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自救殺手鐧,就是帶爸媽去旅遊!
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春節帶上媽媽去遠遊,不但是專治父母逼婚、親戚八卦、熊孩子騷擾的自救大招,更拉近了兩代人的心理距離。
文、圖/阿餅
媽媽一直緊緊抓住護欄,叨叨著「太快了,太快了」「你要是一個人出門,可不能這麼晚搭這樣的車」「你快扶緊欄杆不要拍照啦」……即便如此,對著手機屏幕拍照,她還是露出了緊張的笑容,頭靠著我的頭。我也笑了。
午夜12點,我和媽媽坐在一輛三輪摩托車后座,在泰國曼谷街頭超速飛馳,身邊的廣告牌和高架橋欄杆都模糊一片。
我曾試想我的人生里各種浪漫的場景,但帶著媽媽去體驗瘋狂、釋放內心的野性,把她教「壞」,大概才是有生以來最浪漫的事。
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孔子沒有明說的「方法」,大概就是帶上父母去遠遊吧。這個春節假期,我帶著我花甲之年、愛跳廣場舞的退休公務員母親去曼谷旅行,在異國他鄉,我們朝夕相處了七天,我帶她看花花世界,就像小時候她帶我去遊樂場玩那樣。
━━━━━
從背包客窮游畫風,升級為親子豪華游
我的家鄉在廣東梅州,帶上長輩出發,就得盡量不折騰,所以我選擇了離家兩小時車程的揭陽潮汕國際機場直飛曼谷。
登機後,發現機艙里竟然有至少5種語言——普通話、英語、泰語、閩南語和客家話。這個機場覆蓋了潮汕人和客家人居住地帶,而這兩個族系有大量的華僑親戚分布在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東南亞國家。小時候,我家鄉一帶就把「新中苑、馬石下、泰康路」(梅州街道名),調侃為「新馬泰一日游」。
在心理上,我媽對泰國有著天然的文化親近感。出發前,她的廣場舞夥伴就給她列了必做清單——吃榴槤、看人妖、穿大花裙子、買佛牌青草油、寺廟祈福許願。
這是我第五次來曼谷,也是我選擇帶媽媽來曼谷的原因,我對這地頭比自己國家的首都還熟,起碼保證不出差錯。出發前,我把能提前在網上預約的都定下來,比如酒店、一日游包車和中文地導、湄南河游輪晚餐、最高樓夜景自助餐等,號稱「帶媽媽曼谷七日深度豪華游」。
以前我自己出門旅行,基本是背包客「腳踩西瓜皮,滑到哪兒是哪兒」的窮游畫風,這次蹭了母上大人的光,過了一把奢侈游的癮。但這位普通又典型的中國大媽,過慣了儉樸的生活,總是會問我「這頓飯花了多少錢」「住酒店花了多少錢」,我最怕她說「這太貴了咱們退了吧」,所以給她的報價至少得打個六折。
好在泰國是個性價比非常高的旅遊地,我在市中心訂了一個設計型酒店的豪華套房,人民幣400元/天,同樣的房間在國內要上千。我媽看著非常滿意,她進門轉一圈,說了兩件事:一、電熱壺在哪兒?我要喝熱水。二、我現在要睡一覺,晚上再出去。
━━━━━
對陌生菜系,最高評價是「不難吃」
母女24小時相處,還是有許多磕磕碰碰。
比如,在喝熱水這件事上,我倆每次都會鬥智斗勇。有一種肚子疼叫「媽媽覺得你喝冷水會肚子疼」,有一種失眠叫「媽媽覺得你喝咖啡會失眠」,更別說肆無忌憚地喝冰可樂、吃雪糕了。於是我倆吃飯的餐桌上,總是兩套飲具,我給她點一壺熱水或熱茶,我自己點一瓶冰鎮可樂或咖啡。
嘗泰國菜更是新挑戰。我試著點冬陰功湯、咖喱海鮮、菠蘿炒飯和泰式炒通菜等最典型的泰菜,習慣了每日喝老火湯等清淡廣東口味的媽媽,禮貌地每一道菜都嘗了一點,知道我正等她發表結論,於是說:「嗯,不難吃。」這是她對陌生口味能給出的最高評價。
吃了兩天泰國菜以後,我覺得她的接受度沒太大進展,就帶她去吃一家網上評價很高的老字號「紅大哥水門雞飯」,類似客家人最愛的白切雞,還有老火燉盅香菇鴨湯。嘴上說不要,身體卻很誠實——我媽一口氣吃了兩份雞油米飯。
吃自助餐又是另一種體驗。我安排了湄南河游輪晚餐和全城最高樓「彩虹雲霄」晚餐。游輪上都是中國、印度、韓國和日本的遊客,基本都是拖家帶口。我媽怕浪費食物,想按我之前教她的吃自助餐流程——開胃菜、主食、甜點,優雅地一道一道來,結果被同艙遊客一窩蜂搶白灼蝦的陣勢嚇到了,以至於後來再去彩虹雲霄時,她也忍不住給我多夾了幾隻大蝦和螃蟹。
不過,在嘗試奇怪食物這件事上,我媽也會有「親媽」的一面。參觀大皇宮那天,我們在皇城外遇到泰國民眾為剛去世的國王拉瑪九世舉辦守喪布施食物活動,當地警察和泰國大媽異常友善地給我們遞一份芭蕉葉裹著的紅色米粉和咖啡,我本能地搖頭拒絕並感謝,可我媽歡天喜地地接了過來,然後讓我嘗了一口——不是一般的難吃。
我說:你跟人家接過來的,你嘗一下?
我媽微笑且堅定地拒絕了。
旅途中的母親讓我意識到,跟長輩相處並沒有那麼困難。
根據親戚和朋友的囑託,我媽一直有「去泰國吃榴槤」的執念,執著到看見榴槤就不由自主地衝上去用中文講價。她想讓對方重新包裝一個小份一點並且便宜一點的。在曼谷的市集里,很多小販看見中國遊客也能隨便飆一兩句中文,比如「便宜」「好吃」「漂亮」……
就是這樣比手畫腳地,他們的對話從普通話變成廣東話再變成客家話。原來,賣榴槤的大叔是我們梅州老鄉、第四代泰國華僑。大叔感慨,自己和家人前兩年還回了一趟家鄉,但他的下一代都不會講中文了。
就這樣,我媽站在夜市街頭,一邊吃榴槤一邊用客家話跟當地人嘮嗑。她說:「老闆你這榴槤不夠甜啊。」大叔用標準的客家話答:「唔好鐵甜啦(不要太甜),我們這個年紀的人,要注意糖尿病。」
事後,我媽覺得相當自豪。我也開始改變想法,她讓我意識到,跟長輩相處並沒有那麼困難和僵硬,他們像孩子,只要給予足夠的自由度和安全感,就會真正展現出天性。
當晚睡覺前,我倆躺在床上忙著發朋友圈,她虛心地問我發哪個圖比較好、要怎麼寫句子、位置動態怎麼發,等等。
我一條條跟她解釋,順便教她識別微信里默認表情包的「潛台詞」,告訴她「微笑」表情代表「呵呵」,「再見」表情表示「聊不下去了」,要表示得意、羞澀、沒眼看又分別應該用哪個表情。我還給她演示年輕人最近玩得很嗨的「中老年表情包」——大概沒多少為人子女的會這樣「教壞」自己的父母吧?
━━━━━
打破中老年觀光團
「上車睡覺,下車尿尿,到點拍照」的劣習
雖然是「豪華游」,但憑著手機里實用的導航工具,我在很多時候都盡量選擇公共交通工具,能走路就不搭車,能搭乘輕軌的就不打車,如果碰到高峰期還會找一部「突突車」(三輪摩托車),風馳電閃、穿街走巷。
我想打破中老年觀光團「上車睡覺,下車尿尿,到點拍照」的劣習,希望媽媽能更多地「接地氣」,真正感受去到一個陌生地方的生活。
第一天去考山路夜市,我們暴走了一個半小時,途中經過了很多條完全沒有遊客的僻靜街道,一路上我給她講解我所了解的泰國文化、歷史和宗教。
走在街上,識別當地人和遊客是非常容易的。泰國國王拉瑪九世剛去世不久,泰國人要為他守喪一年,所以穿全身黑色的必定是泰國人。街上每個建築門口,都設有掛著黑白綢緞的靈台,滿大街都是一種肅穆的氣氛,包括我們酒店的前台——明明是很高級時尚的室內設計,突然來了一個靈台。
初來乍到,我媽沒搞清楚這是怎麼回事,看到就臉一沉。我知道她忌諱,趕緊給她解釋。她每次走樓梯都避開前台直接從地庫上樓,但後來見多了,去了大皇宮和博物館,也就見怪不怪了。
也正因為帶著她,我特地提前在網上訂了兩個當地的中文導遊和保姆車一日游項目,分別是參觀大皇宮和大城王朝、體驗鐵道市場和水上市場。
在這個過程里,我們認識了其他中國遊客,也都是家庭組合。其中有一個帶著父親出遊的兒子,他問導遊:「下午你能幫我們找一家麥當勞嗎?」導遊表示不解,兒子解釋說:「我覺得你們的菜吃了都不太乾淨,還是給我爸吃麥當勞吧。」
可憐天下兒女心。我媽和我在一旁聽了偷著笑。
我媽後來感慨:「以前我總以為把子女送出國去很威風,現在看來,你們在國外生活也很不容易。還是我們小城市裡好。」
━━━━━
女兒覺得,春光已老;母親卻說,春光還早
旅程中,除了我太貪心,安排了各種當地美食,把我媽的腸胃吃壞了,一切都似乎非常順利、愉快。大年三十回到家後,我們馬不停蹄地投身到春節家族聚會的氛圍里。我和她被家裡人笑稱為「番客」(客家人對華僑的舊稱),這些幾乎一輩子都不怎麼出門、對旅遊的概念還僅限於跟團的親戚們,也發現了自助游的樂趣。而在那幾天的飯桌上,我也似乎得到了少有的「厚待」:耳根清凈。
可是,好日子沒過幾天,她還是跟我聊起了老生常談的問題——該找個人過日子啦、平時要少花錢有存款、別人家孩子如何如何……
當時我一下就情緒崩潰了,我想——我做了那麼多事,就是想要改變這種關係狀況,然而我還是失敗了。三十幾歲的人哭得稀里嘩啦。
第二天,她跟我道歉,告訴我,她跟我差不多年紀時也失眠嚴重、神經衰弱,也跟我外婆經常吵架等。她說:「你對我的好,我全部都知道。我心裡都明白。看著你這樣,我知道我真的老了,我變成了你外婆,那你也就像我當年對她那樣對我吧。我只會越來越老,越來越糊塗,你聽我叨叨就好,全都別往心裡去。」
這大概是她第一次當面跟我表達這麼深的感情。這種感覺非常奇妙。你以為是你個人的際遇所形成的性格、情緒、健康,但其實這些早已在家族的基因里排好了序列,到了年齡就挨個兒觸發,就像我外婆、我媽、我。當然,生物總是在進化的,除了遵從基因的腳本,我們應該會一代一代地螺旋式變得更好。
——「媽媽,我覺得我太老了,嫁不出去了。」
——「傻丫頭,說什麼胡話。以後我不催你結婚了,只要是你的選擇我都支持,只要你開心。」
本文首發於《新周刊》485期。
點擊查看更多文章
▼
2018全國春運統一考試
咦,怎麼會有一個這麼好的公眾號?
沒有奧特萊斯,沒有必去勝地,
我們拒絕一切low游,
只有一顆孤獨的好奇心對遠方敞開。
在九行菜單,你可以和我一起雲旅行
目的地 | 曬行程 | 旅行觀 | 報個團 | 搭個伴
▲
長掃二維碼,帶你喳火箭雲旅行
※從農田到餐桌,即得即食,不再是夢
※女子十二樂坊開直播了,希望這樣的中國風樂隊再火一次!
TAG:新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