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哲學簡史》:一本教你學會快意人生的好書

《中國哲學簡史》:一本教你學會快意人生的好書

當年還是一枚職場菜鳥時候,各種笨拙各種不知所措,然後有位師兄很認真的對我說:「你去多看看哲學書籍吧,讀懂了哲學 ,一通百通 ,工作上就沒那麼費力了。」 我記住了這句話,可內心裡並不喜歡哲學,它太抽象又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對於感性至上並且邏輯思維能力低下的我來說,理解哲學好艱難。

所幸馮友蘭先生的這本書本來就是講給外國人了解中國哲學的,相對而言還算通俗易懂,不然再深奧一點,我怕是讀著讀著讀不下去了。

先生在這本書里講述了中國哲學的起源和發展歷史,闡釋了儒家、道家、佛家、法家、墨家、名家、理學、心學等各門派的思想及其代表人物的介紹,並加以比較。這些學派,這些思想,正是中華文化的精髓所在,蘊藏著中國人幾千年積累下來的智慧。

而這些智慧,對於我們現代人的工作和生活來說,仍然具有很好的指導意義。舉個栗子,如何運用哲學思想來幫助我們更好地處理生活中的各種問題,比如關於要不要換工作或結束一段關係這件事吧。

作為一枚非科班出身的前HR,曾經有前同事和朋友在迷茫的時候滿懷信任地跑來問我:現在這份工作像是雞肋了,我到底要不要換一個?我沒有告訴過他們在換工作這件事情上,我從來都不眨眼。而且有件事情也不好讓他們知道,只有大四那次和畢業後來蓉的第一份工作是自己找的,其他時候換工作都是因為朋友和同事推薦了更好的。我並不想以一己的經驗來告訴他們要不要換,但是古人的思想也許值得借鑒。

我的男神王陽明老先森,「心學」派的掌門人,雖然他早生我幾百年,我連他長啥樣都沒搞清楚,但並不妨礙我稀罕他迷戀他。當年讀《明朝那些事兒》的時候,通篇下來,腦子被攪得一團漿糊,但唯獨對王先森記憶深刻。

這位老先森是一位很有趣的人,留下很多典故,他從小就喜歡思考,喜歡分析。有一回他跑去寺廟參悟人生和宇宙。大家都知道,出家當和尚是要放下塵世間所有親情友情愛情和功名利祿的,六根清凈一心向禪的,這位王先森進了寺廟後,每天也是很勤奮的思考啊領悟啊各種冥想啊,但是他很快發現即使身在寺廟還是想念他的父親和祖母(據說他的母親很早過世,由父親和祖母帶大),哦豁,他開始懷疑人生了。

他悟道的寺廟裡據說還有一位不視不言靜坐三年的和尚。然後我們王先森就跑到這位仁兄面前,繞著走了幾圈後在他面前站定,冷不防的大喝一聲:「這和尚終日口巴巴說甚麼!終日眼睜睜看甚麼!」這麼一嗓子吼完驚動了和尚,他睜開了眼睛。然後王先森問他:「家裡還有何人?」和尚回答:「還有老母。」「想念她嗎?」和尚起初不語,一片寂靜後還是顫巍巍地回答了一句:想。王先森大怒,一臉正氣地說:「那你還不回去侍奉你的老母,還在這裡打什麼坐!」 趕走了和尚他自己也下山去了。不知此事真假,但真的笑煞我也。

很多年後,他終於參悟到了「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心學核心理念,但其實他早就在實踐知行合一了。他知道當和尚要破除一切雜念方可一心一意領悟禪機,可是自己做不到啊做不到,那還要幹嘛苦苦堅持?那還叫啥出家,還不如趕快滾回家去,一邊盡為人子孫的孝道,一邊繼續格物致知。結果沒當和尚一樣也自成一派,修成正果成為一代聖賢。

你看古人很早就知道,當一樣工作,或者一件事情開始讓自己不痛快的時候,就算別人眼中或者自己眼中它再好,對個人而言也並不是最合適的。如果不停止這種不痛快,繼續耗下去,損失的是什麼呢?不僅僅是時間和精力,還有內心的快樂、積極向上的動力,甚至是自己的生命力。

很多人的瓶頸往往在此:我知道這份工作我已經感到是雞肋,可是我不敢辭,不敢隨便走。我還有房貸要還,有孩子要養,家裡沒什麼存款,自己也沒多大能耐,下一份工作要是還不如這份工作怎麼辦?這麼大的壓力沒有人能替我分擔一把等等。所以呢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活活拖得沒了活力。

感情也是如此,一段關係的維繫,如果靠的僅僅只是責任而不是發自內心的接納和愛,這段關係中的每個人都不快樂,並且如果已經作出過努力去挽回和改善了,依然改變不了現狀,那麼這段關係還要繼續維持下去幹什麼呢?別說什麼為了父母、為了孩子、我怕下一個還不如這一個怎麼辦等等,如果一個人,對自己的人生都不知道怎麼負責的話,那麼對父母和孩子的負責,能好到哪裡去呀!

你說這些人的思考完全沒有錯啊,換工作換叫,牽扯到的東西太多了,我不能衝動啊!我不能不考慮以後啊!可是考慮的結果如果是繼續維持眼前的現狀下去,那麼考慮和不考慮,又有什麼區別,你只是和自己較量了一番,而且還被自己打敗了而已。

古人就洒脫多了,儒家講究克己復禮,仁義謙恭,修身養性兼濟天下,各種繁文縟節,但他們的自律以及仁愛,為的是讓自己高興的同時,也能讓別人高興,獨樂樂不如眾樂樂,自己快樂了,才能帶給別人快樂!

道家的老莊之道,高遠而深奧,以我現有的學識和閱歷,連「道」的入門在哪裡還沒找到。但並不妨礙我圍觀他們追求快樂的真理呀,老子莊子都看得比較開,認為萬事萬物遵循一個「道」,你再怎麼糾結,再怎麼不快樂,這個道不會因你而改變,你哭死也沒用啊!所以莊子的老婆死了,他為她哭完一場以後,又為她歌唱,慶祝她得以解脫。我們常人做不到那樣的境界,生活中遇到這種不如意,難過幾天後,振作精神重新開始總可以做得到吧?

到了魏晉時期的「竹林七賢」,那就更沒得說了,雖然身處戰亂時期,雖然各個都身懷奇才而不遇,甚至因為政治原因連保身都很難,也不妨礙他們自己看得開,經常聚眾在竹林里喝酒縱歌,快活自在。他們有事沒事就牽著手一起高唱「讓我們紅塵作伴,活得瀟瀟洒灑,策馬奔騰,共享人世繁華,對酒當歌,唱出心中喜悅,轟轟烈烈把握青春年華,噢哦噢哦噢哦……」,額,但願你沒有跟我一樣已經哼出來了吧。

身在這個紛繁的現代都市,大多數人都是渴望快樂和自由的,道理也都懂,可是仍然過不好這一生,因為最難的是「知行合一」,心裡想的是這樣,可是嘴巴里說的和實際做的,又是另外一樣,這大概就是人痛苦的根源之一。想要活得隨心一點,哪有那麼容易。我們學習目標管理、強調結果導向,各種壓力山大、各種信息過載,甚至幾乎沒有時間停下腳步來聽聽內心的聲音:現在的我快樂嗎?如果不快樂,我苦苦支撐下去的理由,真的很值得嗎?改變真的很難嗎?改變別人不行,改變環境不行,改變自我還不行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糖不甜 的精彩文章:

《還珠格格》里的那些人
關於你,關於愛情,這是我最喜歡的模樣

TAG:糖不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