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抗日戰爭中的山東籍名將-馮安邦將軍,人如其名,壯烈殉國

抗日戰爭中的山東籍名將-馮安邦將軍,人如其名,壯烈殉國

山東是我國文化大省,自古出名相,但山東更出名將,春秋戰國有孫武、吳起、孫臏、田單,秦漢有蒙恬、彭越、陳湯,唐有秦瓊、程咬金、李勣,明清有戚繼光、左寶貴等,在抗日戰爭中來自山東的將領們同樣奮戰在同日軍血戰的第一線。

馮安邦,又名景樹,字化民,號恩善,於1885年出生於山東省無棣縣,幼時貧寒於清末投軍。辛亥革命後,馮安邦隸屬於馮玉祥麾下,先後參加了討伐張勳復辟、討伐陝西軍閥陳樹藩之役,及「首都革命」、「五原誓師」、平定甘肅「河湟事變」、中原大戰等重大歷史事件,升任第22師師長兼代理寧夏省政府主席。中原大戰後,馮玉祥下野,馮安邦部隨孫連仲被蔣介石收編。

「七七事變」爆發時,馮安邦任第二十七師中將師長,奉命奔赴前線時馮安邦慷慨激昂的表示:「殺敵報國,就在此時!貪生怕死,保存實力的軍人,是國民革命的敗類,不算是炎黃的子孫!」

第二十七師奉命布防於防於北平以南琉璃河一線,北平陷落後,馮安邦部多次挫敗日軍攻勢。1937年,馮安邦升任第四十二軍軍長,後奉命入山西援助晉軍,守衛山西。1937年10月12日,馮安邦部到達娘子關附近布防,參與守衛娘子關戰鬥,多次擊退來犯日軍。到10月31日,第四十二軍傷亡慘重,全軍僅剩1700餘人,後又在突圍作戰中傷亡慘重。

太原會戰結束後,馮安邦部到許昌進行補充整頓。1938年3月,還在許昌休整的馮安邦部奉命奔赴台兒庄,參加台兒庄戰役。在血戰台兒庄戰役中,馮安邦部首先參與防守作戰,儘管傷亡慘重,仍多次組織敢死隊進行防守反擊,堅守了陣地,為中國軍隊包圍日軍提供了有利條件,為台兒庄大捷立下了不朽功勛。此戰後,馮安邦獲頒青天白日勳章。

徐州會戰後,馮安邦部歸張自忠指揮,協同掩護了國軍主力的撤退,後奉命退往大別山山區,扼守要隘,與日軍鏖戰四十天,1938年10月奉命撤往襄陽,於襄陽遭到日軍空襲,馮安邦不幸被炸傷腹部,壯烈殉國。

1940年,馮安邦被國民政府追授為陸軍上將,表彰其「奮跡戎行,戰必先驅」的抗日功勛。新中國建立後,馮安邦入選《中華英烈大辭典》,2014年,馮安邦將軍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滄海桑田史海沉鉤 的精彩文章:

山東一縣,因舜師單卷得名,呂后故里,一縣連四省,人口過百萬
俄羅斯遠東一城市,明為奴兒干城,清為廟街,現僅為一小城

TAG:滄海桑田史海沉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