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比春運還壯觀:沙丁魚大遷徙

比春運還壯觀:沙丁魚大遷徙

春運剛結束

是否覺得自己在火車站被擠成沙丁魚

車子在高速上也快被堵成沙丁魚了呢

我們來看看

幾乎唯一可以和我們的春運媲美的

自然界最大的海洋生物遷徙

沙丁魚大遷徙

大圖請橫屏欣賞

沙丁魚在遷徙,捕食者在守候 攝影 / 宋剛

南非當地流傳一個諺語:蘆薈花開,沙丁魚來。

每年5月到7月間,數以十億計的沙丁魚從非洲最南端厄加勒斯淺灘一路向北遷徙到南非第三大城市德班海域,全程約1000多公里。

遷徙中的沙丁魚群長約7公里,寬約2公里,深度可達30米,像一條巨大的黑帶,在淺灘中清晰可見。

當地人給這一自然奇觀起了一個名字:sardine run。這個沙丁魚集中遷徙的黑帶,是我們這顆星球上難得的奇景。

南非海岸線長約2500公里,東西南三面由大西洋和印度洋所環抱,在西岸的大西洋有由南向北的本格拉寒流流過,在東岸的印度洋有由北向南的厄加勒斯暖流流過,在南岸有由西向東的西風漂流流過

南半球的冬季,南極冰冷的洋流沿著南非海岸線由南向北侵襲,形成一條狹長的冷水帶,與外海來自南赤道溫暖的厄加勒斯暖流相交匯,攪動起深海的營養物質,帶來了浮游生物的繁盛。

天時已到,南非沿岸寒冷豐饒的傳統產卵場在召喚著生活在冰冷南大洋深處的沙丁魚,它們開始匯聚成龐大的魚群,蠢蠢欲動,準備開始一年一度的大遷徙。

一頭巨大的布氏鯨正在穿越整個沙丁魚「餌球」。海豚將沙丁魚驅趕到海平面,敏捷的布氏鯨會在魚群的最密集處張開大嘴將沙丁魚連同海水一同吞下。海豚和其他捕獵者只能正在等候這條鯨魚離開 攝影 / 宋剛

沙丁魚是冷水魚,海水的溫度是它們遷徙的主要原因,水溫14—20攝氏度是它們最喜歡的溫度範圍。當較深、更冷、營養豐富的水流衝擊淺海沿岸地區時,它們會湧向海岸。

因此,南半球的冬季,當冰冷的洋流沿著南非海岸線由南向北侵襲,形成一條狹長的冷水帶時,沙丁魚便開始順著冰冷的洋流,由南向北,一年一度的大遷徙。

在沙丁魚遷徙的過程中,數以千計的海豚和鯊魚,以及數以萬計的南非鰹鳥,正虎視眈眈地守在沿岸,等待著這一年一度的海洋盛宴。

沙丁魚遷徙的必經之路:南非聖約翰斯港的「狂野海岸」 長約270公里。面朝印度洋,暖濕氣流常常在這裡盤旋,狂野海岸陰鬱而又狂暴。歷史上狂野海岸常常發生海難。攝影/胡曄暘

與好望角比起來,厄加勒斯角不太著名,但它才是真正的印度洋和大西洋的分界點。海岸附近海水淺而富饒。

每年5月到7月間,數以十億計的沙丁魚就從厄加勒斯淺灘(Agulhas Bank)出發,沿著南非東岸狹長的大陸架向北遷徙,目的地是德班——南非第三大城市,位於誇祖魯—納塔爾省(KwaZulu-Natal)北部的海域,路線長度超過1000公里。

沙丁魚是鯡科魚類中某些可食用種類的統稱,它們的身體細長,一般都在10—15厘米之間,最大的也不過20厘米。

沙丁魚個兒小、肉質鮮美,身上又沒有奇特的護身刺,因此身處海洋中難免八面臨敵,危機四伏。

沙丁魚大遷徙也是漁民的盛宴 攝影 / 宋剛

但讓人難以置信的是,多如繁星的沙丁魚在海洋里又是最大的魚類家族之一,幾乎沒有什麼能夠威脅到它們的種群生存。

在遷徙的時候,沙丁魚會形成6到7公里長的魚群帶,寬度可達1到2公里,深度則達到30米,號稱是自然界最大的海洋生物遷徙活動。

巨大魚群像一群經過訓練的士兵,常用整齊劃一的行動迷惑捕食者,龐大的數量是它們最好的保護措施。這種行為是一種本能的防禦機制,因為孤獨的個體比聚在一起的群體更容易被吃掉。

當沙丁魚群沿著海岸狹長的大陸架義無反顧地向北進發時,數千條海豚、同樣數量的鯊魚、數十萬計的鰹鳥以及巨大的鯨魚早已在沿途虎視眈眈,渴望著這一年一度的饕餮盛宴。

繁盛的沙丁魚群 攝影 / 宋剛

海豚在沙丁魚圍剿運動中起絕對主導作用,合力將沙丁魚群分割包圍成「餌球」。在圍剿沙丁魚的整個過程中,海豚擁有絕對的主導作用。

如果把遷徙中的沙丁魚群比喻成一列巨大的火車,那麼海豚會聯合起來把一節車廂推出去。這些聰明的海洋精靈會先將沙丁魚從海底驅趕至海面,然後再把魚群分割成一個個巨大的「餌球」。

「餌球」直徑可達10—20米,但壽命極短,很少能持續超過10分鐘。一旦海豚將沙丁魚「餌球」分割包圍成功,其他海洋生物,像鯊魚、南非鰹鳥以及布氏鯨都有機會趁機利用。

聰明的海豚是沙丁遷徙海空盛宴的「總策劃」 攝影/張璇

在沙丁魚盛宴中,鰹鳥緊緊跟隨海豚,海豚將沙丁魚驅趕至水面,這恰好在鰹鳥的潛水深度之內。鰹鳥是天生的游泳和潛水高手,捕魚的本領非常高。

它們在離水面30米高的地方飛行,一旦發現獵物就收攏雙翅,頭朝下,像流星一樣濺入湛藍的大海,入水時產生的巨大聲響,能把水面以下1.5米處左右遊動的魚震暈。

在水下,它們用雙翅和帶有蹼的腳撥水,一咬住魚,便在水下把魚吞入腹中,然後浮出水面。

扎入海中的鰹鳥 攝影 / 宋剛

機會主義者鯊魚夾雜在海豚群中張開血盆大口迅速分割著沙丁魚群,也打算搶一杯羹。沙丁魚群被殺散,為了逃生又聚攏;再殺散,再聚攏,數量急劇減少。

混亂中,旗魚、金槍魚這些大型魚類也加入了捕獵隊伍。旗魚獵捕群的規模從4條到70條不等,它們的策略相對簡單,但很會安排進攻的速度。

它們每次沖向沙丁魚群,都比日常游泳速度要緩慢得多,在它們的來回攻擊下,沙丁魚開始出現生理上的壓力,一般而言,受傷或迷失方向的沙丁魚更容易被抓住。隨後旗魚利用自己布滿尖牙的嘴迅速刺入沙丁魚體內。

以逸待勞,悠然穿梭的旗魚 攝影 / 宋剛

南非東海岸,同時也是眾多鯨魚的洄遊路線,流經此處的洋流就像一條海上高速公路,鯨魚們帶著孩子往返於溫暖的南太平洋和富饒的南極海域。座頭鯨、布氏鯨等等,這些看似笨拙的鯨魚,在水下行動卻極其迅速。

這些龐然大物最擅長打掃戰場,它們常常從魚群底部的深海中突然一躍而起,將整個「餌球」一口吞沒,而後搖頭擺尾瞬間又消失在深海中。

鯨的出現為海空聯合捕襲畫上了一個句號,眼前沸騰的海水重新恢復了平靜,渾濁不堪的海水中只剩下了零星的沙丁魚殘肢和閃著慘白色泛光的鱗片。

一個球的沙丁魚就這樣消失在捕食者的腹中,然而它們還有更大的群體,正在追逐著養料豐富的寒流正在遷徙。

這個頑強的物種,用數量和群體作戰,繁榮了海洋,餵飽了各方豪傑,仍然保持著海洋中數量最大的魚類家族之一,幾乎沒有什麼能夠威脅它們的存在。

話 題

你還知道哪些大遷徙?

本文節選、改編自《中國國家地理》2017年09期

撰文 阮任藝 攝影 宋剛 等

責任編輯/孟現莉 圖片編輯/馬宏傑 地圖編輯/王岩

微信編輯、排版 / 馬曉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國家地理 的精彩文章:

有鹽,才有中華文明

TAG:中國國家地理 |