讓學生「規範書寫」,其次才是審美和藝術上的要求。所以像甲骨文、大篆一類的書體碑帖,識別率比較低,截止到2014年,已發現的4000多個甲骨文單字中,已經識別的約有2000個,所以不是不可以學習和臨寫,只不過它不應該作為主要的內容,或者被拿來當做「教學特色」來用於書法教學當中。
甲骨文除了日常用字以外有很大比例的字都是專用於祭祀,而且它更多屬於「刻」
速成的誘惑
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強調的就是一件事情要成功,得需要時間的積累,速成意味著花的功夫少,基礎不牢固,可能短時間會有一個曇花一現的「泡沫效果」。我聽過最多的就是「我以前學過書法,但是現在不會寫了......」你有聽說過游泳,騎自行車,幾年沒游不會游,幾年不騎不會騎的嗎?技能掌握了一般是不會忘的。所以這恰恰說明,當初書法的學習,並沒有學會「法」,可能你只是在「練字」,一段時間練得比較勤,「感覺」比較好,寫得似乎很有效果,但書法的章法,間架結構,筆法這些「法理」並沒有學會,一旦一段時間不寫,「感覺」沒了,就寫不好了。當然有些同學學了三五年還沒入門的也大有人在,這就是老師的關係了,老師該教的東西教了沒有,還是只讓你「自己多練」。
在我看來,每天有進步就是「速成」。一般情況下,零基礎,三年的學習時間是必要的。當然如果你自認天資過人,兩年的時間也是要的。大家一看三年,一下就被嚇到了,那是因為書法學習有很多的內容,要光寫一個顏體寫三年,誰都瘋。而且隨著學習的慢慢深入,有了成果,每天都在進步,自然不知不覺三年就過去了。話說回來,一個書法專業本科還得學四年,研究生還得學三年,零基礎學三年時間長嗎?
(圖片來源於網路,與本文無實際關聯)
合適的老師
教學是是一個互動的過程,所以選擇合適的老師很關鍵。首先是專業能力,是否多年從事專業的學習和研究,是不是具備教學能力。一般來說,選擇書法專業的老師是比較穩妥的,因為畢竟「科班出身」,但有時也未必就是好事情。書法專業畢業的老師本科或者研究生期間,學習的都是比較「高階」的,所以他的教學是否適合初級入門和零基礎的同學就不好說了。因為他可能本身能力就很強,一提筆就比一般人要寫得好,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學霸」,有些時候他寫得好,是「不講理」的,他不能理解你為什麼會寫不好,所以最尷尬的就是老師「會寫不會教」。記得考研前我上過新東方的英語課程,裡面有個老師我覺得說得很有道理,他說:「我不是英語專業的老師,但是正因為「深受其苦」才迫使我去總結更好的學習英語的方法。」非專業的人能達到專業的水準,他也一定有他獨特的學習方法。所以也不一定要迷信專業老師,還是應該多了解試課找到適合自己的老師,一切以教學成果作為檢驗。
一點小小思考寫在開學季,與各位同仁共勉,鞭策自己在新的一年不斷完善的教學,與各位同學共同進步!
TAG:錢塘清湘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